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流浪地球》逆襲!吳京被「騙」6000萬,萬達投資吳秀波慘敗!

《流浪地球》逆襲!吳京被「騙」6000萬,萬達投資吳秀波慘敗!

隨著《流浪地球》的逆襲,其背後的故事也被挖掘出來了:劇組太窮,演員是「騙」來的,宇航服是借來的。據悉,當時拍攝中途,投資人撤資,吳京被「騙」去客串了31天;最後還自己掏錢幾千萬投資影片。

大家稱《流浪地球》這波操作是空手套「戰狼」,而吳京也因此被稱為投資界奇才。

《流浪地球》口碑炸裂

票房逆襲登頂

貓眼實時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月10日17:17,《流浪地球》總票房已接近20億,遠超《瘋狂的外星人》,位居春節檔首位。

實際上,大年初一時,《流浪地球》的票房並不是很突出,位居第四位,如今後居而上,完全取決於內容硬核,口碑炸裂。

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徐崢盛讚它是「里程碑式的電影,絕對是世界級別」

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寫下長微博,稱「好多人都看哭了」

就連外媒也毫不吝嗇對這部電影的好評。

《紐約時報》:中國電影業終於加入太空競賽

根據貓眼數據,《流浪地球》大年初三的實時票房已經逆襲登頂。而去年的大黑馬《紅海行動》從春節首日的第四逆襲至第一則用了七天。該機構甚至大膽預測《流浪地球》的總票房將達到50.99億。

是什麼讓這部科幻片在強手如雲的春節賀歲檔中脫穎而出?

好的作品可能有千萬種類型和表現形式,但都必定擁有一個直抵人心的內核。而《流浪地球》的內核還要從故事本身說起。

《流浪地球》的故事講述的是太陽即將步入晚年。為避免地球受災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一萬個巨大的行星推進器,以犧牲數十億人口、半個地球陷入黑夜的沉重代價,將地球推離軌道,尋找新的家園。

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當地球接近木星時,被木星引力所俘獲,即將面臨撞擊毀滅。

為拯救地球,為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了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作為一個發生在未來的故事,《流浪地球》固然帶有濃重的科幻意味,但究其內核,卻又帶著濃重的「中國式史詩意味」。對此,不少觀眾都深有同感。

中國式的史詩,向來都與國外的史詩有著很大的不同。

同樣是大洪水的傳說。西方傳說中的諾亞在上帝指點下建造方舟逃生。

諾亞方舟的傳說

而中國則是大鯀治水九年、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平息水患。

大禹治水神話雕塑

在希臘神話中,對抗神諭的俄狄浦斯王最終自我放逐;為人類盜火的普羅米修斯被綁在懸崖上遭受酷刑;綁架了死神、讓世間沒有死亡的西西弗斯被罰永無止境地推著圓石上山。這些故事處處體現了象徵自然的「神本主義」的不可侵犯。

而在中國的傳說里,炎帝的女兒溺亡後化作精衛鳥,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子子孫孫挖山不止;后羿為緩解百姓疾苦,彎弓搭箭射下九個太陽;女媧鍊石補天、摶土造人……則樸素地表達出了早期「人本主義」的光輝。

而當我們放眼未來時,不難發現《流浪地球》所刻畫的也正是災難面前的眾生群像。

這部影片中沒有復仇者、正義者這樣的超級英雄,所有參與救援的都是一個個普通人,靠團結的力量完成。

這些人中不少人也有有過彷徨、迷失,但在關係到集體命運的更高使命面前,卻無一例外地表現出了崇高的大無畏精神。

五千個救援點,150萬人的勇敢和犧牲,共同交織出的正是「人人為人人」的中國式史詩。

《流浪地球》的原著,是中國科幻小說復興的領軍人物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值得留意的是,同期打擂的另一部大熱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的靈感也來源於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鄉村教師》。

10億票房背後的資本故事:

