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們,孩子的優勢,從來不是比較出來的!

媽媽們,孩子的優勢,從來不是比較出來的!

文丨葉月幽

本文:葉月幽(ID: yeyueyou168)

如果你在溜娃時,聽到一群人在互相寒暄,別人孩子多麼優秀;或者在討論自己的教育方式多麼高級。

你會參與進去嗎?

這個選擇,也許會對你的孩子造成兩個完全相反的影響。

看完這位媽媽的經歷,你也許就有了比較正確的答案。

1

當初,我也認為

我的教育方式是最高級的

媽媽們,孩子的優勢,從來不是比較出來的!

帶著葉兒、葉新在小區里散步的時候,我發現小區的媽媽們都有自己固定的聚集圈子。

走到第一個圈子旁邊,聽到大家在議論:

「你看隔壁家那誰誰誰,這麼大了還在吃奶,難怪不好好吃飯,又瘦又小。她家大人也不著急。」

等走到下一個圈子旁邊,聽到的又是:

「誰誰誰家娃從生下來就吃奶粉,現在抵抗力差,動不動就生病。那媽也太不負責任了,誰不知道母乳好啊。」

走到操場旁邊,聽到一群媽媽在說:

「我家娃上三個興趣班呢,上個月還拿了個全省鋼琴一等獎。還是學學好,技多不壓身,別等到上學了啥也不會,那時候就該自卑了,做父母的後悔可就晚了。」

來到池塘邊,又聽到另一些媽媽在議論:

「我家娃從來不上興趣班,你看那些學這個學那個的孩子,多可憐啊,這麼小連玩的時間都沒有,以後長大了是要付出代價的。」

聽著大家的議論,想起我剛生葉兒的時候,仗著自己看了幾本新概念養育的書籍,又參加了一些工作坊,於是整天把愛和自由、接納、尊重掛在嘴邊,似乎全世界就只有我最懂孩子了。

家人的各種做法都讓我看不順眼,覺得他們思想落後。

走出去看到別的人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是那麼粗糙,完全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啊,簡直就是錯誤一大堆,恨不得撲上去給對方上一課。

然而慢慢地我發現,當我抱著這樣的心態去看待家人、看待其他父母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滿滿的優越感。

我給自己冠上了「新育兒理念」媽媽的頭銜,把其他人自動劃歸到了「舊」的一類。

似乎意味著我的方式才是最先進的,比你們的都要好。

2

當初是在比技能

現在在比性格

媽媽們,孩子的優勢,從來不是比較出來的!

在這樣的心態下我們可能就會忍不住去比較:


那個誰誰誰是虎媽式的方法,所以孩子膽小懦弱沒主見;

或者誰誰誰家一點都不懂教育,從來不管孩子,孩子都給養毀了;

......

這種比較方式,和我們看誰家孩子多背幾首唐詩、多認幾個字是一樣的邏輯。

這實際上還是一種攀比,是一種虛榮心。

只不過當初是在比技能,而現在變成了比性格。

然而相對於技能而言,孩子的性格更為主觀,更加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3

比較帶來明確的優越感

和不確定的焦慮

媽媽們,孩子的優勢,從來不是比較出來的!

只要有比較,就會有焦慮。

這種焦慮會干擾父母們看清真實的情況,很難做出客觀理性的判斷,於是就很容易在這樣的比較中迷失。

甚至同樣的行為,我們會出現不同的解讀:

孩子好商量,若他父母是奉行新教育理念的,我們就說他「體貼懂事」;若他父母是堅持所謂傳統教育的,我們就說他「懦弱服從」。

孩子不好商量,若是自己的陣營里的,叫做「有獨立思想,堅持主見,敢於質疑權威」;若是在另一邊的,就變成了「只考慮自己,不顧及他人,頂嘴沒規矩」。

我們甚至不需要去看到孩子的全部生活,而僅僅是通過一些片段的表現,就已經在內心下了這樣的判斷。

這樣的比較之下,我們很容易陷入自戀的優越感,同時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落入對不確定感的恐慌。

4

比較之下還可能帶來

無限自我懷疑

媽媽們,孩子的優勢,從來不是比較出來的!

