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藏書家熊賜履

清代藏書家熊賜履

清代藏書家熊賜履

清代藏書家熊賜履

在清代初期金陵藏書家中,熊賜履是較為特殊的一位。他初為康熙甚為信賴的大臣,晚年辭去官職僑居金陵,致力於購書藏書,研究古籍版本,撰述學習心得,成為一代大藏書家。

熊賜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生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入清後,他當了兩朝皇帝的老師,兩次入閣。他為官清廉,直言敢諫,在剪除權奸鰲拜、修明政治中起過很大作用。

清代藏書家熊賜履

他很早就與書結下深緣,曾奉旨領修《聖訓》、《世祖實錄》、《平定朔漠方略》並擔任《明史》總裁官。由於北京坊間書少且貴,而他又是清官,縱然囊中羞澀也不肯受賄斂財以自肥,雖然有康熙每年都會特賜的一筆約二百兩銀子的「書金」,這位御前重臣十餘年間藏書還是只有2萬餘卷,且秘籍善本並不多,這令他很不滿足。

因工作出現疏失,清康熙十七年(1676年)秋,熊賜履辭官南歸。他選擇走水路,沿古大運河南行,一路上謝絕地方官紳的應酬,僅在淮安遭運碼頭停留二日,為的是上岸買書。他本打算在南京暫住月余,逛逛名勝,訪覓些古籍善本,再西行返回故里頤養天年,可是因為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長江航運中斷,家鄉也受到戰火波及,只好在南京住下來。

在友人江寧織造曹璽(即曹寅之父,曹雪芹之祖父)的幫助下,他買了城中蓮花橋西側竹樹林中已很殘破的三進舊宅院,稍加修理,全家遷入。他在院里築一小樓,題額「高閣」,又於書齋後空隙地建3間房屋以藏書,題額「下學堂」。他日日讀書於高閣上,怡然自得。很快他不想回老家了。

清代藏書家熊賜履

南京是明代留都,地位一度僅次於北京,宗室官宦多,大多家藏許多珍貴古籍,故向有「金陵藏書甲天下」之說。清順治至康熙初年,這些人紛紛出售家藏以求維持開銷,而書價最為便宜。熊賜履喜之不盡,極力購求,買不到的就借回來抄錄,以致於「架上盈萬卷,缸中無擔米」。

經七八年搜求,熊賜履藏書共達10萬餘卷,其中宋元版本就達1萬餘卷,為此存書的「下學堂」擴至9間。因擔心卷章散佚,他編了《下學堂書目》10冊共134卷。而據藏書家蔣宗海介紹,下學堂另有宋元以前舊槧及抄本,未列入此目,當是書目編成後所得。這些都是熊賜履作為藏書家完成的文化積累。

康熙二十二年冬,因住宅為鳥鼠所侵,風雨飄搖,熊賜履移居進香河西居安里,購園數畝,題額「歸潔」。園中新藏書所題額「居業」,康熙所賜之「經義齋」匾額也移至新居書齋門上。之後,熊賜履又得到龍蟠里耿氏家族襄助,在城西清涼台與烏龍潭之間購置「朴園」,常與友人在園中講義析疑,金陵文士學者多從游,時人將這裡比作「武彝精舍」。《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久慕大名,曾登門拜謁,切磋詩文經義,並以所著《學統》17卷相贈。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帝又起用熊賜履為禮部尚書。本已志在讀書藏書做學問不想再當官的他,不敢違抗,匆匆北上,直到74歲時才得以重返南京,再溫讀書藏書舊夢。可惜一年後,他就病逝了。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趙開美墓表與台灣故宮本《傷寒論》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