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國這座城市被稱作「兵城」,全市一半人口都是軍人,安全感十足

我國這座城市被稱作「兵城」,全市一半人口都是軍人,安全感十足

軍事代表著很多特徵與象徵:國防的概念也不光是為了防備和抵押侵略的,那麼大家對於軍事又了解多少那,就請您每天花出半小時或者幾分鐘來聽聽看,我相信您不用出門就能知道發生什麼事,軍事會給您帶來一個信息窗口,慢慢的你會發現你會愛上軍事,也會像每天形成一種習慣的來看它

據統計,截止2018年,我國共有解放軍230萬左右,武警80萬左右,共計310萬左右的現役力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軍人偶爾會出現在我們身邊,比如春節期間,很多火車站就有武警官兵執勤。當然了,軍人雖然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但我們終究不能經常看到他們,畢竟部隊實行的是軍事化管理,除了執行某些任務,軍人一般是不會出現在共同場合的。

軍事代表著很多特徵與象徵:國防的概念也不光是為了防備和抵押侵略的

但我國有這麼一座城市,走在這座城市的街上,隨處都可以看到軍人,而這座城市竟有一半的人口都是軍人。也正因如此,這座城市被稱作「兵城」。沒錯,我說的正是格爾木。

軍事代表著很多特徵與象徵:國防的概念也不光是為了防備和抵押侵略的

格爾木,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2780米。「格爾木」為蒙古語音譯,意思是指河流密集的地方。

軍事代表著很多特徵與象徵:國防的概念也不光是為了防備和抵押侵略的

2017年,格爾木常住人口為24萬,現役軍人、退伍軍人、軍人後代,或是軍醫院、軍工廠的工作人員就佔了一半人口,使得格爾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兵城」,軍旅氛圍十分濃厚。

格爾木發展到今天,還要多虧一位將軍,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格爾木。

慕生忠,青藏公路的締造者,也是格爾木的奠基人。

軍事代表著很多特徵與象徵:國防的概念也不光是為了防備和抵押侵略的

建國初期,格爾木還是一片荒原,環境十分惡劣,不易生存。1953年,時任蘭州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的慕生忠將軍,帶領十多名工人赴格爾木考察,並在那裡駐紮,成為了第一代格爾木人。

軍事代表著很多特徵與象徵:國防的概念也不光是為了防備和抵押侵略的

1954年5月,在慕生忠的帶領下,19名幹部、1200多名民工和戰士奔赴高原,歷時7個月零4天,打通了1283公里的青藏公路,創造了新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蹟。

之後,格爾木與外界的聯繫越來越頻繁,逐漸從一座荒原變成一座生機勃勃的美麗城市。直至今天,格爾木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兵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白話說事 的精彩文章:

中美俄五代機作戰對比:美1080公里俄1100公里中國是多少

TAG:大白話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