比較心之下的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對孩子寄予一些期待。

很多媽媽在學習了一些新的理念之後,以為自己對孩子已經放下期待了,但是內心還是會有糾結:

我這麼努力地用愛和自由對待孩子,為什麼孩子好像還是安全感不夠?

為什麼孩子不像書上寫的那樣通情達理、內心強大呢?

其實,這還是一種期待。

我們期待用愛和自由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應該快樂健康、人格完整、內心強大、所向無敵。

一遇到孩子不是這樣子的,就會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哪裡又做錯了?或者是不是這一套理念壓根就行不通呢?

於是我們小心翼翼地跟在孩子後面,緊緊盯著他的一舉一動。

期待他至少要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家的孩子強,這才能證明我們的方法是先進的,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們才有資格對外宣稱自己是一個好媽媽。

5

也可能讓孩子

無法面對失敗

媽媽們,孩子的優勢,從來不是比較出來的!

而當我們的孩子真的取得了某些成績的時候,我們又會忍不住用自己孩子的優勢去和其他孩子比較,以此來「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比如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對孩子說:

「你看你堅持練琴,現在進步多快啊,隔壁家麗麗就不如你彈得好。」

或者

「我家壯壯心態就是好,參加各種比賽從來都不緊張。你看小明,比賽輸了還哭鼻子呢。」

我們以為這樣的比較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信,似乎這樣的方式也能讓我們的孩子有一些優越感。

然而在這種「優勢比較」中成長的孩子很難有同理心,也不會有尊重他人的善意。

同時他們也不會善待自己,因為一旦某一次他們落到「劣勢」的那一方,他們也會無情地批判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6

真正的自信

不應該來自比較

媽媽們,孩子的優勢,從來不是比較出來的!

即便我們只比較孩子的優勢,也很容易讓孩子執著於在比較中得到些許虛幻的自信和快樂。

然而這樣的自信是建立在外部評價上的,很容易就像泡沫一樣幻滅了。

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自我評價上的,它不依賴於外界,而是來自於孩子內心深處。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認知,只有當一個孩子確信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一定的目標時,他才會獲得堅實的自信心。

小巫老師翻譯過施泰納的一段話:

在通往高層知識的道路上,我們必須學會,當聽到對方觀點時,將自己贊同或者反對的意見靜音。

不僅要靜音智性地判斷,還要靜音一切反對、排斥、甚至贊同的感受。

最關鍵的是,我們必須仔細地觀察自己,確保這些感受,即便在心魂表面沒有體現出來,在其最深處也是不存在的。

比如,我們必須學會傾聽比我們『低下』的人所說的話,按捺住任何優越感或者『我更懂』的感覺。

當時讀到這段話時無比震撼。如果不能放下內心高低比較的評判,又如何能夠如其所是地看到對方呢?

媽媽們,孩子的優勢,從來不是比較出來的!

對於其他孩子也心懷善意,接受自己孩子的獨特性,也接受所有孩子的獨特性,不盲目比較孩子。

既不要求自己的孩子達到某種統一的標準,也不要求別人的孩子達到自己認定的標準。

所有父母的教養方式都不同,任何父母都沒有權力要求其他父母遵從自己所信奉的教養方式。

堅持自己相信的道路,同時尊重他人的選擇,看到我們彼此之間僅僅是差異。

是因為我們過往的全部經驗決定了我們現在會有不同的觀點,而並不代表我們之間就有高低優劣、先進落後。

我們堅定地踐行自己想要的生活,同時也包容接納其他不同的方式,不去簡單粗暴地評判,或許我們的孩子也會在這樣的生活中多一分成長的自信與從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怎樣才算真正的陪伴?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在班裡的位置,是不是決定著將來在社會上的位置?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