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備戰金三銀四:面試的全流程有哪些?

備戰金三銀四:面試的全流程有哪些?

作者 | 白海飛

出處 | 極客時間《面試現場》專欄

雖說面試主要看能力,但上場之前能夠了解得更多、更細緻,自己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做足準備,做到心中有數。而且想一想,你可能已經參加過很多次面試了,但是你真的清楚整個招聘過程嗎?了解每個過程的目的,由什麼人主導,要注意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有什麼風險等問題嗎?

今天,我想從我的經驗角度出發,嘗試從一個職位空缺開始到招聘結束,帶你過一下這個全生命周期。希望你能夠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從而有所準備、減少失誤,更好地為自己的面試結果負責,為面試效果加分。(這篇文章不會涉及太多方法理論知識,《面試現場》專欄後面會重點介紹投簡歷、面試和簽 Offer 階段的詳細內容。)

1

看懂招聘全流程,不打無準備的仗

招聘過程可以說大同小異,從公司角度看,自出現用人需求到需求被滿足,大體會經歷確定職位空缺、收集和篩選簡歷、面試、簽 Offer、試用轉正等階段。

1、確定職位空缺,提前預知工作的難度

一般來講,公司在兩種情況下會出現招人需求,一種是團隊有人離開,需要招人填補職位空缺;另一種是因為團隊發展或者重組,出現了新的崗位,需要招人來做新的工作。

這兩種情況是有區別的,重點在於工作職責和內容是否有變化:

前一種,職責和內容保持不變,新招的人把原來離開者的工作接下來就行;

而後一種,在現有的人員角色分工的基礎上,會出現組合、細分或者新增,新人需要承擔之前團隊沒做過的工作內容或者職責。

這樣一來,就對求職者有了不同的要求和影響:

填補空缺的職位,因為有前任的工作樣板,工作細節清楚、職責明確,確定性高,老闆對這個職位的期待也很明確,雙方都可以清楚地評價求職者的匹配度。而且,求職者完全可以復用前任的經驗輕鬆上手,但是因為有對比,需要超越前任的表現才能獲得好評。

新增的職位,工作難度和職責細節往往尚不清晰,在團隊中還沒有和其他職位形成穩定的職責介面,甚至老闆對這個職位的期待也可能說不清,新人做起工作來,需要很多的探索和磨合,較難上手。但是因為沒有對比,你比較容易校正老闆的期待,也容易獲得好評。

小提示:

搞清楚應聘職位是補坑,還是新增,有利於你進一步評估工作難度和勝任度。

還有一類特殊情況,就是在還沒出現空缺的情況下,做人才儲備,這時公司或者業務大部門來發起招聘計劃,等找到人選,集中培訓過後,再分到出現職位機會的團隊。這種情況下,應聘者面試時不知道將來的工作團隊,甚至連做什麼職責也不清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這種情況並不是主流,我就不多說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招聘職位從合同類型上看有三種:正式員工、外派員工、實習生等。不同的合同類型,會對你的薪酬水平,甚至在公司內的未來發展情況有決定性影響。

正式員工是本公司的人,享有本公司的福利待遇,公司會考慮該你的發展機會和穩定性,使你更有歸屬感;這也是正式員工和外派員工的一個主要而且重要的區別。

外派員工是外包公司派遣到本公司工作的,不是本公司的人,自然不享受本公司的福利待遇,雖然工作內容和正式員工相仿,但是你的職業發展不歸本公司考慮,因而你的穩定性和歸屬感一定會受影響。一般地,外包公司向本公司提供你的簡歷,由本公司進行面試,一旦合格,你則在外包公司入職,隨即外派到本公司工作。當項目完成時,你可能會被外派到其他公司工作。不過據我所知,由於人力成本上漲,和合作效率問題,目前外派模式的採用規模越來越小了。

實習生,一般待遇要比正式員工低,但同時招聘門檻也低,是為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學生準備的,主要看你的潛力和工作態度。

小提示:

