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人要有自信 崇洋媚外可以休矣

國人要有自信 崇洋媚外可以休矣

昨日,鐵流針對影視行業「友邦驚詫」的問題做了說明。之前的文章已經指出,「友邦驚詫」的根源在於部分國人過於自卑和崇洋媚外,過分在意老外的觀點和看法。

其實,「友邦驚詫」不僅僅存在於影視行業,不止少數導演、明星喜歡走「國際化」路線,熱衷於在海外走紅地毯,甚至用一些貶損中國的電影去博取西方的讚美和認可,以標榜自己的國際化。國內很多行業都存在這個問題。

以商業界來說,很多企業都熱衷於標榜自己的國際化,一些公司僅僅是在國外有幾個營業網點,而且這些營業網點壓根無法為自己帶來多少營收和利潤,也要在宣傳上標榜自己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足跡遍布五大洲。

國人要有自信 崇洋媚外可以休矣

一些中小公司是如此,一些龍頭企業也是如此。行業里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明明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電子消費品市場,但一些手機品牌就非常熱衷於去歐洲開發布會。實際上,這些手機廠商的主要營收和利潤來源都是國內市場,在海外市場的營收和利潤都不能與國內市場相提並論。

不僅僅在手機方面如此,在通信設備方面也是如此——4G時代,全球共建了500多萬個4G基站,而僅中國移動就建成了超過200萬個4G基站,加上電信和聯通的基站,中國基站數量在350萬個以上。由於美國建的70多萬個4G基站中國廠商壓根進不去,而亞非拉很多窮兄弟,本身就是拿中資銀行的貸款建基站,只能選中國設備商。

也就是說,整個海外市場,可以爭奪的也就50至80萬個基站的市場規模,相對於國內350萬個基站而言要小太多。

國人要有自信 崇洋媚外可以休矣

由於通信設備採購受政策的影響較大,就如國內運營商把80%以上的市場份額交給華為和中興等國內廠商,海外運營商也是以本土/盟友設備商為主,中國運營商為輔的採購策略。

因此,一些通信設備廠商過度標榜自身的通信設備在海外如何如何,其實是有有一定宣傳話術的嫌疑。至於一些網友鼓吹營收70%來自海外,明顯與客觀實際不符合,屬於「溢美之詞」。

類似的還有留學生問題,對於外來的留學生,國家政策給予了超國民待遇,這種做法既無益於提升中國大學的教學質量,也影響了本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更對拉近兩國人民的關係起到負面作用。

國人要有自信 崇洋媚外可以休矣

在媒體對《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凡的採訪中,郭凡表示,我的電影首先服務於中國市場,管外國人愛不愛看。

希望國內這些企業、機關和學校的上位者,也能有郭凡的思想覺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鐵路使戰爭的慘烈程度呈幾何倍數增長
國產手機商業成功在於營銷和整機製造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