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貧困戶:領導,給我找個媳婦吧!

貧困戶:領導,給我找個媳婦吧!






作者:佚名


來源

:幹部決策參閱



貧困是世界性難題,古今中外,迄今從來沒有完全消滅。

實際上,政府的責任是無限的,而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靠送吃送喝送銀子,修路架橋蓋房子,送分紅、送貸款、送股份。

有的是見效了,脫貧了。有的卻起了反作用,一些貧困戶越養越懶,越寵越刁。


您看,這位貧困戶開始向政府要媳婦了。在區長面前,這位貧困戶絕不是開玩笑。怕只怕,娶了媳婦忘了窮,一切照舊。接下來,還會要什麼呢?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濟南市章丘區一位副區長看望貧困戶,送上一個紅艷艷的大禮包,然後問他:還有什麼困難。

老漢直截了當的說:「給我找個媳婦吧!」區長大人笑了,說:「這個比較困難。」現場一陣笑聲。


過去常說,有困難找組織。現在群眾真有困難了,結果領導表示:這個有困難不好解決。坦率地說,政府是完不成這個任務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溫馨的尷尬呢?扶貧攻堅是改善民生的好事,無形中吊高了一些人的胃口,把政府都「逼」成了「困難政府」,無法滿足群眾的要求。過去,政府逢年過節看望貧困戶,一般送點米面油、衣服、棉被之類東西,或給兩百塊錢。貧困戶都感激涕零,倍感溫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貧困戶的生活底線相應拉高。如今,領導看望貧困戶,再送米面油,貧困戶已經瞧不上了。三五百元,也拿不出手了。

人對物質的追求,和官職一樣,上去了就下不來。一旦下來,前功盡棄。不念叨前面的好,只抱怨後面的壞。

一些貧困戶物質匱乏,但大腦溝回絲毫不匱乏。他們對物質的生理反應,和富人一樣靈敏,甚至「過敏」。



有個貧困戶是盲人,什麼也看不見,耳朵好用,腦子好使。最初,有領導看望,出於同情,會自掏腰包給他兩百塊,當作油鹽錢,表示一點心意。這位老兄嘗到了甜頭,後來又有領導來看望,他死死拉著領導的手:「縣長這麼忙,跑這麼遠來看我,真是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黨的好政策。上次書記來看望,非要給我錢,我不要,最後硬塞給幾百塊,真不知怎麼感謝。」

縣長聽著,剛開始很受用,一邊微笑一邊頻頻點頭:我們的群眾覺悟還是很高滴,還是懂的感恩滴,還是理解政府滴······聽到後半截時,笑容僵住了,他明白老漢的意思。可是,諸位知道,有的領導出門時從來不帶錢。書記都給了,自己不給,說不過去呀!一摸口袋,空空如也。

縣長左右一看,辦公室主任倒很機靈,悄悄遞上5張毛爺爺。縣長順勢接過來,塞到老漢手裡:「老人家,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買點東西補補身子。」

貧困戶把錢往外推:「縣長,您能來我家,就是我們天大的福氣,這錢不能要,不能要······」

縣長說:「老人家,別客氣,也不多,就收下吧!」老漢再次緊緊握住縣長的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有一位貧困戶則不同了,電視台要來採訪,扶貧工作隊連忙送上油、米、面,千囑咐萬囑咐,要說幾句感謝黨和政府的話,那知這位貧困戶見沒有人給錢,心生怨恨,面對鏡頭只一個勁地說:「感謝油!感謝米!感謝面!」那場面大剎風景,電視節目錄製人員和扶貧工作隊一臉無奈,差點氣的暈了過去。

還有一位貧困戶臨咽氣,還把扶貧工作隊和光棍兒子叫到床前再三叮囑:「一定要守護住貧困戶和低保戶這兩個硬指標,有這兩樣東西,一輩子就不愁吃不愁喝了!」兒子連連點頭稱是,在場工作隊員臉上個個死灰一片。

有的貧困戶還把扶貧工作隊當成了「搖錢樹」和「榨油機」,表格上籤個名字還得送個禮品,否則不簽。更有甚者,有的貧困戶還給工作隊員打電話,要求幫扶人員幫助種玉米,割油菜,其理由則是:我男人打工去了,家裡沒勞力。

