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品香|舊時紅袖是如何添香的?

品香|舊時紅袖是如何添香的?

古人讀書,有「苦讀」,也有「雅讀」。寒士為了功名,忍飢受凍地讀書,自然稱為苦讀。而許多家庭富碩者,則把讀書當成一種莊重高雅的事情。讀書時往往焚香、沐浴,要書童甚至是美女陪伴。於是就出現了「紅袖添香夜讀書」這樣高雅美妙的讀書氛圍。這裡「紅袖」是指在春光中伴己添香夜讀的美貌女子。

那麼問題來了:紅袖們是如何添香的呢?

清代學者、畫家姚維楨所作的《紅袖添香圖》就寫實的描繪出「鶯鶯燒夜香」的情節。

品香|舊時紅袖是如何添香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畫面上,崔鶯鶯斜坐書案前,張生則在案旁燭火下、翻讀典籍。案上放著焚香必備的「爐瓶三事」中的香盒、插有香匙與香箸的香瓶,以及一隻小香爐。她左手托著粉臉,右手剛剛從香盒裡拿出一顆小小的香丸,將要放入香爐中。古人「紅袖添香」的場景,就這樣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不過,「添香」遠遠不止捻一粒香放入香爐中這麼簡單。

品香|舊時紅袖是如何添香的?

「焚香」,並不是把香丸、香餅直接加以焚燒;要讓香丸、香餅發香,需藉助炭火之力。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是盡量減少煙氣,讓香味低回而悠長。因此,香爐中的炭火要盡量燃得慢,火勢低微而久久不滅。

品香|舊時紅袖是如何添香的?

為此,人們發明出複雜的焚香方式,大致的程序是:把特製的小塊炭墼燒透,放在香爐中,然後用特製的細香灰把炭墼填埋起來。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能夠接觸到氧氣,不至於因缺氧而熄滅。在香灰上放上瓷、雲母、金錢、銀葉、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小小的香丸、香餅,是放在這隔火板上,借著灰下炭墼的微火烤焙,緩緩將香芬發揮出來。古人在談到銷香之法時,總是用「焚」、「燒」、「炷」諸字,但實際上並非把香直接點燃燒掉,而是將香置於小小的隔火片上,慢慢烤出香氣。

品香|舊時紅袖是如何添香的?

很顯然,焚香的過程相當煩瑣。然而,這還不算完事,香一旦「焚」起,還需要不停地加以觀察,否則,「香煙若烈,則香味漫然,頃刻而滅」。不過,炭墼或香餅埋在灰中,看不到,如何判斷其形勢呢?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放到灰面上方,憑手感判斷灰下香餅的火勢是過旺還是過弱。於是,唐人詩詞中除了「添香」之外,還喜歡描寫女性「試香」的情景,描寫女人如何「手試火氣緊慢」,如和凝《山花子》描寫一位女性:「幾度試香縴手暖,一回嘗酒絳唇光。」

品香|舊時紅袖是如何添香的?

關注小編:wenwanjianwen

有更多驚喜等待大家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見聞 的精彩文章:

豬年,文玩見聞祝大家珠光寶氣
生活|吉祥佩件——玉蟬一鳴驚人

TAG:文玩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