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香港該如何站穩內地遊客出遊榜的C位?

香港該如何站穩內地遊客出遊榜的C位?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吳建】

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去年的大新聞。不過,近期在一些媒體報道中卻出現了這樣的聲音——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即日往返香港的大陸旅客激增,引起部分地區港人的反感。

作為世界著名的旅遊目的地,香港的旅遊業是其四大經濟行業之一(其它三個是金融業、工商業和貿易物流業)。旅遊帶來衝突,這樣的故事其實前幾年就有人炒作過:2012年2月,香港網友抗議內地人赴港自駕游;2015年2月,香港部分地區發生「反水客」運動……可是,不滿的具體原因究竟是怎麼來的?又有多少人不滿?我們具體分析之後就會發現,這些報道或多或少都有誇張之嫌。

香港街景 圖自「視覺中國」

上世紀五十年代,憑藉地理區位的優勢和獨特的中西文化景觀,香港旅遊業開始興起。改革開放之後,香港更是一度成為了內地和西方世界的中轉地,其旅遊業便借力於此,得到快速發展。1983年,香港成為內地居民首批出境團隊旅遊目的地。1993年以後,中國大陸漸漸超過美英、日本、台灣,成為香港的第一大客源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當年內地訪港遊客為236萬人次。之後,內地赴港遊客人次不斷攀升:1999年為320多萬,2001年增長至444多萬,2002年將近700萬,2003年開始進入爆髮式增長階段。

表1 內地赴港旅遊人次歷年統計

(數據來源:香港統計年刊、香港旅遊發展局)

這一輪幾何倍增長,與內地居民赴港「自由行」政策的實行有關。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急劇貶值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在泰國、印尼、韓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被國際炒家相繼「攻陷」後,香港成為新的目標。雖然有中央政府作為堅強後盾,香港戰勝了金融風暴的襲擊,但經濟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打擊。正當香港經濟重攀高峰之時,又逢2003年春天爆發的非典,酒店業、航空業及旅行社等旅遊行業再遭重創。在此背景下,經香港特區政府建議,中央批准內地居民以個人身份赴港旅遊。

自由行手續簡便、行程自由。大陸赴港遊客2004年便突破1000萬人次,2010年突破2000萬人次,2012年突破3000萬人次,2013年突破4000萬人次。根據內地赴港旅遊人次歷年統計,大家可以發現:2003年的人次尚是1997年的3.6倍,2017年的人次已經是1997年的18.8倍了。

表2 大陸已開放個人游香港的城市列表

吸引越來越多的內地遊客來訪,原本就是特區政府發展香港經濟的重要舉措。事實也證明,自2003年7月28日實施自由行以來,中國內地遊客給香港旅遊業帶來無限活力,成為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

購物是內地遊客赴港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九龍區最大面積的購物中心海港城就吸引了眾多內地遊客。筆者2012年赴港期間曾多次看到這樣的場景:LV等知名品牌門店內許多客人都是左右開弓,兩隻手各拎著幾個購物袋;早上8點多還沒營業,香奈兒門口便已經排了一個長隊。

作者供圖 下同

至於香港大型化妝品連鎖店,可以?說是三步一個莎莎、五步一個卓悅,店內更是人頭攢動。

美食也是內地遊客的重要選擇,倍受內地遊客歡迎的翠華餐廳,以及各種港式特色小吃都曾人氣爆棚。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隨著內地赴港遊客人數的不斷增多,關於港人不滿的報道也隨之而來。這些報道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遊客佔用交通醫療等公共資源、搶購奶粉等民生用品、不文明言行等方面。不過進一步分析,「限奶令」等事件並不是針對一般旅客,而是針對水貨客走私貨品,更關鍵的是,反水貨滋擾民生的僅一百多人。

今年年春節前在香港旅遊期間,一些港人的溫情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乘地鐵的時候,由於我們帶著小朋友,先後兩次被讓了座位;在街頭小店用餐時,不僅老闆與我們熱情攀談,當地食客也積極為我們的行程安排出謀劃策。凡此種種,都和部分媒體頗具火藥味的描述不相契合。

客觀來看,香港陸地總面積不過1104平方公里,人口僅約740多萬,2018年卻接待了近6515萬人次訪港旅客。不要說是人口密度世界第三的香港,即便換成任何旅遊目的地,這麼多遊客也會影響到當地人的生活。而且遊人又主要集中於中環、尖沙咀、旺角、銅鑼灣等繁華之處,以及迪士尼、海洋公園、太平山、維多利亞港等熱門景點,就是遊客自身也大有人多心煩之感。

根據內地赴港旅遊人次歷年統計表可知,2015、2016、2017三年赴港旅遊的內地遊客人次呈下降態勢。除了因為亞洲區內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競爭與威脅,與相關媒體報道香港限奶、反水貨等事件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相關媒體的負面報道進一步破壞了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也降低了內地遊客赴港旅遊的意願(團隊遊客赴港降溫明顯)。同時,泰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則在吸引中國內地遊客方面迅速崛起。從這個角度來說,相關媒體關於港人不滿的報道,可謂是損己利人。

