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最後的米格機」能做出驚險尾沖 卻飛不了超音速?

「最後的米格機」能做出驚險尾沖 卻飛不了超音速?

在去年11月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航展上,除了「殲-20編隊開彈艙」「殲-10B推力矢量」等「網紅」刷屏之外,還有一種國產戰機也進行了精彩的單機飛行表演,甚至也做出了驚險的「尾沖」機動,令人印象深刻。這就是航空工業貴飛主要針對外貿市場而研發的FTC-2000G多用途殲擊教練機,也就是殲教-9「山鷹」的最新改型。

眾所周知,殲教-9「山鷹」是在殲教-7基礎上大幅改進而來,充分彌補了殲教-7存在的諸多性能缺陷。跟很多對米格-21系列飛機的改進方案類似,「山鷹」取消了早期二代機標誌性的機頭進氣道,改為帶有附面層隔道的兩側肋部進氣。機頭空間大幅增加,得以容納更高性能的脈衝多普勒雷達,不僅滿足訓練需求,還兼顧了一定的作戰能力和改進潛力。

老殲教-7性能很不好

「山鷹」剛服役時,編號曾經是殲教-7B,後來才改成殲教-9

「山鷹」還採用了全新設計的前機身,加高了后座艙,前艙下視角度達15度,後艙下視角度也接近5度;改善視野的同時還增加了載油量和機載設備空間,留空時間等性能指標得以改善。

「山鷹」前后座艙增加了高度差,后座視野比殲教-7有質的飛躍

相比於殲教-7,「山鷹」換裝了更大展弦比的雙三角翼,外翼段前緣後掠角由57度減少至42度,機翼面積增加8.17%;展弦比由2.2增至2.8,雖然超音速飛行阻力劇增,但極大地改善了中低速飛行性能。

「山鷹」沒有採用類似殲-7E/G的前緣襟翼和後緣前掠設計,而是採用了前緣固定錐形扭轉。這種設計在F-15上也能見到,雖然氣動適用範圍不如前緣機動襟翼,但仍能有效減小誘導阻力、改善升阻特性,同時簡化機翼結構、降低重量。另外,「山鷹」主翼後緣沿用了殲教-7的後退式襟翼,能夠在起降時增加機翼面積從而增加升力,但無法作為機動襟翼使用。

這個角度還是很有米格-21的風格

綜合起來,殲教-9「山鷹」機動性比殲教-7明顯改善,降落速度從330千米/時降低到280千米/時,滑跑距離也減少了30%,留空時間增加20%,航程也從1450千米略增到1600千米。不過,這樣付出了一定代價,那就是最大飛行速度從2.2馬赫降低到1.5馬赫,失去了高空高速雙倍音速衝刺能力。

2013年,殲教-9G曝光,也就是海軍陸基訓練教練機。為了模擬滑躍起飛和模擬著艦性能,殲教-9G採用了全新設計的主翼,展弦比更大,達到了3.0左右,翼展更大,翼面積也明顯增加;取消了雙三角翼設計,改為帶有大後掠角、銳利邊條翼的梯形主翼形狀;主翼前緣採用可動襟翼設計,能夠進一步提升低速時的升力特性。

除了換新機翼,殲教-9G還換裝了更輕巧的DSI進氣道,加高了垂直尾翼,並得以取消了沉重的雙腹鰭。種種措施,使得殲教-9G降落速度進一步降低到230千米/時,中低空機動性再次得到明顯提高,操穩特性也得以改善,甚至在航展上做出了接近「尾沖」的大迎角非常規機動,令全世界航空關注者十分驚訝。

這個角度看出來殲教-9G主翼很寬大了

不過寬大的機翼也使得殲教-9G超音速飛行阻力進一步猛增,最大飛行馬赫數跌落至1.2左右。號稱超音速攻擊機的強-5理論上最大飛行馬赫數也就1.2,實際上在外掛彈藥時達不到這個數值,僅能飛到跨音速。殲教-9G「山鷹」也是一樣,基本失去了實用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只能剛好突破音障做超音速體驗飛行而已。但這樣改進仍是值得的,主要性能還是能滿足國內當前的需求。

中國「最後的米格-21」殲教-7是米格-21的國產雙座機,而殲教-9是殲教-7的深度改進版(曾經叫殲教-7B,後來才換新編號叫殲教-9),而殲教-9G應該也是中國最後一個米格-21衍生版本了。雖然底子是米格-21的,但是「魔改」到米高揚本人都不認識了,完全算是全新的飛機型號了,這也算是為米格-21在中國六十年的輝煌歷程划上了一個圓滿句號。(文/妹子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君 的精彩文章:

美防長辭職無人批准接收KC-46加油機 拖一天波音就倒貼一天
非洲或成新「軍售窪地」?有國家一出手就買數百輛BMPT戰車?

TAG:烽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