相比外包員工,正式員工在本公司的職業發展機會更多,歸屬感也更強。但是外包員工可以是成為正式員工的一個途徑,如果符合一個正式員工的表現的話。

另外,無論是哪種職位空缺情況,一般都由部門經理根據工作需要,確定職位職責和要求,然後向上級提交招聘申請(hiring ticket),審批下來之後,部門經理就可以發布職位說明(Job Description,簡稱 JD),著手面試了。不過招聘需求緊急的情況下,審批下來之前,部門經理就會開始四處找人面試,順利的情況下審批一通過,就可以發 Offer 了。

所以,這裡要特別提示一點:

小提示:

如果招聘申請沒有通過審批或者凍結,即使你得到了口頭 Offer,也可能無法入職。只有簽了正式 Offer 才算穩妥。

招聘申請被審批成功,是職位確立的標誌。這之後,部門經理撰寫 JD,通過各種可能的渠道開始收集簡歷。

文章出自《面試現場》專欄,「碼」上訂閱

2. 了解簡歷收集與篩選渠道,有的放矢

JD 發布,和收集簡歷的渠道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這些:

內推。職位發布給公司內部,由公司內部員工自薦,或者推薦親朋好友。對於公司來說,這個渠道最省錢,也最可靠;對於應聘者來說,內推的面試通過率最高。

公司網站。一般由 HR 管理職位信息,有時更新不及時,可能職位過時。所以,應聘者一定要注意職位發布日期。

社交平台,包括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軟文推送等。這些推送消息具有實時性、準確性,值得關注。

招聘網站。公司跟招聘網站合作,得到推送或者自己檢索需要的簡歷。

線下招聘會。常見於各大人才市場,或者校園招聘。

獵頭公司。一些中高端職位,上述渠道不容易找到的人才,公司會找獵頭公司幫忙。雖然這個成本最高,但是省心省力。

說完了 JD 發布與簡歷收集渠道,我們再來看投遞簡歷方面的內容。簡單來說,投遞簡歷,要採用盡量可靠的方式。這裡其實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我舉幾個真實的反例:

簡歷郵件標題只有倆字:簡歷。(至少要寫清應聘職位、姓名)

簡歷打開是亂碼。 (請盡量用 PDF 格式,保證跨平台閱讀的一致性)

簡歷郵件被自動歸入垃圾郵件。(請用一些稍正式的個人郵箱地址投遞簡歷)

關於簡歷內容的撰寫和篩選情況,我會在後面的文章里詳細介紹,這裡只說一下篩選簡歷的最基本標準:匹配 JD 要求,沒有硬傷。

如果 HR 或者部門招聘負責人覺得你的簡歷有匹配的內容,但是還有一些疑點,比如你的應聘職位不清晰,或者預測你的某項技能可能不過關等問題,可能會電話聯繫你以便進一步核實。這也是篩選的一部分。

小提示:

投遞簡歷之後,隨時可能有公司電話預約面試或者做初篩。建議你做好心理準備,不要緊張,這是你第一次獲得了與面試官交互的機會,應當盡最大可能展現自己的能力,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

我曾經打電話給一位民企工作了三年的應聘者,想了解一下他的英語水平,以便判斷是否進行下一步的預約面試。結果呢,我想問他一個英語問題,卻被他直接拒絕了,理由是「怕說不好」。經過我一再鼓勵,他終於說了幾句,不流利,但是也能表達出意思來。雖然最終他還是因為經驗和技能不夠,沒被錄用,但並非折在英語上。

針對大量求職簡歷的情況,有時在面試之前還會加入筆試篩選。筆試考查的內容很多很細,理論基礎、編程實踐、演算法思路等等,甚至還可能有一些性格測試。這裡加入筆試環節,主要是為初篩和定位,摸清應聘者的基本功和技能點,有利於驗證能力水平和適合職位。一般地,筆試主要針對校園招聘或者初級的職位招聘設立,對於稍微資深點的職位,筆試就不常見了。

3、面試,是誰決定了你的去留

簡歷通過初篩之後,會被送到用人部門的招聘負責人(一般是部門經理或其助手)手上,然後開始進入多輪面試。詳細的面試環節和問題我會在後面再說,這裡我們主要來看:誰來決定一個應聘者面試通過與否?

