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靈魂拷問雷軍:從鐵人三項到AIoT,小米為何撕去互聯網外衣?

靈魂拷問雷軍:從鐵人三項到AIoT,小米為何撕去互聯網外衣?

智東西2月11日消息, 國際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了一組最新數據,數據顯示小米在烏克蘭市場2018年Q4季度首次奪得排名第一,在西歐市場小米成功躋身前五,並以415.1%的同比增長速度成為西歐市場增長最快的手機品牌。這標誌著小米國際化業務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

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的第一個月,雷軍和他的小米帝國動作頻頻,從架構調整、戰略調整、砸錢投資、人事換血…….雷軍對小米內部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2019年一開年,一向以「溫文爾雅」「謙謙君子」形象示人的雷軍,竟首度失態,在發布會上狂懟友商,更是放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豪言壯語」。然而,雷軍這一失態,小米股價也應聲下跌,當日內跌幅超過7%。至此,與小米發行價的17港元/股相比,小米上市僅半年內跌幅超過了39%。

雖然在海外市場的增長勢頭突飛猛進,但小米在國內市場失守。據知名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35%。

年前與柔性屏供應鏈企業柔宇的一場關於柔性屏手機的口水戰(小米柔宇兩敗俱傷!手機圈2019年第一場口水戰誰更傷?),小米最終以被人指責沒有核心技術卻在唱高調收尾。

而另一方面,業內對小米到底是互聯網公司還是硬體公司的身份的質疑仍不絕於耳。

成立8年的小米,還沒有被業內完全認可,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


8年後小米撕掉了互聯網的外衣

8年前的一個午後,一碗小米粥下肚之後,風華正茂的雷軍創立了小米。由於時值中國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的初期,雷軍將小米定義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從成立之初到現在,儘管不斷受到質疑,雷軍一直認定小米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在上市的致辭中,雷軍開頭便說道:「八年前,我有一個瘋狂的想法:要用互聯網的方式做手機……」。

業內對小米互聯網公司的定位一直存在著疑問。小米與其他互聯網公司又一個典型的區別在於,互聯網公司是以互聯網產品來獲取用戶,而小米則是用手機來獲取用戶。

那麼,小米互聯網公司的外衣到底給小米帶來了什麼?


1、錯失CDR機會,遭證監會質疑

小米對自身是互聯網公司的定位還將小米攔在了CDR(中國存托憑證,可讓海外以及港股上市的公司的部分已發行股票,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一種憑證)的門外。

2018年6月14日,在小米正式提交CDR招股書的第三天,證監會發布《小米集團共發行存托憑證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在文件里足足提了84條疑問,並要求小米在30日之內正式回復。在這84問中,證監會有理有據地質疑了小米互聯網公司的身份。

「公司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報告期內,互聯網服務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8%、9.6%和8.6%,主要來自於廣告推廣和移動遊戲業務。報告期內公司來自智能手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37.15億元、487.64億元和805.64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0.40%、71.26%和70.28%。請發行人結合公司主要產品、業務實質、收入佔比、利潤來源等,說明公司現階段定位為互聯網公司而非硬體公司是否準確。」


2、 「手機 AIoT」兩大戰略

在小米CDR上市告吹,老老實實在港交所在上市後,小米對整體業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唯獨沒動手機業務!而在2019年一開年,雷軍便開始重建小米手機業務。

在2018年11月,小米接手了美圖手機業務,並簽訂了30年的授權協議。而在此之前,更是傳出來小米將接盤鎚子手機的傳言。此時,雷軍改變小米手機業務的想法就初具瞄頭。

小米為了進一步鞏固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入股剛經過分拆後的TCL(實體僅剩下屏幕廠商華星光電)。隨後,雷軍將小米手機中出貨量最大的紅米品牌獨立運營,更是請來了原金立副總裁盧偉冰負責紅米品牌運營。

在小米年會上,雷軍更是興奮不已。在自我肯定了小米2018年的成績之後,雷軍宣布了一向對小米來說至關重要的戰略。「小米未來5年的核心戰略將聚焦 『手機 AIoT』兩大戰略 。」

這不禁讓人摸不到頭腦,雷軍不是一直以小米「鐵人三項」的商業模式而驕傲不已的嗎?怎麼核心戰略只剩下手機和AIoT了呢?