去年,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為香港增加了新的吸引動力,在這兩種全新交通方式的帶動下,內地遊客赴港旅遊再一次出現明顯的回暖跡象,2018年超過5000萬人次,是1997年的21.6倍。

對於香港而言,內地遊客十分重要。從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數據來看,2018年全年整體訪港旅客近6515萬人次,其中,訪港陸客近5104萬人次,佔比78.34%。在全世界都敞開大門歡迎中國遊客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區域內旅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香港不僅不能再出現負面新聞「趕客」的情況,還應進一步完善旅遊產品布局,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首先,通過增加新的旅遊吸引物來完善旅遊產品布局。

香港並沒有世界遺產級別的旅遊吸引物,其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也只有不到200年的歷史。當前,香港的旅遊吸引力主要體現在「購物天堂」這一傳統品牌上,銅鑼灣、尖沙咀、中環、機場附近的時代廣場、海港城、置地廣場、東薈城等都是遊客嚮往的購物聖地。遊客選擇最多的熱門旅遊景點,除了新界荃灣區、香港島南區的迪士尼、海洋公園等主題公園,主要為香港現代都市景觀,如香港島中西區、香港島東區、九龍半島油尖旺區、香港島灣仔區的太平山、維多利亞、星光大道、海港城、天星碼頭、廟街夜市、金紫荊廣場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也就是說,目前遊客大多聚集於香港城市旅遊景區,尤其是商業和旅遊中心——尖沙咀、當地人購物的熱門地段——旺角、全港三大鬧市口之一——銅鑼灣。

其實,除了繁華與市井,香港其實還有本土與自然的另一面:攝影愛好者拍攝花鳥的南生圍、擁有獨特漁村風土文化的大澳、以海鮮聞名的南丫島、充滿異國情調的赤柱、擁有浪漫情懷的坪洲、觀賞和拍攝日落的白泥、雨季水淹白千層的城門水塘,等等。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眾多離島,均是休息遊憩的好地方,但內地遊客涉足較少。比如大嶼山,知名度便被迪士尼給蓋住了。香港應在這些地區增加休閑度假設施,改造和建設景區景點的,形成新的旅遊吸引點,以此分散都市旅遊的壓力。

其次,通過升級旅遊產品來適應新時代遊客的消費升級。

近年來,內地遊客赴港旅遊以80後、90後為主,這一群體具有幾個鮮明的特點。第一,更愛自由行,根據攜程旅遊出具的數據,現在赴港的內地遊客中,90%的人都選擇了自由行。第二,更傾向個性化產品,追求深度旅遊。第三,親子化、體閑化趨勢明顯,遊玩內容發生質的變化。隨著80後、90後遊客群體的崛起,香港旅遊的主題便不僅僅是買買買,更要玩玩玩。所以,香港旅遊的高峰期集中於每年的春節(1~2月)、暑期(7~8月),而熱門旅遊景點以更迪士尼、海洋公園高居榜首。

為了適應新時代遊客的消費升級,香港旅遊必然要進行升級換代,增加自助空間、提升個人體驗,以符合80後、90後的口味。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香港名校是內地遊客的新興趣點,筆者這次前往香港大學參觀,隨處可見內地遊客的身影,基本以家庭為單位。

此外,內地遊客對香港醫療也很有興趣,比如接種HPV疫苗。HPV疫苗是預防HPV病毒(人類乳頭狀瘤病毒)的疫苗,目前主要包括二價、四價和九價三種,預防的疾病範圍、適用年齡、保護期限和售價均有所不同。香港早在2006年便成為中國最早開放接種宮頸癌疫苗的地區,可用於預防6、11、16、18、31、33、45、52和58九種HPV病毒亞型的九價,是目前香港市場主流的HPV疫苗。我國內地則到2016年才批准首個HPV疫苗產品上市,目前以二價、四價為主流。由於年齡限制問題,很多大陸女性選擇去香港進行疫苗注射,選擇的是九價疫苗。據一些媒體報道,香港本地診所從2018年4月上旬開始出現HPV疫苗供應緊張、短缺現象。

香港自開埠以來便一直是中國與西方文化的融合地。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香港仍會是內地遊客出遊的首選之地。因此,如何有效處理內地遊客增長與本土居民需求之間的關係,值得香港特區政府認真思考。而相關媒體,則不應有選擇性地提取負面現象並放大化。畢竟,自2003年7月28日開放內地居民以個人身份到香港旅遊的「自由行」政策以來,範圍僅僅涉及22個省、直轄市而已。假設有一天該政策全面放開,屆時赴港旅遊的內地遊客又不知會增長多少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為吸引陸客 高雄選白冰冰做觀光大使
蔡英文表姐復出接任「肥缺」被批:只剩兩年能撈則撈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