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元買家,小米晶元支出首次進入全球前十

華為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元買家,小米晶元支出首次進入全球前十

2018年,晶元一度成為國人關注的熱點話題。這一年,全球的一線OEM廠商加大了晶元支出,中國廠商的表現尤為突出。

根據Gartner公司的數據,2018年,全球OEM廠商(原始設備製造商)支出共計達到4767億美元,同比增長13.4%。

按照支出金額計算,中國有四家廠商入選Top 10,分別是華為、聯想、步步高(包含vivo和OPPO)和小米,比上一年多了一家(小米)。四家中國廠商總體增速則高達30.2%,高出平均增速的一倍以上,並且每一家都高於平均增速。

全球Top 10廠商中,共計有三家增速達到40%以上,中國廠商佔據兩席,分別是華為和小米。華為增速為45.2%,晶元支出達到211億美元,在Top 10廠商中增速排名第三,總支出金額從上一年的第五上升到今年的第三。小米增速高達62.8%,從上一年的第18名上升到第10名,首次進入Top 10的行列。

前十名當中,有八家屬於PC或手機製造商。頭部廠商對晶元的採購量,大體上與其核心硬體的銷量呈正相關。

華為、小米是2018年出貨量增速最快的手機廠商。根據IDC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3.6%,小米手機增長32.2%,在晶元支出的增幅上,這兩家也排名前三。

相比之下,三星和蘋果2018年手機出貨量不振,兩家在晶元上的增速也均慢於行業平均值,只有7.5%、7.9%的增速。當然兩家也有其他產品,比如PC、智能表、家電等,不過手機是其最主要的硬體產品,消耗晶元的量也最大。

雖然增速緩慢,但由於晶元採購金額的基數較大,這兩家總體支出仍然遙遙領先,超過其他廠商的一倍以上。2018年,三星、蘋果採購金額佔全球市場的17.9%,比前一年下降了1.6%。

從整體排名來看,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市場的持續整合,對半導體買家的排名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中國的智能機廠商,通過收購或淘汰競爭對手,擴大了自己的市場主導地位。比如,上文提到華為的排名上升到第三,小米首次進入前十,而去年位列Top 10的廠商LG和索尼則掉出前十了。

結果,排名前10位的OEM廠商的半導體支出大幅增長,2018年,它們在整個半導體市場的份額達到40.2%,高於2017年的39.4%。

隨著市場份額向頭部廠商集中,將對晶元供應商形成更好的議價能力。Gartner認為,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下去,這將使半導體廠商更難維持高利潤率。

內存的降價也對這一趨勢產生了一定影響。DRAM(內存)平均售價在過去兩年中一直很高,但現在正在下降。然而這種影響是有限的,因為隨著平均售價下降,OEM將增加他們的內存,並採購更高配置的晶元。Gartner預計,到2019年,存儲晶元總收入在整個半導體市場份額將達到33%,到2020年將達到34%,相比之下,2017年的份額只有31%。

Gartner高級分析師Masatsune Yamaji認為,隨著排名Top 10的半導體晶元買家在市場上的份額越來越大,晶元供應商的營銷人員必須將大部分資源分配給頭部廠商的潛在客戶。並且,它們要利用內存平均售價降低,鼓勵客戶使用更先進的晶元或增加內存容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創夢天地在行業變革期上市,它要比行業走得更快一些
盒子科技韓森:為全域零售破風,讓每個商戶擁有自己的平台和流量池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