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北倚鐘鼓樓,南臨景山,西畔什剎海。如此獨特的地理位置,尋遍京城怕是也沒幾處。難怪老北京有句諺語,說起京城裡最繁華的地兒,就數「前門、西四、鼓樓前」。「鼓樓前」,指的便是地安門外大街。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

地安門外大街,北起鼓樓,南至地安門,構成了北京城中軸線的北端。這條街道,自元代起便初具雛形。什剎海是元大都漕運的終點,每日通過運河運糧的船隻絡繹不絕,這兒也就逐漸形成了貨物集散、商賈雲集的繁華市場。明清時期,水面縮窄,漕運功能也逐漸取消,大量王府、衙署、廟宇在此興建起來。但鐘鼓樓周邊,依然是繁華的商業地帶,是中國傳統城市布局中「前朝後市」中的「後市」。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那時的地安門外大街分兩段,以後門橋為界,北至鼓樓,被稱為「鼓樓下大街」;以南,稱為「地安門大街」。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此為1913年秋季北京「鼓樓前」的街景。晚清,鼓樓前這片繁華的商業區,還出現過數家經營洋貨的店鋪,同時經營規模不大的出口生意。照片中,大車上的木箱中裝載的是從北京周邊收購的野生板栗、核桃,發往美國加州。這種對外貿易,雖不平衡不平等,但畢竟也是貿易。不失為一張珍稀的老北京商業史照片。 北京日報資料圖

直至民國,才改以地安門為界,以北稱「地安門大街」,以南稱「地安門內大街」。北平解放後,這兒才正式得名「地安門外大街」,與地安門內大街相對。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地安門是皇城的北門,與天安門南北互相對應,寓意天地平安,風調雨順。1955年為擴大道路交通被拆除。1954年 北京日報 李晞/攝

什剎海畔的樂園

地安門外大街穿過的片區,是北京城裡衚衕最密集,也最具市井風情的地兒。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地安門外大街。1994年,北晚新視覺 張風/攝

帽局衚衕、楊儉衚衕、白米斜街、馬良衚衕、前海南沿、煙袋斜街、柺棒衚衕、帽兒衚衕……整整齊齊的小衚衕,密密匝匝地簇擁在這裡。 一群白鴿唿哨著從鼓樓頂的綠琉璃瓦上掠過,坐在門前嘮家常的老人,樹蔭下總圍著一堆人的象棋攤兒……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鴿聲繞古城 北京日報圖

在這裡生活的人,一定有什剎海的印記。那時,什剎海還不是熱熱鬧鬧的旅遊景區,只是北京人生活中離不開的樂園。夏天來這游泳,冬天到這兒茬冰。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1980年,什剎海一角。北京日報圖

暑熱的日子,在河邊柳蔭下納涼、遛鳥;涼爽的日子,圍著水邊兒撅蒲棒、撈小魚。若是運氣好,撈上幾尾好看的,且得高興上老半天,當寶貝似地捧回家養著!

難忘的「老地百」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的服務設施還很落後。地安門附近的大型商場只有地安門百貨商場,北京人都習慣稱它為「地百」。作為「中軸線」上的老百貨,地百可以說是這兒的「地標」了。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地安門的夜市由後門橋的一個點擴大到地安門百貨商場前的小廣場,百貨商場也開始在門前擺攤售貨。 北京日報 1984年 4月 李晞/攝

早在1952年,地安門百貨商場就開始營業了,售賣生活百貨、服裝鞋帽和各類紡織品。雖然規模比不上王府井百貨大樓,但是價位和服務卻親民得很,是老北京愛逛的地兒。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北晚新視覺圖

改革開放初期,地百還成為北京紡織工業局特約商店,可直接與工廠對接。在過去統購包銷制度下,工廠的產品要經過好幾個月才能到商店的櫃檯上。可在地百里的商品,有的是當天出廠的,最長也不過兩三天。這意味著地百里的貨總是最新最齊全的,想買件時髦的衣服,來地百准沒錯。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1993年1月28日, 北京地安門百貨商場新開毛衣自選市場,有全國各地的千餘種新款羊毛衫。張風/攝

90年代初期,地百還常在商場門口舉辦時裝秀。當時這可是件新鮮事兒,還曾引起過不小的轟動。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1991年,地安門百貨商場服裝秀。 北晚新視覺 張風/攝

地安門中學傳奇

除了老地百,這條街上還藏著一個「百年老校」,地安門中學。地安門中學的前身,是1902年建成的「順天中學堂」,後改名「順天高等學堂」,是清末北京城裡七所高等院校之一。校址所在之處一部分是舊兵將局的舊址,一部分是李鴻章的弟弟奉母命捐贈的44間房(時價白銀10000兩)。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李鴻章 北京日報資料圖

開學大典舉行時,慈禧太后還專門派人送給學校一個書櫃和部分圖書以示祝賀。許多大師都曾在此任教,如文學家、翻譯家林紓是漢文教習,嚴復得意弟子王劭廉則是洋文總教習。英文、數學、地理等課程,皆用英文原本教授,可見對學生素質要求之高。原北大校長湯用彤,國學大師梁漱溟教授,作家王蒙(原文化部部長),都是從這兒畢業的。

有趣的是,這所學校身上還藏著一段京津冀歷史的縮影,在得名「地安門中學」前,它還有過一個特別的名字——「河北北京中學」。原來,它一直屬河北省管轄,直到1972年才劃歸北京市,改名為北京一四四中學,搬遷至鼓樓東大街。1978年才重新搬回原址,改名「地安門中學」。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原地安門中學 今五中分校 北京日報圖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1994年,地安門中學舉行優秀傳統歌曲演唱會,紀念「一二·九」運動和該校學生郭清烈士。北京日報 馬志實攝

2008年,地安門中學合併入北京五中,這個曾留下不少傳奇故事的名字,也消失在地安門外。

中軸線上的「黃金大道」就是它,曾是京城最市井最繁華的地兒!

北晚新視覺圖

如今的地安門外大街,熱鬧依舊,繁華依舊。它串聯起的北京市井生活,卻變了不少模樣。有些記憶依然鮮活,有些名字卻已消逝。不知您對這裡,還有多少難捨的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