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中國太空科幻電影創作的思考

中國太空科幻電影創作的思考

太空科幻影片深受大眾喜愛,多年佔據全球票房榜首。由於其思想深邃、場面宏大、特效突出,是影片類型中製作難度最大的題材之一。隨著中國電影製作實力的不斷增強、科幻名作的不斷湧現、中國科技實力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航天強國建設的諸多成就,為中國特色太空科幻電影不斷夯實著題材、內容和技術基礎。

截至2019年2月10日21點18分,電影《流浪地球》票房突破20億。

1

中國太空科幻電影的積極意義

中國航天事業邁入了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提升航天強國軟實力成為建設航天強國的必然要求和關鍵組成部分。航天軟實力和硬實力是實現航天強國創新發展的兩翼,航天文化不但是航天硬實力發展的潛在動力,而且也是一個國家乃至人類發展航天的原動力。

太空科幻電影作為航天文化載體,能夠形象闡釋中國夢和航天夢,展現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理念,弘揚中國特色文化。近年來,中國科幻電影逐步走熱,好的太空科幻電影更加令人期待。

2

中國太空科幻電影的選題思考

中國太空科幻電影作為文化載體,應能闡釋中國夢,表達中國精神

太空科幻電影要體現中國的英雄主義、中國式的正能量。可以借鑒票房火爆的《戰狼2》。影片一方面用酣暢淋漓的動作場面把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進行了無縫銜接,另一方面在國際化敘事話語中契合了國人對中國成為崛起大國的心理期待和民族自豪感。

同時,中國太空科幻電影應能闡釋航天強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人類進軍宇宙的每一步都凝結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和航天人的創新智慧,航天承載著人類未來的希望,唯有不斷探索,人類的足跡才能邁向更深遠的宇宙空間。影片要反映出中國人肩負起人類太空探索的偉大使命,做出中國人的貢獻。

太空探索是勇敢者的事業,發展航天最值得傳承弘揚的是無畏的探索精神。以楊利偉為代表的航天英雄和一大批航天科學家、工程師,承載著家國大義、英雄情懷,踐行著「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彰顯中國人的勇氣、信念、獻身和執著。中國的航天英雄應當作為主人公在影片中得以體現。

中國太空科幻電影應能表達我們的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特色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中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跨越式發展,註定要對現有的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代表的人類科學技術成果有所超越,中國的家國情懷、探索精神、自強不息將對世界文明產生更加深刻的推動,也將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情感、文化支點。蓬勃的中國精神、深厚的中國文化和獨具特色的中國科幻故事也將為人類的文明貢獻想像力和創造力。中國科幻電影需要在折射和講述新時代中國經驗和中國故事上有所作為。

中國太空科幻電影應能培養科學素養

科幻和科普是培養科學素養的兩個途徑。在某種程度上說,科幻是感性和理想主義的,科普是現實和實用主義的;科幻是心靈的啟迪,科普是知識的灌輸。它們對於一個民族科學精神的養成,都有著非同尋常的引導性意義。

太空科幻電影涉及的天體物理、天文學、動力學、新材料、先進位造、航天器技術等各類知識,通過生動形象的影像表達而便於理解,將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

中國太空科幻電影要以深厚準確的科學技術為依託

科幻並不是不切實際的空想,而是人類對未來科技發展和社會形態基於現實精神、人文精神的深入思考後產生的理性幻想。將專業科學知識深深融入影片故事中,引發觀眾共鳴,這是太空題材影片引人入勝的因素之一。

太空探索依託的是航天技術。航天技術同科學精神緊密相連,貼合實際,現實感強,是硬科幻的技術基石。《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是兩部典型的硬科幻電影,雖然發生的場景適度超前於現實狀態,但影片中展現的大多是現有的成熟技術和可預見的硬科技,火星基地、「國際空間站」、中國元素的「天宮」實驗室、「神舟」飛船,都是已經實現和在不遠未來將實現的航天成果。《星際穿越》中利用引力波在不同時空傳遞信息的情節也同人類首次探測到的引力波事件相呼應。基於前沿科學,通過合理的邏輯推理而產生的科幻作品才能成為一部優秀的作品。

電影《星際穿越》海報

中國太空科幻電影要講好中國故事,以中國航天計劃和技術突破為背景

中國航天經過60 余年的發展,實現了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三大航天事業里程碑,研製並發射了200 余個航天器,實現了飛船與空間實驗室在軌交會對接、航天員出艙活動、太空長期駐留、安全返回等航天壯舉;嫦娥一號成功實現繞月飛行,嫦娥二號在拓展任務中實現了日地拉格朗日L2 點飛行和圖塔蒂斯小行星飛越探測,嫦娥三號、四號成功落月,嫦娥五號將對月壤取樣並返回地球;世界首顆脈衝星試驗衛星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中國的空間科學實力大幅提升;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中國的空間站將全面落成,有望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成為人類在太空唯一的空間站;中國還將發射火星探測器,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火星環繞、降落和巡視一體任務;中國科研人員也提出了木星、水星、彗星探測,空間太陽能電站,小行星採礦等設想……所有這些都為中國的太空科幻電影提供了豐富的題材源泉。

另外,中國的科幻小說近年來取得飛速進步,《三體》《北京摺疊》接連獲得雨果獎,標誌著中國科幻故事得到了世界範圍的認可。《三體》描繪的「宇宙社會學」、地球文明乃至整個宇宙的演變和最終命運等問題,是在放眼寰球以探尋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解決現代化過程中的種種具有現實意義的一種思考和解決方案,具有深厚的哲學理性。中國科幻電影要尋求植根於中國本土的科幻理論、話語資源,打破美國好萊塢的審美模式。

科幻小說《三體》

在目前的製作能力、駕馭能力還不是很強的情況下,我們思考中國太空科幻電影還應該以中國的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為基石的硬科幻為主,不宜過度追求視覺效果和大場面、大製作。當然,還需要在科幻的殼裡,藝術性地加入情感、人性、衝突等電影元素,才能製作出震撼感人的佳作。

3

結 語

中國航天人不僅肩負著發展硬實力、建設航天強國的重任,也肩負著傳播航天三大精神,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責任,應當充分發掘豐富的航天知識資源、影像資源和專家資源,早日創作出符合中國人審美和中國特色的太空科幻大片。

來源:《國際太空》201804期

作者: 郭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伊朗已發射「友誼」號衛星
低軌衛星通信系統與5G通信融合的應用設想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