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珍貴的明代龍泉窯塑像賞析

珍貴的明代龍泉窯塑像賞析

龍泉窯是著名的青瓷窯,它燒制了大量的民用器皿,也燒制出不少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器物,除這些之外還燒有為數不多的塑像,現在分別藏於各大博物館,今選出一些藏品,與同好共賞。

明代龍泉窯青釉瓷

明 龍泉窯魚籃觀音

明龍泉窯魚籃觀音,高22、寬10.5厘米,現藏於天津博物館。觀音頭戴包頭披巾,面容沉靜,雙目微垂,似看非看,彷彿世間萬物早已洞悉心中,雙耳垂肩。上身著袈裟,袒胸,胸前佩串珠,下身著羊腸裙,裙上配有瓔珞,跣足。菩薩姿態自然,左腿舒放,右腿曲膝,雙手合攏,抱於膝頭。手臂佩有雙鐲,坐于海水江石之上,其身邊立有長柄魚籃一枚。觀音臉部、胸部、手部和腳部均澀胎,無釉,露出赭紅色胎土,其餘部分施青釉。

明 龍泉窯玄武像

明龍泉窯玄武像,高26、底寬13厘米,現藏於天津博物館。此尊坐像為玄武坐像,男性形象,頭部微低,作沉思狀,髮絲整齊後披,露出寬闊的前額,雙目炯炯,直鼻方口,大耳垂肩。身著長袍,袒胸,胸前配飾模糊不清,腹部中央隱約可見龜蛇紋樣。兩手下垂,分別扶在腿上,左腿盤起,右腿下耷,右足露出,跣足,安然坐在山石之上。塑像的頭部胸前無釉露胎,其餘部分施青釉。

明 龍泉窯彌勒坐佛

明龍泉窯彌勒坐佛,高20、底寬12.4厘米,現藏於天津博物館。此尊彌勒坐於石座之上,頭戴包頭巾,笑眉笑眼,笑口大開,大耳垂肩。身著袈裟,袒胸露腹,大腹便便,脖頸佩戴佛珠一串。左腿舒放,左手扶膝,右腿盤起,右手挎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布袋,跣足,形象十分可愛。這個塑像的臉部、胸部、手腳均澀胎無釉,其餘部分施青釉。除此之外天津博物館還藏有另外一尊彌勒佛像,高16、底寬13.3厘米,這尊佛像的形象更貼近生活,像是一個老人的樣子。席地而坐,光頭大耳,袒胸露腹,面帶笑容,怡然自樂。

明 龍泉窯彌勒佛像

從這幾例可以看到龍泉窯瓷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人物的臉部、胸部、手腳部位都是澀胎無釉,而呈現出赭紅色,以體現肌膚的本色;而其他部分均施青釉,肌膚與衣衫形成鮮明的對比。

元 青白釉觀音

澀胎裝飾是一種創新的裝飾手法,是龍泉窯獨有的特色,它提高了塑雕的藝術效果,使青釉與澀胎相映成趣。這種風格自然淳樸,為世人喜愛,並且其他窯也學習借鑒了這種風格,如首都博物館藏有元青白釉坐式觀音,觀音形象秀美,其臉部、胸部施青白釉,身上披的袈裟除了衣邊以外都是澀胎無釉。湖田窯以青白釉著稱,但這件作品卻不是其一貫風格,它既學習了龍泉窯,又反其道而行之,可以看出龍泉窯和湖田窯之間的相互影響。

龍泉窯的塑像,從南宋起就有作品出現,現今流傳下來的不多,極為珍貴。瓷塑的裝飾方法獨具特色,為它窯所沒有。瓷塑人物大都為佛教和道教中人,而且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民間信仰有很大的關係,具有鮮明的社會氣息和時代特性。

原文作者:高英爽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9年1月刊《珍貴的龍泉窯塑像》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頭條號

百家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每日館藏】玉琮
博物精品:阿什莫林博物館藏佛教造像藝術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