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體己書

讀體己書

讀體己書

讀體己書

讀書是增進知識的手段,也是一種消閑破寂、陶冶心性的樂趣。現代提倡終身教育的理念,也就是說,人的一生都是需要讀書的,活到老就應學到老,並不因為年齡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不過,人在年少時讀書,無須過多的選擇,隨手捧起一本書就可以讀,以廣博知識面為主。等到了一定的年紀,知識和人生閱歷有了一定的積澱,有了自己的閱讀口味,這時候就會面臨選擇,讀怎樣的書才會對自己更為有益。

明代教育家陳獻章談及讀書,「以我觀書,隨處得益,以書博我,則釋卷茫然」。認為讀書應以我為主,方能隨處得益,如果是為了求多求廣,一味瀏覽涉獵,放下書本後就會彷徨歧路,對事情無法理解。其意旨是提倡讀書要先確立興趣,讓自己專註下來,在此基礎上始可深入,才會有進一步的擴展。如果以現代的觀點解讀,就是讀「體己」的書──於個人閱讀興趣內,找到可與自己靈魂接觸的書。書中的一言一語,思維情趣,境遇經歷,都多有相似,於是閱讀時就會有著濃厚的興趣,不知不覺浸潤其中。如此心境下,讀書自然也更有效率。

一本「體己」的書,就像一個親密而知心的朋友,其魅力是情不自禁,發自肺腑的。明代袁宏道夜讀徐渭的詩集,一時無法自控,當場大叫起來,叫完了又繼續讀,讀了又叫,就是因為兩者的精神能夠隔空對上話。對此,明代理學家薛薇說:「讀書體貼到自己身上,方有味。不然,雖讀盡古今天下之書,無益也。讀前句如無後句,讀此書如無他書,心乃有入,口念書而心他馳,難乎有得矣。」

意為讀書要根據自己的經歷體驗,去領會書中的內容,如此方能讀出味道來,見解才會深刻。如果嘴裡在讀,眼睛在看,心裡卻想著毫不相關的事,即使讀完了古今天下的書,也不可能有收穫。而這,也就是「體己」書的特殊之處。比如書中的某一個句子,會令人馬上想到自己曾有的經歷,並據此而思索;書中的某一個段落,會讓人去籌劃文章怎麼寫、學問怎麼做。這種全新的視野、活躍的思路,均為「體己」之賜。

至於如何從眾多的書籍當中,找到氣質性靈相近的「體己」,因人而異。作家老舍的方式是在閱讀時加入一點點靈感,覺得印象好的書,就是情性相近的好書。而這種好的閱讀印象,「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其主旨是倡導平時要重視閱讀興趣的開發,讀書時以主體樂趣為本,這樣就能在寬泛的閱讀當中,迅速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其經驗方法,頗有可借鑒之處。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清代藏書家熊賜履
為時代而畫,力行公益文化——拜訪當代古籍研究知名學者杜澤遜教授有感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