3、曾經的鐵人三項

雷軍曾說過,小米的商業模式採用的是一個被稱為「鐵人三項」,鐵人三項,指的是硬體、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小米也對外放出了這麼一張商業模式圖。

業內人士認為,小米的鐵人三項模式禁不起推敲和深度思考,更像是一個公關說辭。更為有趣的是,小米的鐵人三項說法本來就有明顯去手機化的意味。

手機業務是小米的立根之本。小米手機業務的重要性,在招股書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米在手機上也砸入大部分的資金。

「小米的招股文件顯示,小米計劃將30%IPO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慧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於全球擴展;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4、幡然醒悟還是心口不一

從「鐵人三項」的去手機化,到「手機 AIoT」兩大核心戰略,「雷布斯」到底是最終幡然領悟還是自始至終就心口不一?

更為有趣的是,在雷軍宣布的「手機 AIoT」兩大核心戰略中,手機自然是容易理解的,就是指智能手機,小米現在也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頭部玩家了。那這個「AIoT」又是個啥?

近兩年,物聯網(IoT)自然是非常火的領域,AIoT也是近期業內都不斷在炒的一個新概念,從BAT到AI行業的獨角獸,不約而同地官宣了AIoT戰略。有趣的是,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入局者都是有一定體量的巨頭,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不過,雷軍說的AIoT好像和大家稍微不太一樣。雷軍是這樣解釋的: 對外我們講的AI IoT是人工智慧 物聯網平台。但對於小米而言,AIoT就是「All in IoT」。既然是這樣,小米為何在外部放出AI IoT的口號呢?


股價動蕩不安,小米的命門到底是啥?

自小米上市後,就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操控著小米的股價。在雷軍熱血沸騰、慷慨激昂地在發布會上談情懷、談良心的時候,按理來說應該上漲的股價,竟然下跌了,而這種奇怪的現象並非只是偶然出現,而是小米上市後每一次的發布會。

小米於7月6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即告破發,此後股價上漲,一度超22港元。但好景不長,8月2日再度跌破發行價。而在上市之際,雷軍就稱小米是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購買小米公司的股票,並且將會給出兩倍的承諾。而在小米股價一跌再跌之後,有網友不禁調侃:小米是年輕人第一隻被套牢的股票。

小米是香港證交所更改「同股同權」規則之後第一家上市的企業,這種規則保證了小米管理層對上市後的小米控制,尤其是雷軍一人的投票權高達58%,處於絕對控制地位。那麼到底是誰在拋售小米的股票?

1月16日據彭博社報道,在6個月禁售期解禁後,有未披露的投資者以每股9.45港元的價格出售了2.31億股B類股票,據計算,該股東套現了約21.8億港元,這亦是小米早期股東首次出售小米股票。對應著發布會的節奏來看,無論是小米MIX 3還是紅米Note 7,小米統統沒能擋住中小股東拋售。

雷軍畢竟是雷軍,自信、沉穩、老練。2019年初在小米年會後,小米股價再次下跌。這一次雷軍坐不住了,在小米上市半年後,雷軍終於帶領小米開始自挽,一場救市大行動開始了。

1月17日,小米集團公告稱,按市場上每股B股股份9.7625港元的價格回購614萬股B類股份,這是小米上市之後的首次回購,今後任何進一步回購,會根據規則再做進一步披露。據港交所披露信息顯示,此次回購小米集團花費金額為5994萬港元,回購股份佔小米集團已發行股份數量0.027%。

1月22日晚間消息,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再次回購398.26萬股股票。涉及資金3998.93萬港元。這也是小米集團第三次回購股票。截至1月22日收盤,小米集團跌2.91%,報10港元。

小米股價自上市之後動蕩不止,小米的商業模式雖然官方說辭清晰,但依然讓人迷惑。看似頑強生長、勢頭強勁的小米,它的命門到底是什麼?

