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我們要做點什麼,才能讓這個世界好一些丨張明揚+朱學東+曹東勃

我們要做點什麼,才能讓這個世界好一些丨張明揚+朱學東+曹東勃


這個標題,源於編輯部在某次針對兒童的惡性案件之後的提問。似乎越來越多的人對現實失去了表達的慾望、改變的動力,但

這不是一個獨善其身就可以悠然見南山的時代。


所以,在2019年春節前後,我們邀請了一些作者一起來聊這個話題,詢問他們各自的選擇,注意,是選擇而不是答案。

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回答的門檻,我們也希望評論區的你,可以加入到這個思考和回答的接龍里。


張明揚

我的女兒剛滿兩周歲,所以我滿腦子的都是怎麼讓女兒的未來世界更好,讓我的家更安全更有確定性。

1、謹慎投資,杜絕一切賺快錢的衝動

,對於中國大多數中產家庭而言,賺了幾百萬也不見得能深刻改變你的生活,但是虧個幾百萬往往就意味著家庭財務破產了。換言之,我對女兒變成「富二代」的期待,遠遠不如對她生活在一個破產家庭的恐懼。

中產往往以一個社會的「穩定力量」自居,但在中國的現實情境下,中國中產往往是消費行為和投資行為非常激進的一群人,在這個經濟下行期的冬天,我們看到了太多缺乏準備驚慌失措的所謂中產。

簡單說就是,高築牆(財務防火牆),緩升級(消費升級)。

2、給孩子買一份有保障力的保險,配置時可以多考慮境外。

無論這個社會將來如何,首先你得守護好自己的家庭,我最「鄙視」的一種性格就是,缺乏行動力,平日聊起天來特別有見解,一到需要執行就各種推脫,各種懼怕事務性工作。

3、多關愛自己的父母,給他們足夠的關心

,哪怕真的「話不投機」,畢竟,和你最激烈爭奪父母的恰恰是社會上那些傳銷一類的騙子。那些騙子可以戰勝你,並非全然是騙術高明巧舌如簧,而是他們花在你爸媽身上的時間更多,態度更「有愛」。你多關愛父母一點,這世上就少了一樁詐騙案。


4、經濟下行時代,更需要和自己的配偶多交心。

如果你是個男人,不要想著什麼壓力都背在自己身上,一起做好規劃,即使失業了也未必是天崩地裂。還要提醒男性幾句,經濟不好了,正好多回家吧,「喪偶式育兒」真是件丟人的事,中國女性的種種不幸福,或是女權主義的那些大詞,要解決終究要從老公回家帶娃開始。


5、夫妻雙方一定要每年體檢

,給自己也配置點商業保險,生了病不動輒搞啥募捐給社會添麻煩,也算是為世界更好儘力了。至於慈善捐款,留給真正的窮人吧,看到那些平日收入不錯,毫無體檢和保險意識的中產一生病就求助社會,真心覺的不是一件負責任的事


朱學東

要只按照你認為也能成為普世的準則去行動。

在今天這個加速變化的時代,個體的努力之於歷史的宏大敘事,太過蒼白無力。但是,歷史的宏大敘事可以無情碾壓個體,卻無法消除個體努力的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個體努力的意義並非是歷史的裝飾,而是,為了個體自己的努力,卻最終也能影響歷史。


「要只按照你認為也能成為普世的準則去行動。」康德在他不朽的著作《道德形而上學的基礎》中寫下的這一句話,這些年來,一直影響著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無論過去在職場,還是離開了職場後的日常生活——無論是社交媒體的言說,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個人的閱讀書寫……這個普世的準則,並非對他人的要求,而是一種自我規訓。堅守這樣的信念,就能讓自己免於蠅營狗苟同流合污而不自覺,也就免於「泯然眾人矣」,

在艱難時世保有自己的思想、體面和自己的生活。

今天這個時代,傳播技術發達,每個人做的事,都可能會被傳播甚至放大。如果我們能夠按照普世的準則行事,無疑正向影響自己的身邊人,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讀者,最終同行者日眾。這樣的結果,傳統說法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現代表述則是「洛倫茲的蝴蝶」。

這也是我這些年一直說的「建設自己,就是改造社會,就是建設新中國」的真正意義。改變,就在堅持中



曹東勃

我從未想到,2018年的自己可以有這樣超出想像的體驗。


7月初,來到滇西某縣掛職扶貧,協助分管教育。如果說九年的大學讀書生涯和九年的教學工作,讓我更傾向以一種冷峻甚或冷酷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的話;那麼當我經常性地走到山溝溝里的村村寨寨,看完了相對整全的中心校再跑去看邊邊角角破破爛爛的村小,感受到的衝擊則是顛覆性的。最初是一種無從入手的茫然和無力,而後是發現小規模學校自身「小即是美」的優長之處後的喜悅和興奮,最後是燃起一種「能做多少是多少、能幫一個是一個」的衝動和激情。


當代中國的改革進程中,有許多艱難的抉擇時刻。上世紀末那一批下崗工人,「4050工程」一類政策托底、社會救濟,僅僅解決其中的一小部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隨著時間的沖刷清洗,逐漸平穩過渡到含飴弄孫的花甲之年。而與他們下崗時期相同步的,是他們勒緊褲腰帶也要供自己的子女借著大學擴招的「東風」「讀」出一條血路來。


今天老少邊窮地區脫貧攻堅過程中產業扶貧、就業扶貧與教育扶貧之間的內在張力及其背後映射的代際關係,也是同樣的道理。百年樹人,教育是改變這個世界、這個地區、這個家庭最根本的路徑,是斬斷貧窮的代際傳遞最關鍵的環節。由此而言,前段時間某些販賣煩躁與焦慮、消費善良與初心的社會現象,最大的破壞性在於,它在這個世界還遠未完善之際,桎閉了社會力量相互救助的內生動力,強化了人們相互之間提防戒備的深溝高壘。就像《異形:契約》最後那個陰魂附體、怎麼打都打不死、怎麼甩也甩不掉的david。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我們以為擺脫ta了,其實ta一直還在。而ta之所以能陰魂不散,正在於抓住了人性和人心最脆弱的一面,要徹底擺脫ta,只能比機器還冷血。可是,這是我們期待的結果嗎?這個世界會好嗎?這個宇宙會好嗎?人心與人生,沉醉不知歸處。


為了世界更美好,除了呵護善意、打開心門,我們別無選擇


歡迎讀到這篇文字的朋友,在留言區參與討論

這個話題下,我們也在邀約更多的作者及朋友發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鞠白玉 | 在禁忌的年代,她重新構建了女性身份
流沙河講解《易經》與他人有何不同 | 沙龍預告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