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助推歐洲崛起的中國科學家,卻被清朝封殺,西方學者感嘆:難怪!

助推歐洲崛起的中國科學家,卻被清朝封殺,西方學者感嘆:難怪!

清朝建立之後,為了統治需要,「封殺」或「搞臭」了不少明朝人,但總的來說,主要針對明朝軍政兩界的人士,對於純粹的明朝科學家之類,往往不太波及。然而,對明朝這一位純粹的大科學家,清朝幾代君王的態度極為粗暴:不但要封殺,一定要「搞臭」。

康熙多次組織大臣,對他進行聲討攻擊。乾隆甚至親自上陣,寫了多篇文章痛罵,還給他羅列了「十大罪狀」。總而言之,清朝皇帝對此人恨之入骨。

讓清朝皇帝如此痛恨之人,其實是一個「奇葩」王子,更是舉世公認的科學巨匠:朱載堉!

朱載堉是朱元璋九世孫,鄭藩第六代世子,出身高貴,但卻為人謙虛簡樸,堪稱明朝最奇怪的王子!

1550年,朱載堉遭遇橫禍,父親朱厚烷遭到誣告,就被抓到鳳陽囚禁,全家上下亂著一團。但這個15歲的少年卻讓人大吃一驚,非常淡定的安撫全家,然後為了抗議父親被無罪被抓,放著王宮不住,而在王宮外修了一座土房,一住就是19年,直到父親沉冤昭雪。

1591年,鄭王朱厚烷去世,作為世子的朱載堉,本來應該繼承藩王之位,然而他卻堅決不肯做藩王,而在15年內七疏讓國,辭爵歸里,潛心著書,讓萬曆都感動的稱讚「讓國高風,千古載見」。從朱載堉的選擇來說,這是一個奇人。

那麼,這麼一個奇怪的王子,他一生追求什麼呢?說起來很簡單,就三個字,即:搞研究!正因如此,朱載堉成了世界科學史上公認的巨匠,甚至意外的助推了歐洲的崛起!

父親去世之後,朱載堉的「讓國」,就很能體現他的追求。相比王位,科學的海洋更能吸引朱載堉。古往今來,可能有不愛江山愛美人,但有不愛江山愛科學的嗎?

一直徜徉在科學海洋里的朱載堉,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每一個都讓世界震撼。關於他的科研成功,主要集中在天文、數學、音樂這三個領域。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音樂,但這也是清朝皇帝仇恨他的原因。

憑藉超高的數學水平,喜愛音律的朱載堉,有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即:十二平均律,解決了音樂領域一千多年來的難題。由此,朱載堉也被譽為「律聖」或「樂聖」。

後來,這一理論被傳教士帶到歐洲,很快就被廣泛應用在世界各國的鍵盤樂器上,包括鋼琴 ,所以朱載堉被譽為「鋼琴理論的鼻祖」(德國巴赫正是根據《十二平均律》定音,造出了世界第一架鋼琴)。

其實,世界上已知的90%樂器定音,依據都是十二平均律。如今,它被西方普遍認為是「標準調音」「標準的西方音律」。可以說,朱載堉是近現代音樂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歐洲來說,十二平均律的出現,不僅僅只是音樂,還有先進的數學。在朱載堉研究十二平均律時,使用的「開平方」「開立方」等東方數學理論,讓歐洲人大開眼界,助推了歐洲數學的進一步發展。(朱載堉還有一些獨特的數學成就,對歐洲幫助很大)

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這麼評價,「(十二平均律)是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現代歐美也給予朱載堉高度評價,「對世界有傑出貢獻的中國科學家」。

然而,歐洲人讚歎並實踐了朱載堉的理論,但在朱載堉的故鄉中國,卻被束之高閣,甚至還遭到了清朝皇帝的「封殺」,朱載堉也被清朝皇帝「搞臭」!

被譽為精通音樂的科學皇帝康熙,一邊在其作品《律呂正義》里,拚命的抄襲朱載堉的成果,一邊還組織群臣攻擊朱載堉和他的作品。

乾隆做的就更過分了,寫文章把朱載堉的成果抹黑成「臆說」,羅列了十大罪狀,後來直接還下旨痛批朱載堉,把他搞臟搞臭。

有專家分析認為,清朝皇帝之所以要抹黑朱載堉,主要是因為在康熙乾隆眼裡,朱載堉的理論是離經叛道。

讓人遺憾的是,這個被清朝「封殺搞臭」的朱元璋後人,卻紅遍歐洲,對西方近現代科學有著重大貢獻。所以,很多西方人對此疑惑不解,如此一個能改寫科技史的偉大科學家,為何紅遍西方,卻在祖國被封殺,《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作者英國學者李約瑟感嘆說,這真是「具有奇妙諷刺意義。」甚至有西方學者感慨,難怪中國近代科技落後,如果中國清朝不打壓科學,近代歐洲可能就不會這麼風光。

因此,追尋近代屈辱的原因時,或許不能簡單的把原因歸咎於中國傳統文化保守,而是應該在清朝皇帝自身找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鄭和下西洋,究竟為了什麼?出土的一件文物,顛覆了傳統觀點!
岳飛一生抗金,這個後代卻是「後金」大忠臣,如今評價很高!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