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讀典丨杜運燮《秋》(敬文東導讀)

讀典丨杜運燮《秋》(敬文東導讀)

讀典丨杜運燮《秋》(敬文東導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者:杜運燮

連鴿哨也發出成熟的音調,

過去了,那陣雨喧鬧的夏季。

不再想那嚴峻的悶熱的考驗,

危險游泳中的細節回憶。

經歷過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葉成長中的扭曲和受傷,

這些枝條在烈日下也狂熱過,

差點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現在,平易的天空沒有浮雲,

山川明凈,視野格外寬遠;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節呵,

河水也像是來自更深處的源泉。

紊亂的氣流經過發酵

在山谷里釀成透明的好酒;

吹來的是第幾陣秋意?醉人的香味

已把秋花秋葉深深染透。

街樹也用紅顏色暗示點什麼,

自行車的車輪閃射著朝氣;

吊車的長臂在高空指向遠方,

秋陽在上面掃描豐收的信息。

來源:《詩刊》1980年1月號

重讀《秋》

作者:敬文東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關於「朦朧詩」的爭論中,杜運燮的短詩《秋》曾被認作「令人氣悶的朦朧」之代表作。現在想起來很可笑,但當時的論戰雙方都很嚴肅,以至於劍拔弩張,形同水火。跟同一個陣營的其他詩人(比如北島、舒婷、顧城)及其作品相比,杜運燮和他的《秋》要老辣、穩重、成熟得多。這既源於杜運燮的知識教養遠超北島們(杜氏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以王小波之見,王小波、北島一輩人更應當被視作流氓無產者),也源於杜運燮年長於北島們整整一輩的生命體驗。前者對詩歌的影響自不必說,後者對詩歌的作用尤其不能被低估。詩的智性或許跟詩人成熟的心智有關。拿顧城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和《秋》相比,高下立判。後者的矯情、令人髮指的自戀,還有低吟淺唱般的瑣碎,更有可能來自閱歷短淺導致的心智脆弱,尚不會以反諷、自嘲的心境看待自己——書寫「朦朧詩」的那輩人至今沒學會這一點。在新詩百年歷史上,智性之詩始終是短板、弱項;對自我的逃避更是新詩難以攀越的珠穆朗瑪。就這個角度來說,《秋》是一首被嚴重低估的詩作;包括杜運燮在內的「九葉詩人」對新詩百年的意義,還有待於更進一步的發掘。事實上,北島們的貢獻主要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接續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新詩精神而已;而《秋》則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四十年代詩人給予北島們的隱秘教誨——這是今天有必要承認的一個小結論。

來源:《詩刊》2017年1月號上半月刊「經典重讀」欄目

詩人簡介:

讀典丨杜運燮《秋》(敬文東導讀)

杜運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於馬來西亞。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抗戰時期寫的《滇緬公路》(1942)等詩作曾獲詩人兼學者聞一多(1899-1946)賞識。1945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大學期間曾任飛虎隊翻譯。1945年後,歷任《大公報》與新華社編輯、翻譯和譯審。也曾在山西師範學院外語系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任教。作為「九葉詩派」代表詩人之一,著有詩集《詩四十首》(1946)、《南音集》(1984)、《晚稻集》(1988)、《你是我愛的第一個》(1993)、《杜運燮60年詩選》(2000)以及詩歌合集《九葉集》(1981)和《八葉集》(1984)等。

讀典丨杜運燮《秋》(敬文東導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詩歌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19年第1期目錄及摘要
300元稿酬徵集評論|冬至,我交出時光的借據

TAG:中國詩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