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500年後你的曾曾曾……孫子早沒了,而這場實驗還在繼續

500年後你的曾曾曾……孫子早沒了,而這場實驗還在繼續

2514年6月30日,一位未來的科學家走進了愛丁堡大學的一間微生物實驗室。

Ta打開一個已經開始腐朽的木盒,裡面躺著最後幾隻玻璃安瓿(bù),以及一份泛黃的文件。在文件說明的指引下,Ta用酒精仔細消毒了安瓿,小心地折斷它,加入培養基溶液。接下來,安瓿里的一些休眠的細菌或許會蘇醒過來,為一項歷時500年的實驗添上最後的一組數據

如果這件事確實能夠順利地發生,Ta的老前輩查爾斯?科克爾(Charles Cockell)想必會非常開心——雖然那時科克爾早已不在人世,也無法知道實驗結果到底如何。

圖片來源:Ulrich N et al

計劃做上500年的實驗

2014年,微生物學家查爾斯?科克爾和他的合作者開啟了一項很有野心的長線計劃——他們想用整整500年時間來做一個實驗,從2014年一直做到2514年。

是什麼實驗需要如此漫長的觀察?其實說起來倒也很簡單:驗證細菌的休眠體到底能「活多久」。

細菌總給人短命的印象,但一些細菌在環境惡劣的時候能夠進入高度脫水、抗性極強的休眠狀態(例如芽孢),這種休眠體能保持活性的時間就很長了。如果再遇到合適的環境,它們還能迅速恢復成活躍的繁殖體。

有些細菌在環境惡劣的時候,會長出芽孢 | smarttech.com

之前科學家們就已經感受到,這些細菌休眠體「保質期」是很長的,但具體有多長其實並沒有人知道。只是偶爾會有一些個例報告顯示,它們似乎是真的能休眠很久很久,例如有研究者從距今2500萬年至4000萬年前的琥珀中發現了仍然可以復甦的細菌芽孢。

為了解決這個簡單但仍然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科克爾團隊決定:總之先觀察500年看看吧!

於是,研究者們選定了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和一種擬甲色球藻屬(Chroococcidiopsis)的藍細菌,把它們的乾燥休眠體分別封進了800個玻璃安瓿。他們計劃定期打開一些安瓿來培養觀察,看細菌的活性是否發生了變化。一開始的25年,他們會每兩年取樣一次,而之後的475年則是每25年取樣一次。

封裝枯草桿菌芽孢的玻璃安瓿。那個小球其實不是細菌,它是用來保持乾燥的硅膠珠 | R. M?ller and C. S. Cockell

然而,人真的會按時做實驗嗎?

500年實驗本身做起來並不費力,畢竟大部分時間每隔25年才需要開工一次,剩下時間只要把密封的安瓿保存起來就好。真正的問題在於:要怎樣才能保證幾百年之後的科學家還會按時取樣?

五百年對人類來說真是相當久的時間,誰也無法預測這中間會發生多少變故。實驗的說明文件可能會丟失,保存安瓿的木盒可能會損毀,電子存儲介質可能早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那時候甚至連愛丁堡大學都不知道還在不在……

要怎麼辦?難道應該像老祖先一樣,把實驗規程刻在石頭上嗎?研究者倒是不這麼想。他們認為,時長保持更新才是更保險的方法。研究團隊要求,在每隔25年取樣的同時,實驗者也應該對紙質版和電子版的文檔分別進行更新和備份,幫助這些文件適應新時代。

當然,即使是這樣,我們依然無法保證這項實驗最終的命運,而且肯定沒法看到它的最終結果了……

參考資料:

1.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9/01/500-year-long-science-experiment/581155/

2.https://academic.oup.com/astrogeo/article/56/1/1.28/262750

3.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268/5213/1060.long

4.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08425

作者:窗敲雨

一個AI

我懷疑這是給安瓿做的軟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最稀有的自然現象增多?科學家: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有關
沒有結果又如何,興趣就是要想做就做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