面試官可能來源於三類角色:HR、部門大牛、部門經理。HR 離部門業務較遠,不熟悉職位的要求細節,因此會重點考查人才的基本面:動機(價值觀、職業性格)和潛力,往往不會出現在考查其專業技能的面試中;而部門大牛最清楚工作細節,關注應聘者在這些細節上的經驗和技能,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部門經理則要兩方面兼顧,既要保證此人能勝任崗位(或者通過學習能夠很快勝任),還要驗證他的動機和潛力,確保他能認可公司文化,融入團隊,保持穩定長遠的發展。

在評價應聘者的面試表現時,經理會聽取 HR 和部門大牛的反饋,結合自己的體會,做出以下幾種決定:

錄用:合格。

不錄用:有硬傷,或者不匹配(不排除推薦給其他匹配的職位)。

留待與後面的人作比較:不是非常理想的人選,需要再看看後面有沒有更合適的(如果時間允許的話)。

再面試一次:這往往是因為面試中應聘者沒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能力所致。

最終,高級經理可能做最後一輪面試,以便確定你確實是符合團隊需要的人員。在這一輪對話中,你會得到更多關於公司和團隊的信息,這時我建議你多問多了解,以便能夠更好地判斷這個職位是否滿足你的預期,是否符合你的職業發展規劃,甚至為你判斷是否要加入這個公司提供信息支持。

根據職位人選的供求情況,部門經理可能會調整對職位的預期,從而使職位要求發生變化。比如由於一個高級 DBA 遲遲找不到合格的人選,部門經理不得已降低要求,改招中級 DBA,入職後執行培養計劃,使之儘快發展成工作需要的高級 DBA。所以,有可能你面試完成一個多月沒動靜,之後卻忽然收到了二面通知。

作為應聘者,在面試階段你的任務就是充分展示自己關於能力素質模型的要素,同時了解公司團隊,建立互信。

小提示:

面試,要盡量面對面談,為的是充分和有效的溝通。

之前招聘一位業務分析師,一位在東北出差的應聘者接到面試通知後,否定了視頻會議的面試方式,第二天趕到北京,來參加我們的面試。二面也是當天來,當天走。他的經驗、專業技能和協作能力都非常強,我明白他是怕視頻會議會影響了他的發揮,阻礙了彼此的了解。

4. 簽 Offer,定薪水

面試通過之後,恭喜你,HR 或者部門經理開始跟你聊 Offer 了,這時主要就是談福利待遇和入職日期。HR 或者部門經理會給出這個職位的薪水,你需要根據之前對這個工作機會的評價,提出符合自己預期的薪水期望值。關於如何談薪水,我在後面也會單獨講述,這裡需要著重提醒的是,這個階段不能閉口不提薪水,但是要太高了也會被認為「不夠自知」。

那麼誰決定給你的薪水呢?是部門經理。部門經理,即要負責業務指標,又要考慮激勵人的績效,還要兼顧團隊公平,而薪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他要對此項負責,而 HR 負責提供公司級別的薪水標準範圍,不在範圍內的薪水訴求會被交給上一管理層審批。

5. 入職試用期,你還不能放鬆警惕

當你通過了面試,又簽了 Offer,並在入職日期簽了正式勞動合同,就萬事大吉了嗎?

假如你在試用期內工作表現不能滿足職位要求,公司在有證據證明的情況下,是可以辭退你的。當然,這段時間,公司也會儘力幫你增加新技能、熟悉新工作、融入新團隊。你呢?需要儘快地承擔起工作職責,用能力說話,持續建立和加強同團隊的信任關係。

文章出自《面試現場》專欄,馬上就是求職高峰,該如何備戰?十年面試官白海飛在《面試現場》為你指點。

限時訂閱福利

福利一:限時優惠¥45,原價¥68,2 月 16 日恢復原價

福利二:每邀請一位好友購買,你可獲得18 元現金返現,多邀多得,上不封頂,隨時提現。(提現流程:極客時間 App - 我的 - 分享有賞)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試讀或訂閱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foQ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領域的六年巨變
2019 年最好用的 6 款資料庫監控工具

TAG:Info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