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中國人的八大人格修養之道!

中國人的八大人格修養之道!

從本質上講,中國傳統人生哲學,其終極目的是教人成為聖賢。就像孟子所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認為人性相同皆為善,人與動物之間的區別是道德;普通人與聖賢之間的區別在於人格修養的高低。

中國人的八大人格修養之道!

不管是主張性善的孟子還是主張性惡的荀子,其實都主張人可以成為聖賢。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說「塗之人可以為禹」,其人生的根本目標是相同的,只是實現方法不同而已。孟子主張修鍊道德存心養性,提倡自律;荀子主張用禮法規範人的行為,主張他律,但他們的共同點是修鍊完美的人格,走向成聖成賢之境。所以說中國古代人生哲學,特別是儒家哲學是強調人格修養的學問。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弄清楚中國何以為中國,中國文化何以為中國文化。這八大人格修養之道分別是:

第一是無志不立,有志者事竟成。立下遠大的志向,是我們人生的起點與風帆,沒有志向則萬事不成。孔子說他15歲就立下了學習禮儀學術的志向,他說「吾十五有志於學」,並沿著這個志向努力前行,終於從一個平民子弟成為儒家學派的大師,成為中國文化的承上啟下者,成為一代宗師。宋代哲學家張載也說,「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可見立志的重要性。

第二是為己。此處的為己,並非說事事都為私利考慮,否則我們將成為自私自利的民族。這是說我們為了什麼、為了誰而努力。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思是說,古代的人學習修鍊道德,是為了提升自我人生境界,而現在人學習修鍊道德目的不純,是為了做給別人看。所以為己就是純粹為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並不是要炫耀什麼而沽名釣譽。

中國人的八大人格修養之道!

第三是慎獨。人是環境的產物,也就是說不同的環境下可以造成不同的人格,人也是缺少自律的動物,特別容易受到誘惑。特別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總是會搞出點什麼幺蛾子出來。因此古人特別重視自我約束,越是在獨處的時候越是要警惕自己,防止心中的那個惡、「皮衣下的那個小」跑出來,這叫做慎獨。《中庸》上說:「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告誡我們,越是在無人看見無人聽見的時候,越是要把持好自己的內心,作為一個純正的「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君子。這雖然很難,但吾輩當力行之。

第四是求諸己。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思是說君子總是想著自己應該做什麼,做錯了要先反思自己,而小人則相反。他們總是攬功於自己諉過於別人。反求諸己是中國人重要的人文精神,它讓中國人有了反思反省自我擔當的境界。孟子說「事有不得反求諸己」,一件事做不成,先要想想自己做得是否到位,而不是把責任都推給別人。

第五是自我反省。自省也是中國人重要的人格精神,它可以提升我們人生的境界,提升思想深度。古希臘哲學家也說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不是智慧的人生。可見反思和自省的重要性。儒家大師曾子特別重視自省精神,他提倡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叫做「吾日三省吾身」。因為反思可以讓人更加冷靜的審視自己,觀察世界,可以讓人少走彎路,更好的走向成功之境。

第六是改過。如何對待錯誤是人格修養中的原則問題。是知錯就改還是屢教不改,代表了人生的兩種分野。犯錯並不可怕,古人很早就有「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說法。孔子也說「過則勿憚改」,相反「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一個人如果屢屢在同樣的地方栽跟頭,那不是因為傻,而是因為不願改錯的原因。

第七是力行。知行合一是中國人格修養學說的重要問題,因為人總是喜歡說而不願去做。孔子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說大話是做不成大事的,只有腳踏實地的去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所以孔子崇尚的君子,是「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的人。宋代哲學家朱熹認為,學問無非是兩件事,致知、力行而已,而王陽明則認為學問其實就是一件事——知行合一而已。知道就馬上去做,這才是人生的成功之道。

中國人的八大人格修養之道!

第八是磨練。千里馬不可能生於庭院,雞窩裡飛不出金鳳凰,沒有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所以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其益所不能」。宋代哲學家張載說得更明白,把艱難困苦當作上天給我們的禮物,它是來促進我們成長,促進我們成功的,他說,「富貴福澤,將厚吾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如果我們遇到困難畏縮不前的話,不妨想想司馬遷遭受奇恥大辱的宮刑,尚能挺立起來,完成偉大的著作《史記》,我們那一點挫折算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金瓶梅中最完美的一樁謀殺案!潘金蓮用貓殺死西門慶的獨子官兒!
夢回沂河!一首如夢令寫盡鄉關之思!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