去年7月,在小米上市之際,智東西曾走訪了業內上上下下,與接觸到小米生態鏈一線的產業鏈負責人、投資人深入接觸,從三大業務商業模式、技術儲備、生態鏈隱憂、股價估值等幾個維度還原了一個最真實的小米,並還原出小米那層層鎧甲背後的致命軟肋。(偉大時刻:小米的命門)在此篇文章中,智東西已明確指出,小米的手機業務是小米生態「竹林理論」中的核心命脈「大竹子」,小米的命門在於其手機業務。

手機業務既是小米的鎧甲,又是其軟肋。論小米如何強調自己的IoT業務與互聯網屬性,目前小米公司上下依舊極其依賴手機業務,一旦拔掉小米手機這顆「大竹子」,小米將處在非常危險的境地,其業務閉環的故事都全部講不通。

在小米招股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從成立之初至今,定位於中低端的紅米系列手機(1200元及800元以下)佔了小米手機整體銷量的75%,而定位於旗艦 高端旗艦的手機產品(2000元以上)佔比窗口在進一步縮小,從2015年的18.8%縮減至2018年Q1的6.2%。

也就是說,雖然近兩年紅米營收佔比在小米營收中有所下降,但紅米品牌依舊佔據了小米營收的一大半。雖然,小米目前構建了智能家居硬體生態,但如果小米沒有手機業務,其他的智能家居產品就失去了接入用戶的入口,也就失去了發展的根基。

目前看,小米的手機業務才是小米的命門。最終還是「成也手機,敗也手機」。

隨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開始萎縮,小米在中國市場品牌調性和用戶印象開始固化,市場份額也在逐漸萎縮。本文開頭就提到了,在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在國內市場同比下滑35%。

而小米似乎並不糾結於國內市場,而是敞開懷抱擁抱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全球化對小米有多大機會?

在本文開頭,我們提到,小米在烏克蘭市場2018年Q4季度首次排名第一,在西歐市場小米成功躋身前五,並以415.1%的同比增長速度成為西歐市場增長最快的手機品牌。其中在西班牙市場,小米同比增長同比增273.4%,已經躋身西班牙市場前三。

4年前,小米開始了全球化發展,截至去年第二季度,小米國際業務增長150%,已經進入了82個海外市場,在25個市場成為行業前五。

在海外市場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小米在印度市場獲得的成功。先不談利潤,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銷量確實超過了5年來穩坐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老大的三星,這確實是中國智能手機企業值得驕傲的事。

在小米2019年年會上,雷軍登台演講並將小米2018年取得的成績歸納為八點:

成績一: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

成績二:手機出貨量提前兩個月突破1億台目標。

成績三:大家電業務獲得突破,小米電視用時5年登頂中國市場。

成績四:AIoT業務迎來豐收,連接了1.32億台設備(不包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內置小愛同學的設備激活量超過1億台。

成績五:國際化提速,小米已進入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手機市場進入前5名。

成績六:互聯網服務和金融業務迎來新局面。

成績七:2018年小米集團召開245次質量討論會,獲得了2018中國質量協會「質量技術一等獎」。

成績八:組織建設初具成效,2018年小米進行了最重要的組織架構調整,從游擊戰向正規軍轉變。

在雷軍公布的這八個成績中,成績五海外市場的數據最為亮眼。從2018年開始,小米進軍海外市場的腳步就略微激進。在印度市場嘗到甜頭後,小米開始將觸手伸到其他海外市場。此前雷軍在部署小米全球化發展時就說過,「最先拿印度試點,接著是東南亞,再到俄羅斯和獨聯體,現在是歐洲。」

2018年11月,小米官方宣布進軍英國市場。據悉,在2019年即將上線英國市場的產品是小米MIX3,首批產品還將優惠500元左右,並且小米還承諾將出5G版。看得出來小米對此次在英國首發產品很看重,小米也希望英國市場能夠成為自己增量市場的野心。

