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蔣廷錫對歷史上花鳥畫家的評價

蔣廷錫對歷史上花鳥畫家的評價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蔣廷錫(1669-1732),江蘇常熟人。字揚孫,一字西君,號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江蘇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進士,雍正年間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清代康熙、雍正年間的著名花鳥畫家,變惲南田沒骨法之纖麗,開創「蔣派」花鳥畫。

蔣廷錫 溢彩流霞屏 四屏 尺寸:100×20.5cm×4

蔣廷錫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間著名的花鳥畫家,清初惲壽平在花鳥畫壇起衰之後,蔣廷錫學其沒骨畫技,變其纖麗之風,開創了根植江南、傾動京城的「蔣派」花鳥畫。出生於官宦世家,然而作為名父之子,出生於官宦世家的蔣廷錫並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他同時也是一個通曉為官之道、體恤民情的封建官吏,一個博古通今的學者,一個頗有才華的詩人。蔣廷錫為康熙四十二年進士,雍正年間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職,從編修、講官等文職,屢次升遷,成為雍正時期位尊權重的名臣。他六十歲的時候不但身任文華殿大學士之職,還加太子太傅、身兼戶部事,並任《明史》總裁,足見朝廷對他的看重。清世宗曾命他將陳夢雷原輯的《古今圖書集成》重輯,各門各類洋洋大觀,展現了他廣博而深遠的學力。同時在詩壇上,他是宋犖所稱賞的江左十五才子之一,被長一輩詩人錢陸燦稱為「機杼於子美而縱橫出入於香山、東坡、山陰之間」,是「無所不學焉,無所不舍焉」能夠「嶄然自成」,「善學」而「早悟」的後起之秀。

蔣廷錫 芙蓉鷺鷥圖 立軸,紙本,設色,縱127.7厘米,橫60.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多重身份:官吏、學者、詩人、畫家

蔣廷錫的多重身份是中國封建社會文人畫家有著廣泛而深厚的修養並積極入世的一個典型例子,蔣廷錫被稱為士夫畫家或者文人畫家是非常合適的。但是很少人將蔣廷錫的繪畫跟文人畫聯繫在一起,誤以為他是宮廷畫家的倒大有人在。因為他的確有供御的作品,署「臣」款的繪畫即是。這些畫一般題材高雅、寓意祥瑞、幅面大並且風格富麗堂皇,若從風格來論,很少為文人畫家涉足,的確像是宮廷畫家所為,這是蔣廷錫為人所熟悉的面貌。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蔣廷錫的繪畫特徵較為複雜。在眾多的評論中,清朝張庚對他的評價比較全面:「以逸筆寫生,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賦色或暈墨,一幅中恆間出之。」張庚指出了蔣廷錫作品的多樣性,或者一幅作品中所用筆法的多樣性。據蔣廷錫的傳世作品來看,他雖然深受惲壽平影響,並從游於惲壽平的弟子棲霞道人馬元馭,但繪畫並不僅僅用沒骨法,也常常勾勒敷彩;畫面不僅僅是花紅羽翠,也常常用墨筆。這使他的畫時而以富貴莊重沖淡了幾分惲氏的嬌媚,時而又像明朝的寫意花鳥,勾花點葉,飄逸風流。

蔣廷錫 柳蟬圖 立軸,絹本,墨筆,縱94厘米,橫48.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對歷史上花鳥畫家的評價

蔣廷錫有一首《扶鄭羲贈花卉卷長歌以報》,非常能反映他對花鳥畫傳統的看法。詩的前面一半寫馬元馭繪製花卉筆力之高,後一半寫的是他對歷史上著名花鳥畫家的評價:「華光和尚畫者師,得其傳者楊補之。徐熙雙勾已妙絕,崇嗣沒骨尤獨奇。下至黃筌與錢選,暈碧裁紅顏色顯。木雕死印雖刻劃,生趣活潑未盡善。吳中沈周石田翁,手腕隨處生春風。特為古人開生面,今之學者稱正宗。吾子本領復誰讓,當時應在包山上。膽大運起抗鼎筆,精思肖出纖毫狀。感君贈我畫十幅,我為報君歌一曲。畫長歌短君莫輕,歸來補寫千竿萬竿竹。」其中可見他對徐熙的雙勾法和徐崇嗣的沒骨法較為服膺,而對黃筌、錢選的平塗設色畫法感覺不夠有生趣,他最為推崇的花鳥畫家是沈周,而認為馬元馭的技法不在陸治之下。

