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淺談金石篆刻的審美取向

淺談金石篆刻的審美取向

淺談金石篆刻的審美取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刻章,即治印,因自古多用篆字,故又名篆刻。

篆刻是篆法、章法、刀法三者結合的一門藝術。篆法是基礎,章法是根本,刀法則是水平。「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看一方印章的藝術水平應先觀其篆法,然後觀其刀法。古人的「治印必先明筆法,而後論刀法」之說是不無道理的。

篆書在歷史上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隨時代的演變可分為三種,即大篆,小篆(又稱秦篆),繆篆(又稱摹篆)。這幾種篆書均可入印,其他可入印的還有鳥蟲篆、甲骨、金文等,以致後來還有人用魏碑入印。

淺談金石篆刻的審美取向

排好字的間架結構後,怎樣運刀刻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清人張士保在他的《甄古齋印譜》中講到:「意在筆先、刀無虛發」。清人陳介祺也說過:「篆佳而刻無力,則篆之神不出,刻有力而篆不佳,則野矣!」這些都是經驗之談,亦非常有道理。刀法者如筆之起伏,有轉折,有緩急,因而古人又有治印的十三種刀法之說。總之,各人有各人的心得體會,各人有各人的創造。

余以為,所謂的刀法不外乎有兩種,即沖刀與切刀。其餘皆是二者的結合運用。那麼怎樣才能在印章的「方寸之間」體現出「筆情刀趣」的藝術美感呢?個人覺得治印時在刀法上首先應從以下七個方面加以注意:

淺談金石篆刻的審美取向

一是重「直」。古人云:「運刀不難有鋒芒,難於法中仍有鋒芒。豎劃不難於直,難於直而似曲,曲而似直。」這裡所說的直包括直線條、橫線條和斜線條等,它們在章法框架的支配下,可以根據不同的藝術要求,運用沖刀或切刀,或沖切相結合,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做到「當行則流,當住則峙」。如:可用平直法來表現挺健,用稍帶弧形表現雄渾,用細瘦來表現遒勁,亦可以用粗細結合來表現出節奏感等。

二是含「折」。在治印中,一筆的轉折處和帶圓圈形的線條是一個難關,根據前人的說法,刻時應「折須帶圓、無稜角、無臃腫」,「使之若接若離,非圓非方,無勉強」,這樣就能自然而流動,婉轉而有筋脈了。如明代中葉的文彭與何震,其印折處絕妙,特別是何震,為明代中葉的治印名家,何初學文彭,後取法秦漢,印路廣泛,無體不備。後人評其印曰:「朱文如荷花映水,文鴛戲波;白文如晴霞散綺,玉樹臨風。」

淺談金石篆刻的審美取向

三是講「起」。從哪兒入刀是關鍵的一步,出鋒入挫影響全局,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在一印開始入刀之前,應「通觀章法,胸有全印」、「成印在胸」方可起刀。印有大小,文有朱白,字有疏密,畫有曲直,何處宜重,何處宜輕,何處宜淡,是用沖刀還是用切刀,等等,都須得之於心,運之於手。從第一刀起,一定要瞻前顧後,統攝全局,明白於心,然後下刀。用單刀時須考慮起刀處如何體現筆意,用雙刀要注意匯合處渾成一筆,避免刀棱筆起,雙鋒插天。

四是當「止」。古人有云:「寧使刀不足,莫使刀有餘,蓋不足更可補,有餘則不可救也!」就如俗語所說的「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治印尤要注意,收刀時如果不當,就會失全字而致使影響全印的效果,所以在收刀前應有所準備,猶如駕馭大車,停站前先要放慢速度,特別是需藏鋒斂鍔處,要全力控制,使藏斂有力。

淺談金石篆刻的審美取向

五是「沖刀」。沖刀的優點在於舒展自如,流利自然,易於表現奔放的氣勢。明代何震的印,風格猛利,很有氣勢,「臨刻如臨戰,以刀挫為劍戟,以鋒茫為攻伐」,這是他運用沖刀的寫照。清代鄧石如的印,風格圓勁,他把沖刀納入剛鍵婀娜的軌道,所以「壯如鼓劍,細如抽絲」、「血脈貫通,氣象圓轉,意境高古」,吳讓之的印風格圓轉,特別是他的轉折處,善用鋒穎,做到轉折如脫刃,真有「刀頭展翅」之感。齊白石老人是近代的書畫篆刻大家,白石老人的章多用以沖刀,如快劍斬蛟,大刀闊斧,氣勢非凡。他在篆法上「以圓為方」,在章法上「以簡御繁」,「巧中見拙」,表現出一種「簡少、飄逸」的韻味。白石老人的印風雄健,氣勢磅礴,刀法棱嶒,神韻瀟洒自若,真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六是「切刀」。切刀的優點在於:不止不流,若即若離,能表現出氣勢的凝重與蒼渾。諸如書法中的「折釵股、屋漏痕、錐劃沙」等。明代朱簡的印,「風格豪放、平和渾厚、古拙而深得漢印之神韻」,他還用切刀別出心裁,刀法筆法緊緊相因。清代的丁敬是浙江派的開山鼻祖,以切刀法治印「古拗峭折,直追秦漢」,他以「細碎入刀」,表現字劃的古拙,恍如「萬絲清泉,欲注若止,欲止又注,叮咚有聲,引人入勝」。

淺談金石篆刻的審美取向

七是「沖」、「切」結合。「沖刀」與「切刀」相結合運用往往會相得益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且看吳昌碩的印「蒼莽突兀,似直而曲,似曲而直」,「古樸中有秀氣,厚穆中具神采」,「氣韻高舉,奇沖迭運」。鄧散木用刀「輕重相宜」,別具特色,後人評價如「寒山積雪,春城飛花」,這些都是刀法藝術的精品。

誠然,運刀在篆刻藝術中是最活刻法,各人有各人的體會,各人有各人的創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印章的情趣就是在刀法的不同中表現出來的,因而印章的情趣又可從刀法中找到。「從有法到無法,無法來自有法」,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那麼,明白了「沖刀」、「切刀」,闖過了直、折、起、止的刀法藝術,就基本掌握了篆刻的要領,掌握了篆刻的要領,其情趣自不比多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人之初 性本善——多行善
書法四言談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