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最後的輝煌,與留在外國的一塊石頭有關!

漢朝最後的輝煌,與留在外國的一塊石頭有關!

都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而文物也算是古董中的一類,不過有一樣文物,在中國歷史上,無論太平盛世還是戰火連天,將軍們都夢寐以求,那就是石頭。當然,這絕非簡單的石頭,石頭上面雕刻的是將軍的功績。

至於為什麼這麼做,得追溯到漢朝。漢朝最後的輝煌,就是一塊遠在異國他鄉的石頭,上邊記錄著一件滔天軍功!

此軍功出自於《後漢書》,名為:燕然勒功。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熟悉這個典故,但春節剛過如果關注過新聞,就應該知道,甘肅蘭州五泉山的霍去病雕像下,「去病」二字已經被摸得油光發亮,因為傳說摸了之後能去病消災,所以每天都有人排隊來摸。

先不說「去病」二字能不能去病(霍去病只活了23歲),但說到霍去病,他追殺匈奴至狼居山築壇祭天,自此「封狼居胥」就成了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而能夠與封狼居胥媲美的,就是燕然勒功!

封狼居胥,這難度太大。燕然勒功不一樣,只要打贏了,就可以在一塊石頭上雕刻功績,詩人們也都紛紛寫詩讚美,比如王維的「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李白的「倚劍登燕然,邊峰列嵯峨」,再到范仲淹「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說了這麼多燕然勒功,那燕然勒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到底又是誰主導了這一場勝利?為什麼又說是漢朝最後的輝煌?

漢朝的邊患是匈奴,儘管漢武帝將匈奴打落神堂,匈奴一分為二,南匈奴依附漢朝,可北匈奴依舊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況且北匈奴遠遁漠北,而漢朝的絲綢之路恰好被北匈奴時刻威脅著,不僅如此,北匈奴還時常南下寇邊,《後漢書》記載:時北匈奴猶盛,數寇邊,朝廷以為憂。

這時候,南匈奴就提議,一起把北匈奴幹掉,以絕後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北匈奴要打到漢朝來,得先經過南匈奴。

漢朝同意了南匈奴的提議。既然要打,就要有個深得皇室信任的將領。

誰呢?竇憲!

此時漢朝又出現了太后臨朝稱制的場面,太后名為竇秒,丈夫無子,她就順勢接過一國大權,作為太后的哥哥,竇憲這個外戚,轉瞬平步青雲。本來,出兵打仗輪不到竇憲去受那一份罪。

只可惜竇憲好不不死,把妹妹竇秒竇太后的情人給殺了,事情敗露後,便只好請求出兵匈奴,用來贖罪。

誰曾想,竇憲猛地一比,與北匈奴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決戰中,大破北匈奴,殺敵一萬三,搶了馬牛羊等牲口百餘萬頭(簡直不敢想像),更為關鍵的是,還俘虜了二十餘萬人。

出征獲勝,竇憲命令隨軍出征的班固,風騷的在一塊石頭上撰文《封燕然山銘》,雕刻自己的功績。之後,他帶兵追了三千里,逼得北匈奴單于表示願意歸漢。

但北匈奴單于被打怕了,只派了他的弟弟來漢朝進貢,竇憲認為這沒有誠意,於是奏請斬草要除根。

然後竇憲又一次踏上了征程,他足足追殺了五千里,比上一次還多了兩千里,殺得北匈奴帶著少量兵馬,逃走了,不知去向,北匈奴自此滅亡。

漢朝的匈奴邊患也跟著湮滅。

據記載,竇憲追擊三千里才留下「燕然勒功」的石頭,很顯然,這麼遠的距離,只能說明這塊石頭不在國內。

2017年8月15日,中蒙兩國聯合考察隊,在蒙古國發現一塊摩崖石刻,經確認,就是燕然勒功石。

蒙古國,真是陰差陽錯,要不是當年的某些原因,蒙古國應該不算是外國吧?

燕然勒功,是漢朝最後的輝煌,因為之後的東漢,開始走下坡路,外戚干政,宦官辱主,農民起義軍時有發生,幾十年後,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巾之亂,開啟了三國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剎那歷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干過日本挽留台灣打垮伊拉克,欠他一聲謝謝!
關隴集團是什麼樣的存在?又是怎麼消亡的?

TAG:剎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