然而,小米一隻腳剛邁進英國市場,就被一些海外消費者和媒體吐槽。為了調動英國消費者的熱情,小米搞起了一英鎊限時促銷搶購小米手機的營銷策略,但最終由於開賣後瞬間就售罄了,引發了英國消費者的不滿,被BBC等多家外媒指責。

在印度市場嘗到甜頭的小米,在1月18日宣布成立非洲地區部,正式進軍非洲市場。同時,小米還宣布將整合資源,提升效率,促進小米東南亞地區業務2019年持續快速增長,將原印尼地區、南亞地區和東南亞地區整合為新東南亞地區部。

非洲市場和印度市場本身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首先兩個地區的人口數量大,消費水平較低,對於小米主要採取低價策略來說非常合適。不過,要想進軍印度市場,小米除了要面對其他國際品牌的競爭外,還將面臨進入市場更早,市場佔有率更高的傳音的阻攔。傳音擁有著超過2億的全球出貨量,佔據著非洲40%的市場份額。

所以,小米在海外市場依然靠著的是低價模式,這種模式固然會在短時間內帶來出貨量的激增,但與高端定位的品牌如蘋果、三星相比,小米的利潤則顯得不足。

今年,小米也在瘋狂地對自己進行裂變,目前小米已經擁有了小米、紅米、POCO、黑鯊和美圖五個智能手機品牌,企圖以多品牌的戰略扭轉小米在用戶心中作為低價品牌的認知。可是,品牌印象和用戶認知的扭轉真得會如此容易嗎?通過一兩款爆款產品真的能打破了用戶對小米作為低價品牌的認知嗎?小米該如何升維?

今年1月初,小米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正式開設的自營店也開業了,意味著小米在海外市場已經開啟了線下體驗店的布局。據悉這次小米自營店開業,眾多的法國米粉連夜排隊,驚動了雷軍,雷軍還連發了微博,稱法國的米粉熱情。據了解,小米自營店門口的隊伍一如當年蘋果iPhone的盛況,不過,據了解大部分的人來到店裡實際上是為了小米的智能家居產品。

那麼,小米手機在海外市場真的會一路輝煌嗎?


「老實巴交」的理工男「雷布斯」

一直以來,雷軍給人留下的感覺都是文質彬彬的形象,不少米粉更是認為雷軍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理工男,友商們都在欺負他。可是有句話叫「在商言商」,商業有著自己的運作規律。

在「傻人有傻福」、「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背後,我們看到的是雷軍作為商人的成功,而成功的背後則是對商業規律運作的熟稔。

1、價值99億元的股權激勵

2018年8月,小米發布其上市之後的第一份財報。這份財報透露出雷軍獲得了上市之前的股權激勵(根據小米公告,2018年4月2日,小米董事會授予雷軍不超過639596190的B類股,占當時小米總股本的2%),如果進行現金換算的話,在當時這些股票達到了99億元,刷新了之前京東給劉強東獎勵36億元的記錄,直接創下了史上最大股權激勵。

而據這份財報顯示,小米於2018年第二季度營收452億元,同比增長68.3%,經營虧損75.92億元。在財報會議上,小米集團的CFO周受資解釋道,主要是因為小米在上市前向雷軍支付了高達99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激勵開支導致的。

此事一出,有網友表示,「小米確實是家好公司,但99億獎金這事讓我打消了買小米的念頭」。

在某論壇中,據稱是小米內部員工也對此事進行了吐槽,給雷軍發99億獎勵,卻侮辱性漲薪5%逼我們加班。「在小米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半,24小時在線,平均九點半小班,你就給我侮辱性漲薪5%,很好,這很小米,拿了年終獎我就走」,「為了衝上市業績,長期(兩三年)不給研發人員加工資,並削減研發費用,採用股份支付的方式,支付實際薪酬,進而達到粉飾利潤的目標」。

