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們對科學的抗拒,並非是因為無知

人們對科學的抗拒,並非是因為無知

近些年最大的文化轉變之一就是各種假新聞的興起,這些被當作事實廣泛流傳的「新聞」的背後,即沒有證據支持(比如說:世界是平的),也有沒行業評審(比如說:氣候正在發生變化)。研究人員將這種趨勢稱為「反啟蒙運動」,但對這些產生的原因並沒有定論。


2017年一個由心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確認了使人們抗拒科學的關鍵因素,這些與人們的受教育水平及智力水平並無關係。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那些不認可像氣候變化、疫苗安全性及進化等話題的人,通常都像科學家似的對科學感興趣,並受過良好的教育。問題是,當涉及到事實時,人們的思考方式更像是律師,而不是科學家,他們更傾向於接受那些支持他們自己的即有認知的事實和研究。所以,如果有人不認為是人類引起的環境變化,他們就會無視那些相反論斷的研究,而是關注那些與自己觀點一致的研究。這就是所謂的證實性偏差,也是認知偏差的一種。


研究人員Troy Campbell 談到:「我們發現,人們會用逃避事實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各種信仰,比如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甚至是一些細微的個人信仰,比如是否擅長選擇瀏覽器。人們只把那些證實自己想法的『事實』當成事實,一旦真實情況與之相悖,他們倒不會去直接否定它,而是覺得這跟自己想的不是一回事兒。」

這一結論基於一系列的訪談,及對相關研究的綜合分析,並已經在近期舉辦的一場心理學方面的研討會上提出,目的就是要弄清2017年的科學傳播出現了什麼問題,以及未來如何去解決它。但該項研究還尚未公布,也還沒有定論,但結果已經表明,簡單的拋出證據和數據並不足以改變一些人的觀點,反而很可能會驅使他們用自己掌握的「事實」來「杠」。「在社會風險衝突的各個方面,從氣候變化到核安全再到控槍法案,正反兩方都披著科學的外衣,」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Dan Kahan談到。研究人員建議,要找到人們不願意接受科學結論的根源,並通過共同點來傳播新的觀點。


那麼,對科學的抗拒是從何而來呢?研究人員發現,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人們將科學同政治或社會關係聯繫起來。Kahan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當涉及到科學,人們總是會對事實「挑三揀四」,在過去這並不會影響人們,因為那時的科學結論通常都是經過政治和文化「審批」的,並符合大眾利益。現在,科學事實就像是在揮舞著武器,與「霸權」抗爭,結果就導致了科學傳播環境被污染。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與其簡單接受人們表面的態度,不如對信息進行調整,使之更符合他們的動機,比如,對於那些環境論懷疑者,先了解他們所能接受的,然後根據這些來形成更容易被他們所接受的氣候信息,」 Hornsey談到,他認為繼續忽視這種反啟蒙運動,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反啟蒙運動會消耗生命。對氣候變化的懷疑減緩了我們應做出的反應。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理由和證據是我們了解一切的重要方式,而不是恐懼、既得利益、傳統和信仰。但是興起的氣候懷疑論和反疫苗運動使我們意識到,啟蒙思想正在遭受攻擊。」

上述觀點在2017年1月被首次提出。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行走的五花肉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洗完海鮮的髒水不要倒,營養豐富極了
你是道德聖人嗎?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