蔣廷錫 海棠牽牛圖 立軸,絹本,縱107.6厘米,橫54.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所藏其《海棠牽牛圖》就是一幅沒骨法與勾勒法並用的作品。畫中翠竹與牽牛花朵、海棠花朵都用墨線勾勒,各分濃淡,略施了淡彩以後,也是洗盡鉛華、不著妖媚。依畫中所題「模元人筆法」,畫家可能有意取元朝畫家陳琳(仲美)、王淵(若水)之法。蔣廷錫還曾在兩幅花卉冊頁中題:「不生不熟,頗得元人用筆,唯墨氣少神,功夫不到耳。」「勾描尚存南宋人意,不用焦墨,恐落浙派耳。」其實這兩幅畫都採用了沒骨與勾勒並用,設色淺淡,枝葉的渾融不著筆跡已與南宋人的細膩勾勒相去甚遠,淡墨勾勒花瓣略作暈染,墨分濃淡寫葉之向背的方法非常像元朝張中(子政)。這與張庚形容的他所見到的蔣氏作品非常接近:「嘗于海昌查氏見扇上畫拒霜一枝,以率筆勾花及跗,渲以淡色,而以工筆點心,累累明析。葉用墨染亦工緻,旁發一稚枝以焦墨染三蕊於上,蒂用雙勾,筆筆名貴。」

蔣廷錫 工筆花鳥 冊頁 (八開)尺寸:10.5×19.5cm×8

蔣廷錫筆下的花卉生態栩栩,由於水墨工具的靈活容易發揮,不拘泥於工緻,蔣廷錫筆下的花卉雖設色簡淡,卻生態栩栩。但對於水墨的靈活,他僅取其生氣,不取其疏狂,並不借筆墨隨意發揮,而是相當克制的。他的墨荷花冊頁「仿天池筆,稍就規矩,不能狂毋寧狷也」。

他的墨牡丹冊提出「寫牡丹當於整齊中求生動,若筆太松放便非牡丹品格。」蔣廷錫雖喜用墨筆,但絕不同於明朝青藤白陽的大寫意,他追求宋人的理法和元人的墨韻。關於蔣廷錫繪畫的真跡,畫史上有很多說法:「有設色極工者,皆其客潘林代作也。」;「流傳世間者真跡絕少,馬扶鄭羲父子代作者即可亂真也。」;「既貴顯,矜重不苟作。今所傳長卷大軸,皆贗本也。」;「大約妍麗工緻者,多系門徒代作,非真跡也。」這些說法以及張庚所描述的所見其菊花扇面的風格,讓人對一直以來所認為的蔣廷錫雍容華麗的風格有所懷疑。但筆者相信,以舉人身份入值南書房,並且後來成為深受皇帝喜愛的畫家,蔣廷錫這種風格的真跡一定是存在的。

蔣廷錫 長春富貴圖 立軸 尺寸:151×74cm

北宋末年,宋徽宗的畫院常以唐詩作為試題,還令宮廷畫家學習儒家經典,稱之為「畫學」,並且將貴族子弟編入「士流班」,大有將宮廷畫家文人化的傾向。《宣和畫譜》不僅提倡花鳥畫要有粉飾大化、文明天下、以便觀者目協和氣的功能,更提倡對花鳥知其名、識其理,在畫花鳥的時候有所寓興。宋朝宮廷畫院花鳥畫的繁榮似乎驗證了學識、詩情的培養對花鳥畫家的重要性,至今看來,這種對花鳥畫家的訓練以及對中國花鳥畫功能的探討仍然相當有效與深刻。

