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凡生大病者,三焦皆不通!明此理的人太少

凡生大病者,三焦皆不通!明此理的人太少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藏象生理學》、《中醫基礎理論》、《針灸學》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來和您聊聊,人為什麼會生大病。

人這一輩子,小病不斷沒關係,就怕生大病。癌症、心梗、腦出血……這類大病往往會給人生沉重一擊,令人再難翻身了。

人為什麼會生大病?這篇文說,咱們從中醫生理學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一下。

一句話:凡生大病者,三焦皆不通。人之所以得上難治的病,說到底,就是因為三焦不暢引起。而一輩子不得大病人的,三焦一定是通暢的。

那麼,什麼是「三焦」呢?

看官,實事求是地說,關於「三焦」這個概念,很多研習中醫一輩子的人,都說不清楚。有的教課書裡面,對它的解讀,也不盡準確。醫家張介賓曾對它有過解讀,而且影響深遠。但是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後世發現,張介賓的解讀也不對。概念上的不統一,給三焦帶來一層神秘的色彩,同時也給後人對它的理解,帶來了困難。

什麼是三焦?它有兩層意思比較容易領會。第一層,就是作為六腑之一的三焦。目前,中醫生理學界普遍認為,三焦是胃腸水液深入膀胱的通道。這個觀點,最初發揚光大於唐榮川、張錫純。後世醫家則認為,這個通道組織裡面,似乎應包括輸尿管。

這個是次要的。我們要說的,乃是「部位三焦」的概念。

什麼是部位三焦呢?古人把人體臟腑分為上中下三焦。因此,所謂三焦,就成了所有胸腔、腹腔內臟腑組織之間的空隙之處。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把胸腹腔照亮,再把臟腑所在變暗,那麼剩餘的光亮之處,便是臟腑間的縫隙,這就是三焦。

那麼,這些空隙,又是來做什麼的呢?

看官須知,這裡面的重要作用,就是運行人體的氣。宗氣之所以下降資助元氣,元氣之所以上升哺育五臟,包括各個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還有臟腑和臟腑之間的聯繫、呼應,無不是通過三焦來完成的。人體中能量的轉化、物質的代謝,無不是以三焦為通道。人體諸氣就是通過三焦來升降變化,推動臟腑功能的運轉。肝腎之氣升,心肺之氣降,脾胃之氣轉,無不以三焦為舞台。

所以說,三焦,就是人生命運轉的通道。恰如《中藏經》所言:「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也」。「三焦之氣和,則五臟六腑皆和,逆責皆逆」。

另外,我們的三焦,還是水液代謝、運行的重要場所,也是一身之精周流不息的場所。精津的運行,以三焦為通道。三焦阻遏,則津液失於輸布,精微失於撒播,我們就會有痰濁、水飲等病邪的出現,臟腑所需營養,就供應不上去。

可見,這個三焦,十分非常重要的。它和我們身上的疾病,關係密切。

看官須知,大病,之所以被稱為大病,原因在於其意味著臟腑機能的嚴重逆亂和失常,意味著人體營養物質、氣血精津的運行輸布、嚴重失常。而這些事情,如前文所說,大部分又是以三焦為通道來實現的。所以,歸根結底,三焦不通,是導致人體產生大病的根由。

舉幾個例子吧。比如說癌症。癌症的生成,根由是正氣不足,邪毒聚生。邪毒為何得聚?正氣因何不足?三焦代謝不暢、氣行不周是重要原因。

再比如說心梗。脾、肺、腎等臟器,對心氣的運行,都有影響。這種影響,通過三焦來實施。三焦不暢,心氣心血的運行不得支持,故而發病。比如說脾虛濕聚,三焦為痰濁所傷,則痰濁上泛於心,形成冠心病。

那麼,我們的三焦,又是如何不通的呢?我們怎麼才能保證三焦通暢起來呢?下面幾件事情,我們要做到位。

第一個,多運動。運動,通過強化肺的宣降之能,強化一身諸氣的運行質量。這是可以有效改善三焦功能的。

第二個,少生氣。三焦通暢,以肝的的疏泄之能為基礎。肝氣逆亂,肝鬱氣滯,我們的三焦就會不暢。

第三個,睡好覺。睡覺,是調整、優化、整和體內諸氣運行的關鍵時機。通過睡眠,五臟之氣的交互變得更加有序,有利於三焦的通暢。

第四個,別吃多。吃得多,脾胃運化不及,變生痰濕,阻遏三焦,會影響其通暢之性。

第五個,別貪涼。寒為陰邪。寒氣最容易令氣血為之郁滯,氣機為之不通。所以,受寒邪的人,三焦不暢。

第六個,早治病。三焦之氣,作為臟腑間信息的交互渠道,和每一個臟腑都有密切關係,可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所以,人體臟腑的小毛病,如果出現了,就要早點治,否則容易傳變成其他疾病,影響到整個三焦氣機的通暢。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我們就為您說到這裡了。我們說得粗淺,只是萬千精義中,相對容易感受和了解的部分。您閱後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吳彥祖脫髮,引發「全民恐禿」!留住髮際線,只要好好吃飯
縱色眼圈黑,火大腮無肉,體寒印堂白:這樣面診有道理嗎?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