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人一首成名作

提起唐詩,大家會最先想到哪首詩哪個詩人?

我想多數人都會想到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杜牧,李商隱......想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詩,就像夜空中璀璨奪目的銀河,彌久千年,依舊光焰奪目。詩歌在唐朝所能達到的高峰,可以說是層巒疊嶂、青山無數。李杜王孟就是這眾多高山中的代表,令後人無法逾越。他們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經典的詩歌作品,幾乎佔據了唐詩的半壁江山。

然而,《全唐詩》收詩49403首,作者2807人,除了李杜等雄霸詩界的幾個大佬外,也有那麼幾個人,僅靠一篇作品就在唐詩中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流放百世,這就是所謂的詩紅人不紅!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一人一首成名作


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流傳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詩收錄一卷,然僅《楓橋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遊覽勝地。

而關於張繼的生平,歷史記載的很少:生卒年月不詳,生平事迹亦不詳。史學界根據他殘存不多的詩篇推斷:他大約在天寶十二年考取了進士,做過檢校祠部員外郎,又做過洪州鹽鐵判官。他的仕途之路十分坎坷,直到50多歲才做了一個小官。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楓橋夜泊

張繼生逢不幸,沒有遇到李白歌頌的頂峰盛世,一生漂泊,難覓知音。

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後,張繼途徑寒山寺所寫的一首羈旅詩。作為一名客船夜泊者,張繼觀察細膩,通過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將江南深秋夜景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出來。

拋去這首詩背後的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的無可奈何之感,這首詩里描寫的景色,真是美到讓人心醉。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楓橋夜泊

這首詩,被《唐詩品彙》列入「接武」一級中。後來又被選入《中興間氣集》,為它定名《夜泊松江》。以後歷代詩選,無一例外都收錄此詩。直到《唐詩三百首》,這首詩才真正成為唐詩三百名篇之一,傳誦於眾口。

如果這首詩沒有流存下來,可能今天我們很多人根本就不會知道歷史上有「張繼」這個人的存在。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人面桃花相映紅


崔護《題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提到崔護,我想幾乎百分之九十多的中國人都不知道他是誰。然而若提起這首《題都城南庄》中的詩句,那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崔護,字殷功,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詳,唐代詩人。公元796年進士及第)。公元829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

在《全唐詩》中,他的詩作存六首,然而只有《題都城南庄》流傳最廣。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人面桃花相映紅

所謂一詩定詩名,崔護也以這一首詩,而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

這首詩其實就是寫作者本人的一次艷遇。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位美麗少女,一見傾心,思慕不已。然而,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卻不遇,於是題寫此詩。

全詩沒有什麼華麗的辭彙,用語平實,表訴簡單。然而它卻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生活體驗,一詩成名,當之無愧。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人面桃花相映紅


崔郊《贈婢》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崔護除了那首成名作之外,至少還有五首詩作被選入《全唐詩》,而且這五首詩作的水平也不低。然而這位崔郊,可就真的是只有一首詩作了。然就是這唯一的一首詩作卻成了千古絕唱,讓作者名垂後世,一戰成名。

崔郊,唐朝元和間秀才,此外再無任何關於他的史料記載。《全唐詩》中僅收錄了其一首詩。除了這首詩,崔郊在歷史上真可以算是個」無名之輩「了。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贈婢

這首詩也是一首愛情詩。寫的是:唐代元和年間,秀才崔郊寓居在襄州姑母家。姑家有一個婢女姿容秀麗。崔郊一見,驚為天人,愛慕不已。後來,他與婢女互生愛戀。然而,姑母因為家境原因,將婢女賣給襄州司空於頔。

此後,崔郊對婢女念念不忘。寒食節那天,他在司空府邸外終於等到外出的戀人,兩人百感交集,崔郊於是寫下此詩,抒發胸臆。所幸,於頔讀到此詩,頗為感動,就將婢女送與崔郊,並贈錢萬貫。這樣一段姻緣不僅成就了,一段詩壇佳話也促成了。

一首詩的力量有多大?大到可以成就一個人一生的幸福!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黃鶴樓


崔顥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相較於上文」二崔「而言,崔顥的名氣要大的多,史料記載的也較詳細。崔顥,今河南開封市人。他生逢盛世,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進士。後來,官至太僕寺丞,司勛員外郎。《全唐詩》收錄其詩四十二首。

這首《黃鶴樓》以豐富的想像力將讀者引入遠古,又回到現實,將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意境凄婉蒼涼,感人至深。歷來被人們所推崇,成為唐人七律之首。

李白一生自負甚高,詩作無數,佳作無數。傳說,他壯年時喜歡遊山玩水,並且喜歡在各處留下了詩作。然而有一天,他登上了黃鶴樓,一時間被眼前美景吸引,詩興大發,於是便想題詩一首以作留念。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黃鶴樓

然而,他一抬頭卻看見樓上崔顥的題詩,頓時傻眼,便放下手中的筆,自嘆不如,讚歎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

據史料記載,崔顥早期作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艷",詩作較多,卻不為時人推崇。唯有這首《黃鶴樓》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令人嘆為觀止。

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的詩名。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字、號均不詳,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 他的詩作在《全唐詩》中僅存二首,除了《春江花月

這首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千古流芳難嗎?不難,一首詩足矣!

春江花月夜

《全唐詩》中存詩僅兩首的張若虛在唐代燦如繁星的詩人群里實在毫不起眼。然而但凡對中國傳統詩詞稍稍感興趣的人一定都知道這首《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被喻為「孤篇橫絕全唐」,「盛唐第一詩」。

也就是說這首詩如果在全唐詩排第二的話,那麼沒有哪首詩能排第一,就連聞一多先生也極愛這首詩,說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親愛的讀者朋友,您還知道那些一詩成名的詩人,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