蔣廷錫 (款) 甲午(1714年)作 群雞 立軸 尺寸:171×51cm

蔣廷錫 (款) 國色天香 扇面 尺寸:16×49cm

蔣廷錫 幽蘭圖 扇片 設色金箋

蔣廷錫 丙申(1716年)作 杞菊延年 立軸 尺寸:107×52cm

蔣廷錫 花鳥冊 冊頁 尺寸:23×20cm×10

蔣廷錫 癸未(1703年)作 花卉蔬果冊 冊頁 尺寸:27×21cm×20

蔣廷錫 己亥(1719年)作 折枝花卉 手卷 尺寸:23.5×134.2cm

蔣廷錫 1709年作 香風 立軸 尺寸:67×43cm

蔣廷錫 孔雀圖 鏡心 尺寸:126×60cm

蔣廷錫 (款) 癸丑(1732)年作 九秋圖 立軸 尺寸:179×89cm

蔣廷錫 1723年作 芙蓉雙鴨 立軸 尺寸:121.5×57.5cm

蔣廷錫 1714年作 花卉 立軸 尺寸:98×49cm

蔣廷錫 1716年作 雙燕圖 立軸 尺寸:164.5×88.4cm

蔣廷錫 大吉 鏡心 尺寸:79×33.5cm

蔣廷錫 1716年作 竹菊貞石 立軸 尺寸:108×51.5cm

蔣廷錫 鳥譜 (四幀) 鏡心 尺寸:41×41cm×4

蔣廷錫 1702年作 孔雀仙芝 立軸 尺寸:134×73cm

蔣廷錫 花鳥 鏡片四屏 設色花綾 154×51 cm.×4?約7平尺(每幅)

蔣廷錫(1669~1732) 花卉冊 尺寸:21×28.5cm×12?跋文:21×29.5cm×2

蔣廷錫 癸卯(1723年)作 梅竹水仙 立軸 尺寸:148.5×73.5cm

蔣廷錫 花卉 尺寸:24.5×30.5 cm.×12?約0.7平尺(每幅)

蔣廷錫(款) 花鳥 尺寸:164×49 cm

蔣廷錫 群仙圖 立軸 尺寸:106×48cm

蔣廷錫 天鵝 立軸 尺寸:99×50cm

荷塘逐清波 立軸 尺寸:105.5×52cm

蔣廷錫 紫藤白鷺 立軸 尺寸:105×39cm

蔣廷錫 富貴神仙 立軸 尺寸:105×40cm

蔣廷錫 1726年作 墨梅 冊頁 尺寸:17×11.5cm×12

蔣廷錫 乙丑(1685年)作 菊石 立軸 尺寸:171×82cm

蔣廷錫 青天白日圖 立軸 尺寸:107×60cm

蔣廷錫 花鳥 立軸 尺寸:139.5×27.8cm

蔣廷錫 花鳥 立軸 尺寸:108×48.5cm

蔣廷錫 雙兔圖 鏡心 尺寸:174×84cm

蔣廷錫 1706年作 菊石圖 立軸 尺寸:124×40cm

蔣廷錫 1724年作 富貴牡丹 立軸 尺寸:156.5×83.5cm

蔣廷錫 花鳥 鏡心 尺寸:45×31cm

蔣廷錫 丙午(1726年)作 梅花圖 冊頁(十二開選四)尺寸:17×11.5cm×12

蔣廷錫 牡丹 立軸 尺寸:87×41cm

蔣廷錫 麻姑獻壽 立軸 尺寸:148×80.5cm

蔣廷錫 花卉 立軸 尺寸:78×39cm

蔣廷錫 花鳥 立軸 尺寸:104×45cm

蔣廷錫 牡丹 尺寸:104×45cm

蔣廷錫 花卉 立軸 尺寸:104×30cm

蔣廷錫 花鳥四片 冊頁 尺寸:23×32cm×4

蔣廷錫 鸞鳥圖 立軸 尺寸:295.5×134cm

蔣廷錫 柳岸立馬 立軸 尺寸:23×29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歷代畫家筆下的樹,盤曲古拙!
關山月論畫:有關中國畫基本訓練的幾個問題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