吳京被空手套「戰狼」,客串變投資人

《流浪地球》在京首映上,吳京稱被導演郭帆「騙」去客串了31天,最後還掏錢投資影片。

原來當時吳京在家養傷,專心寫《戰狼3》和其他的一些劇本,《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就找上門來,請他喝了一頓酒,把他喝暈了,莫名其妙地吳京就同意出演《流浪地球》了。

本來導演說好是讓他客串一天的,結果吳京發現,怎麼越拍越長,一下子拍了31天,自己竟然成了主演之一。再拍下去,郭帆又說超支了。吳京想到拍攝《戰狼》自己那會兒的狀態,心想那就投資唄,於是又變成了電影的出品人。

這件事在網上引起網友的熱議。大家調侃《流浪地球》「空手套戰狼」;而吳京被「坑」成錦鯉,也有笑稱他是投資界的奇才。

當初吳京拍《戰狼》的時候,也是孤注一擲。業內好多人都不看好,電影都要開拍了也沒有投資方,他自己賣房賣車砸鍋賣鐵都要拍出來,終於有了後來《戰狼2》的爆紅。

惺惺相惜,吳京遂義無反顧地投資了《流浪地球》。他說,「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而且他還覺得沒準《流浪地球》就是下一個爆款。結果,果真又成了爆款。

那麼,具體來說,《流浪地球》成本多少?誰出錢的呢?

據悉《流浪地球》最初預算只有8000萬左右,但這個資金遠遠不夠。根據當時的新聞報道,電影的投資方除了中影,北京文化,還有萬達影視。而電影主要外景拍攝地點就在萬達的青島東方影都。

但不巧,彼時的萬達影視正遇戰略收縮,《流浪地球》製作成本又過於高昂,因此萬達中場撤資。

這才有了之後吳京被「騙」去客串,最後「帶資進組」的故事。

從《流浪地球》目前公布的出品公司中,萬達影視不在其中,而吳京的登峰文化出現了。證實了上述萬達撤資、吳京入資的傳言。

據稱,流浪地球最終總投資5000萬美元,約3億人民幣。

背後小故事:

演員是「騙」來的,宇航服是借的

除了上述「騙」吳京來「客串」31天,據導演郭帆自己爆料,《流浪地球》里的太空艙和衣服,有部分是從《瘋狂的外星人》借的。

此外,《流浪地球》演員中最大年齡的是吳孟達。66歲的吳孟達此前從未參與過科幻電影,在《流浪地球》中,他出演一個關鍵角色:韓子昂,一位經驗老道、技術高超的老司機,飆車技術一流。

此次拍攝,每天穿著幾十公斤重的設備吸氧拍攝,每演出幾條就必須去吸氧,最後超期拍攝五天,吳孟達卻一分錢沒要,拍完就回香港住院。

他表示「有生之年能參與中國科幻片,人生無憾。」

分享:《流浪地球》里的科學奧秘

《科普中國》特別給大家整理了以下出現在《流浪地球》中的重要知識點,一起惡補一下這部電影的一些奧秘吧。

以下由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系在讀博士,中國科幻銀河獎/星雲獎獲獎作者:木辛君 撰文、《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 審核。

01

為什麼要去木星?

故事背景是這樣的:太陽急速老化,不斷膨脹,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於是人類為自己選了一個新的家園——比鄰星(半人馬座三星)。

比鄰星同太陽一樣,都是恆星,但質量只有太陽的八分之一。

地球是個龐然大物,半徑6371公里,重達59萬億億噸。但人類造出了同樣龐大的行星發動機,足以在5年左右將地球推進到逃逸速度(脫離太陽引力的最低速度)。

行星發動機示意圖

但這個速度還遠遠不夠。比鄰星(半人馬座三星)距離地球4.3光年,如果按照逃逸速度航行,需要7.7萬年才能抵達,這實在是太漫長了!

即使行星發動機繼續加速,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仍然不可行。於是人類想到了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令地球零消耗改變方向、提升速度,最後到達比鄰星。

那為什麼行星發動機不能加速到百分之一光速呢?這是因為行星發動機的能量來自「重元素聚變」。

02

重元素聚變有什麼限制?