今年1月9日,原計劃小米公司股票為期6個月的鎖定期正式到期。小米繼續對外發布公告稱,雷軍和其他控股股東,承諾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小米CFO周受資也做出同樣承諾。簡單的說,雷軍此次承諾未來365天內不減持小米集團股票 ,這說明其非常看好小米公司的發展。目前,雷軍在小米集團的持股比例為31.41%,其通過AB股雙重股權架構表決權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與此同時,之前雷軍獲得的99億元巨額股權激勵一事也有了結尾,小米宣布將這些股權激勵全部捐贈與慈善基金用於慈善用途。不知這是不是雷軍權益之後的無奈之舉。


2、與魅族黃章的愛恨情仇

2018年10月25日,小米在故宮發布MIX3,而也正是在這一天魅族的NOTE8也發布了。有意思的是,兩家的打出的口號非常相似「故宮見」和「舞室見」,這不免讓人對魅族和小米的關係猜測起來。

其實,魅族和小米的關係,嚴格來說是黃章和雷軍兩人之間的糾葛。簡單說就是開始是黃章教的雷軍怎麼做手機,然後雷軍創辦了小米把黃章給干趴了。黃章曾經罵過,「不是我教他做手機,他懂個屁手機。」

故事要追溯到2013年之前,雷軍決定轉入手機行業,特地考察了魅族並打算入股。因此,雷軍和黃章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最終因二人意見不一而散。而黃章則認為,雷軍以入股為名。從自己這裡學會了做手機的道道。

小米搞的低價營銷、飢餓營銷、粉絲營銷其實都不是小米先搞的,而是來源於魅族。

真正的飢餓營銷是由魅族先開始的,2007年魅族發布了魅族M8,每隔一段時間就組織搶購活動,雖然說價格很低但用戶很難搶得到,然後在2008年10月才正式銷售,成本已經沒有當時那麼高了。

粉絲營銷也是黃章先開始玩的,在黃章還在做MP3時,他就號召粉絲去其他大型論壇發帖,憑帖子的鏈接可以在買MP3的時候有優惠。

可以說小米所使用的套路幾乎都源於魅族,而黃章之所以生氣也是情有可原的。


3、小米MIX系列的反人類設計

2016年10月小米在發布Note2時,同步推出了全面屏概念手機小米MIX,將智能手機的上下邊框進行了收窄,使屏佔比達91.3%,但卻違背用戶習慣,將前置攝像頭移動到了右下角。

如果說MIX第一代只是對小米市場的初步試探,讓人沒想到的是,2017年9月小米正式發布MIX2,依然採用底部攝像頭設計,被用戶吐槽設計反人類。

用戶在自拍的時候需要把小拇指翹起來,否則就會遮擋屏幕,而且由於底部攝像頭的設計讓用戶自拍的角度也發生了變化,大鼻孔、雙下巴都出來了。對於習慣用手機做直播的用戶來說,小米MIX2更是一場噩夢,將手機倒置後屏幕不會跟著旋轉,所有的文字都是倒著的,用戶體驗非常差。

如果,有人想要為小米正名,雖然這一設計存在著缺陷,但至少小米MIX提供了全面屏的一個新的解決方法,這種創新是值得肯定的。那麼,對不起,底部攝像頭的設計並非小米首創。

早在2014年夏普就曾發布過極窄邊框設計的一款智能手機AQUOS Crystal,將受話器取消而配備了骨傳導方案,實現了手機正面開孔的最少化。不過,這款手機在當時沒有引起較大的反響。這倒是被小米學了去,還藉此打出了全面屏的概念。


4、紅米獨立,雷軍真的放心嗎?

紅米在小米手機產品線中有著重要地位,是小米營收的一大保障。1月10日,小米宣布紅米品牌獨立,並正式任命前金立副總裁盧偉冰為小米集團副總裁,兼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負責紅米Redmi的品牌打造,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向小米手機線總裁林斌彙報。

有趣的是,雷軍介紹盧偉冰的方式頗有一種班主任讓小學生自己上台做自我介紹,並且當場表決心的感覺。原本是剛剛走馬上任,本應該意氣風發的盧偉冰,登台後略有尷尬,當著現場幾百名觀眾以及觀看直播的米粉們,向雷軍做出了承諾,「從今天開始,將全職為米粉服務」。

盧偉冰是手機行業的老將,從事手機和通訊行業有20餘年。2010年盧偉冰加入金立,負責金立的海外市場,並在金立工作7年之久,離任前一直是金立手機業務的二把手。據雷軍所說,將盧偉冰請來小米花了兩年時間,而據公開資料顯示盧偉冰2017年7月才從金立離職,如此算來,莫不是雷軍挖了金立的牆角?