實質上,目前農村的扶貧工作僅僅是「任務扶貧」而己,主要的工作模式仍停留在「表格扶貧」、「數字扶貧」和「股份扶貧」上,與其真正意義上的扶貧要求相差甚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很大變化,以前農民那種淳樸、老實的形象已經不再,部分農民講權利不講義務,講索取不講奉獻,甚至唯利是圖,歪風邪氣蔓延。現在農村的領導結構框架化嚴重,經濟結構相對鬆散,農民缺乏集體觀念和國家意識,缺乏禮義廉恥之心,與毛澤東時代的農民有著山海之差,天壤之別。

貧困戶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貧困戶了,成了「特權戶」。

政府就是保姆,駐村幹部一年到頭伺候著二大爺,春天送化肥,夏天送農藥,平時油、米、面,逢年過節送紅包。儘管如此,有的貧困戶仍不領情,總覺得給的太少了。不在領導面前遞個好話都是好的,逮著機會還給你上點眼藥膏。

有的貧困戶成了「地主」,承包地流轉給企業,自己不幹活,每年收租金。

有的是改革開放後的小老闆、暴發戶,家有存款幾十萬元,憑藉裙帶關親也成了貧困戶。

有的貧困戶既不種地,也不打工,開著小汽車,吃喝玩樂,消遙自在。

貧困戶的優先政策,也造就了一批時代怪胎,子女考北大清華,降分錄取;貧困戶子女考公務員,優先考慮;貧困戶辦貸款,政府貼息,貧困戶靠政府支助入股分紅,學生不繳書費,醫院不繳醫療費,三九天和三伏天有的貧困戶還長期躺在醫院裡,自己冬暖夏涼,醫院又增加了收入,只是坑了國家,褻瀆了扶貧政策。

於是,有個孩子寫作文時,表達了雄心壯志:我長大了也要當貧困戶。

只所以出現這類民風日下、道德倫喪、哭笑不得的怪事,問題的關鍵是,農村

扶貧工作從一開始就既不「精」,也不「准」,造成了群情激憤,吃肉罵娘的被動局面。

二則是一個行政村出現這麼多貧困戶,足以否定改革開放以來的政策的正確性,這批人近四十年來倒底做了些什麼?

既無病又無恙,無大災又無大難,竟然貧窮的無法維持日常生活,似乎有點危言聳聽,超脫現實。

其次是,一些原本並不貧困的農戶是如何轉變為貧困戶的?

換句話,一個矛貭掩蓋著另一個矛盾,貧困戶名單里掩蓋著一個深層次的腐敗問題,既家族利益、民選問題和社會問題。

貧困是世界性難題,古今中外,迄今從來沒有完全消滅。實際上,政府的責任是無限的,而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靠送吃送喝送銀子,修路架橋蓋房子,送分紅、送貸款、送股份。有的是見效了,脫貧了。有的卻起了反作用,一些貧困戶越養越懶,越寵越刁。還有的胃口吊高,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過分,越來越難滿足。

由此出現一種怪象:越是既得利益者,對社會意見越大,說怪話的越多。

您看,這位貧困戶開始向政府要媳婦了。在區長面前,這位貧困戶絕不是開玩笑。怕只怕,娶了媳婦忘了窮,一切照舊。接下來,還會要什麼呢?

悲催的是,政府成了無限責任政府,花錢很多,效果有限。筆者認為對那些老弱病殘,弱智低能,可以通過社保、醫保解決。對於那些四肢健全、年輕力壯、腦子發達的所謂「貧困戶」,政府應果斷拆橋斷奶。遺憾的是,文山書海,格式化和程序化的扶貧,害苦了扶貧幹部,難壞了農村幹部,慣壞了一批農戶。

要生孩子,肚子里得有東西。要扶貧,腰包里得有錢,試問:政府需要投入多少財力和人力才能使這幫人走出這片荒唐的沼澤地?

扶貧工作隊朋友們,你們真的好無辜,好可憐啊!農村這個水是很深的,能否游到彼岸,這要看大家的造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每日文摘 的精彩文章:

諷刺微小說:《一把手》
年度最幽默諷刺的句子!

TAG:環球每日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