所謂重元素聚變並不是什麼稀奇玩意兒。在宇宙深處有不少恆星「巨無霸」,內部就在進行著重元素聚變。

重元素聚變的質能轉換效率是相當低的。最樂觀估計,地球要達到逃逸速度,也必須燒掉7億億噸的石頭,相當於把全球的地面挖掉40米做為燃料;要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則必須削去地殼的一半。

如果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推動地球,那就藉助精巧的軌道計算,利用天文尺度的力量——萬有引力。於是人類將目光投向木星,這就是電影前半段上演的。

03

木星的引力彈弓是怎麼回事?

航天中存在引力彈弓現象,利用它,可以令航天器零消耗低改變方向、提升速度,送達目標軌道。

引力彈弓一般發生在一對重量相差懸殊的天體之間。這裡我們用木星(紅色球)和地球(藍色球)舉個例子,如圖a和圖b所示。

地球以速度V靠近木星,而木星在軌道上以速度U運行

圖 a 引力彈弓的示意圖

足夠靠近後,地球被木星引力抓住,牽引,優雅地轉體半周,然後像擲鐵餅那樣甩出去

圖 b 引力彈弓的示意圖

感謝木星甘當人梯的奉獻精神,地球獲得了木星的軌道速度U,疊加上原有的速度V,速度增加到了U V。地球的速度和能量都增加了,卻沒有消耗任何燃料,就奔著新家園去了。

但如果變軌時離一顆巨行星太近的話,這趟「觀光旅行」可就要不怎麼愉快了。

04

靠近木星時,行星發動機大批熄火

當地球靠近木星時,人類突然遭遇了巨大危機:數千台行星發動機故障熄火了,全球地震,火山爆發,岩漿吞沒了地下城……

圖中紅線部分為長城

為什麼幾千台發動機會同時熄火呢?為什麼地震、火山都趕在這個時候來湊熱鬧呢?這一切災難的根源是「洛希極限」,簡單說就是地球離木星太近了,太近會發生什麼呢?

05

超過洛希極限會發生什麼呢?

洛希極限(Roche limit)是天文學中的一個特殊的距離。當兩個天體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時,它們就傾向於被「潮汐力」撕碎。

計算表明,地球和木星的距離如果低於10.3萬公里,那麼大氣就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脫離地球;如果距離低於7.44萬公里,那整個地球都會被撕碎。

潮汐力有多可怕,我們拿一個茶壺和茶杯舉例子:

圖 c 用來演示潮汐力的茶杯

我們在杯壁頂部倒一些水,讓它在重力作用下向著杯底滑落。越靠近杯底,水滴會越拉越長,最後被拉扯到了撕裂的極限。這個極限就可以被認為是這個茶杯對水滴的「洛希極限」。

木星的引力場,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茶杯」。地球尺寸很大,當它靠近木星時,離木星較近一側受到的引力,將比較遠一側大得多,因此會像水滴一樣被逐漸撕裂。

《流浪地球》電影中,地球已經到達了地木「流體洛希極限」(地木距離10.3萬公里)。在此處,液體和氣體不再能被地球引力束縛,而傾向於逃逸;而岩石還勉強能憑藉自身的硬度堅持一會兒

圖 d 地木流體洛希極限模擬(二維簡化模型)

再靠近木星一點,地球將進入地木「剛體洛希極限」(地木距離約7.44萬公里)。在此處,就連堅硬的岩石都會被引力差撕碎,地球將徹底解體

圖 e 地木剛體洛希極限模擬(二維簡化模型)

可以想像《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的是怎樣的絕望了。太靠近木星不行,那樣會被潮汐力撕碎;太遠離木星也不行,那樣無法藉助引力彈弓變軌……

06

好的科幻對科學有指向意義

限於時間和篇幅,在此只能對《流浪地球》中兩個關鍵情節的科學背景進行討論。實際上電影中涉及的科學知識非常多,設定詳實,且高度融入劇情。

最重要的是,它們引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一部好的科幻電影真的能開啟觀眾、尤其是孩子們的想像力與求知慾。好的科幻作品,尤其是硬科幻,對於科學是有比較強烈的指向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3個故事告訴你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