按照道理來說,在發布會當天盧偉冰已經正式上任了,那麼這場發布會應該由盧偉冰發布才最為合適,但是雷軍依然親自在發布會上從頭站到尾,親自發布了紅米獨立後的第一款產品——紅米Note 7,並頗為失態地上躥下跳,狂懟友商。


5、硬體利潤不超5%真的厚道嗎?

2018年4月,雷軍在其母校武漢大學發布小米6X,在發布會已臨近尾聲之際,雷軍在此登上了舞台,進行了長達10多分鐘的煽情後,雷軍宣布了一個對小米來說極為重大的決議。

「從今天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雷軍還宣稱這項決議在2018年4月23日已獲得小米公司董事會的通過。在宣布硬體利潤不超過5%時,雷軍還附上了另一句口訣般的念辭:利小量大利不小,利大量小利不大。

雷軍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中不乏質疑的聲音,懷疑雷軍所說的這個5%是一種作秀和營銷。事實真的如此嗎?

對於5%的利潤率,一種常見的錯誤理解是將它簡單的等同於手機單品的利潤率,這種利潤也被稱為邊際利潤,它反映的是增加產品的銷售量能為小米增加的收益。

而雷軍所說的利潤則是綜合稅收凈利潤,這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由小米硬體業務總的營收扣除各項成本開支,包括研發、銷售、廣告等,其概念更接近於小米硬體業務的毛利率。

那麼這個5%的綜合利潤率到底有多低?據中國企業家雜誌報道,目前智能手機整體利潤率還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準,蘋果達到了35%,三星在15%左右,國產手機低一點,平均凈利率大約為10%。根據此前曝光的一份Pre-IPO融資推介材料顯示,小米2016年硬體業務的凈利潤率僅為2.8%。

在全球第四次移動互聯網大會上面,榮耀總裁趙明接受媒體採訪的時表示:硬體製造公司的綜合利潤率,能夠達到5%,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如果我們能夠達到這個水平,我會很開心。其意則是暗指榮耀手機的綜合利潤率也不到5%。

那麼,小米為何要喊出硬體利潤不到5%的承諾呢?

彼時,小米正處於IPO前夕,業內對於小米到底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一家硬體公司存在疑問。而這一爭執的核心問題在於,如果被認定為互聯網公司,小米則會獲得更高的市盈率,也會因此獲得更高的估值。

雷軍此意正是在向著資本市場喊話,小米不是一家依仗硬體賺錢的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為了IPO,為了估值,小米需要講好小米是互聯網公司的故事,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互聯網業務的盈利能力。

「我們不是一家純粹的硬體公司,我們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這或許才是雷軍的5%想表達的內容。而「雷布斯」此舉更是一箭雙鵰,既讓不少用戶誤以為小米單品硬體利潤極低,更為小米的更高估值加碼。


結語:雷軍之惑,小米之困

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至今,小米已經走過了8年的時間。表面上看,坐穩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第四名的小米已經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重要力量,而實際上小米已經迎來了一場重要的考驗。

2018年以來,小米在國內市場份額的不增反減、低價品牌形象扭轉乏力、核心技術競爭力的缺失、股價一跌再跌、業內對小米互聯網公司身份的質疑仍在,不僅構成了小米成長8年以來的艱難困境,更是成為已到不惑之年的雷軍的不解之惑。

進入2019年,雷軍和他的小米帝國也開啟了全新的篇章,架構調整、戰略調整、砸錢投資…….雷軍在小米內部進行著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真的能讓小米發生質的變化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東西 的精彩文章:

台積電強攻5nm!砸250億美元,與三星英特爾相愛相殺20年
2018世界人工智慧藍皮書:看中國到底有多強!

TAG:智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