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90後父母開始買墓地

當90後父母開始買墓地

邦哥推薦:

與房地產一樣,墓地也已成為當下市民剛需,價格一路飛漲。

都說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墓地是不平等的。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

「幸虧你爺爺當初買得早,現在價格漲得太凶了。」

春節給爺爺掃墓,隨行的所有親戚都在如是感慨。

這是我們全家第二次來成都郊區的這座陵園掃墓。上一次,大家還在說,這麼大的陵園,空墓已經所剩無幾;而這一次,我們發現,一些綠化帶已經被推平,正準備興建新的墓穴了。

2001年,這座位於金牛區的陵園剛剛建成,不過相比一線城市的墓地熱,當時買墓地的概念並沒有在當地老人中流行起來。墓地銷售人員經常潛入小區、菜市場、公園等老人出入的場所,跟老人聊天,講墓地投資的好處。銷售們親切交心,話題恰到好處地提出來,讓老人家不覺得晦氣。

於是,10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奶奶去菜市場買菜,偶遇一個老姐妹,拉著她去了一個買公墓的講座,不到1個小時,奶奶就拍板買下了1方不足1平米,價格5000元的公墓。

貴是貴點,但是提早為以後做準備,不給子女留負擔。奶奶爺爺和當時大多數老人都是這麼想的。

時間證明,果然要聽老人言。當房地產的熱度燒到了墓地,城市周邊公墓的價格直線上漲,銷售們也再不用舉辦什麼講座,做什麼田野調查,而是疲於應付各種預訂電話。

2010年左右,奶奶再次接到墓地銷售的電話。對方一番甜言蜜語誇讚二老身體好之後,試探問:有一個買家看上了她之前買的墓地,出價7萬,看她和老爺子身體好,一段時間也用不上,要不就先賣了,下次他們幫忙選個更好的。

奶奶嫌麻煩,加上爺爺已經80多歲了,便拒絕了銷售的請求。

2019年,好奇的我們去陵園告示欄看了下最新價格表,爺爺墓地所處區域價格已經達到99800元,不分單雙穴。

全家為奶奶的明智大大點了個贊。

生命無價,墓地有價

都說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墓地是不平等的。

在陵園裡,大部分墓地都是1平方米左右的長方形墓,可放單人或雙人,整整齊齊地規劃在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朝向,當然也有著不同的標價。同一個墓區,因各種差異,價格從45800~98800元不等,價目表上最貴的墓是118000元。

還有一些特別的墓地,它們不是簡單的長方形,佔地面積是普通墓的5~10倍,修建在陵園最中心的位置。它們的墓碑非常有特色,有的是墓主人的雕像,有的是花草竹林,還有象徵母愛的抽象雕刻,這些墓碑上往往只有一個人的名字。

相較之下,在普通墓里,尤其是老人墓里,墓碑上往往刻著三個人的名字。人生漫長,夫妻之間可能會有一人先離去,留下的人可能會與另一個人相伴到老。當老人們去世後,誰單獨放都不合適,子女考慮到感情和墓價,就三位老人和和氣氣在一個墓里。

我對於墓地價格差異最直觀的感受來自學生時代。

在香港讀研究生時,一次清明節出遊,我與朋友坐在大巴二層前座。在去一個離島的半途,遇上了一個公墓和成群結隊的掃墓人,大巴只好停車等人流通過。

在車的左邊,是一座知名墳場,據說埋葬著不少名人,裡面的格局類似內地的公墓,墓碑有大有小,墓前擺滿鮮花和紀念物品。

轉向車的右邊,是一棟兩層樓,二樓布置著一座座柜子,像圖書館的書櫃格局一樣,每個柜子上都排滿了格子間,每個格子上寫著墓主人的名字。掃墓親屬從樓一側的樓梯進入,排隊尋找自己過世的親人,然後在格子間前上香祭拜,再隨人流從樓另一側的樓梯離開,井然有序。

這座樓的二層沒有窗戶,坐在大巴上能清楚地看到格子間上的名字。我和朋友趕緊轉回頭,心裡一絲寒意,不知道是膽小,還是被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的貧富差異給震撼了。

還好老家房價不高,我當時心裡暗想。

落葉歸根,根在哪裡?

與房產一樣,公墓的所有權也是有期限的。甫一入葬,家屬就要交20年的管理費,2000元,20年後可以按家屬需求來交。

長輩們苦心教導我們,20年後,這些事情就要我們晚輩負責了。我們趕緊點頭答應,私下達成共識:下次續費讓爸媽先續個50年。

不過,我們父母這一輩習慣於凡事早準備。當前房價下行,買房投資風險大,提前準備墓地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

在外婆家族的祖墳里,大家又擴建了一塊地,這一代中年家族成員紛紛認購,年齡大多在50~60歲,比上一輩提前了10多年籌備。究其原因,也是墓地價格飛漲,公墓不划算,不如集體規劃,這樣百年之後一家人也在一起,還方便子女祭拜。

祖墳的地理位置比較偏遠,要從市區到縣城,再驅車約半小時到達。但是優點很明顯,價格分攤下來僅約1萬元,再就是每年不到100元的管理費,墓地面積更寬闊;而且,一家幾代人在一起不會孤單。

村鎮的荒山,成為這些土地主人家族的墓地首選。攝影:梁睿瑤

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一代人多數在外地工作,只有部分定居在家鄉,這就意味著將來掃墓,可能會更多地依賴家鄉的兄弟姐妹。

落葉歸根,是大多數中國人的願望,但是現實中,很多老人選擇了妥協。

我認識的很多老人家,包括自己的爺爺和外公,都不是本地人,有的甚至來自省外。大學還沒畢業時,還在世的外公就跟媽媽和舅舅討論過墓地選哪裡。那時,外婆已經過世20多年,媽媽他們默認將來外公會與外婆合葬,當外公試探著提出回老家的設想時,全家都覺得不現實。

「那麼遠,過年怎麼去掃墓呢?會不會太麻煩老家人?」

幾番討論後,外公還是選擇了留在外婆身邊,這樣離子女更近。幾年之後,爺爺過世,同樣曾經想過回老家的他,也選擇了奶奶提前買好的公墓。

畢竟離家幾十年了,「根」其實就是與另一半、子女生活的地方。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權健涉虛假宣傳被立案調查;紅黃藍被告人獲刑一年半;蘋果正開發可摺疊iPhone
小米2019年第一件大事宣布:紅米獨立,原金立總裁加盟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