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人大教授高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讓孩子怕上學?

人大教授高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讓孩子怕上學?

人大教授高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讓孩子怕上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前言: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鋼做訪美學者時,將他的10歲的兒子送進了美國學校,然而,他發現那裡有許多只有當你真正進入,才會有人告訴你的「潛規則」。

比如,美國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是寫論文,題目居然大得衝天:《我怎麼看人類文化》《中國的昨天和今天》……

學習二戰史,竟然讓孩子回答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放原子彈持什麼意見?」

中學物理課,作業竟然是一個市政研究項目城市照明系統的布局;

而道德教育,居然是從讓孩子們愛護小動物開始。

種種不可思議的「作業」,種種躲閃不開的衝突與思考,種種的疑慮、困惑接踵而至,美國教育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我們是否認真反省過我們的教育?我們中國的教育有缺陷嗎?如果有,在哪裡?

我們這樣一個正在全面謀劃自己未來前程的民族,應該怎樣審視我們為孩子們提供的教育環境?

01

美國小學生作業題目嚇我一跳

當我牽著10歲的兒子登上飛往美國洛杉磯的班機時,心中就充滿了疑惑:我不知道在孩子這麼小的年齡就把他帶到美國去,是不是有些失策?

一位朋友的勸告還響在耳邊:最少應該讓孩子在中國接受完基礎教育再到美國,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是最完整、最系統的。一些專家也認為,美國的高等教育很出色,而基礎教育絕對不如中國紮實。

直到我把兒子送進了那所離公寓不遠的美國小學的時候,內心的憂慮終於得到證實: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在學校最少讓學生玩兩個小時,下午不到3點就放學回家。

最讓我開眼界的是兒子根本沒有教科書!

那個金髮碧眼的女教師弗絲女士看了我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課本後,溫文爾雅地說:「我可以告訴你,六年級以前,他的數學是不用再學了!」面對她那雙充滿笑意的藍眼睛,我就像挨了一悶棍。一時間,真是懷疑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幹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過去,看著兒子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興高采烈地去上學,我的心就覺得沉甸甸的。

在中國,他從一年級開始,書包就滿滿的、沉沉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他換了三個書包,一個比一個大,讓人感到「知識」的重量在增加。

而在美國,書包里沒了負擔,孩子精神上就更鬆快了,這能叫上學嗎?一個學期過去了,把兒子叫到面前,問他美國學校給他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他笑著送給了我一個字正腔圓的答案:「自由!」

這兩個字像磚頭一樣拍在我的腦門上。

此時,真是一片深情懷念中國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中國孩子老是能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不過,事已至此,總不能再把他送回國去呀,也只有聽天由命了。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之後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問他一次借這麼多書幹什麼,他一邊看著那些借來的書一邊用電腦打字,頭也不抬地說:「作業。」

作業?

我忍不住湊過去看,兒子打在計算機屏幕上的標題是《中國的昨天和今天》。

這是一個小學生的作業?這樣天大的題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嗎?於是嚴聲厲色地問兒子這是誰的主意,兒子坦然相告: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

我一時語塞:真不知道讓一個10歲的孩子去運作這樣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幹的工程,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偌大一個中國,它的地理和文化,它的歷史和現狀,一個10歲的孩子能說得清嗎?我只覺得一個10歲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弄這些大而無當的東西,以後恐怕是連吃飯的本事也沒有了。

過了幾天,兒子完成了這篇作業。

沒想到,列印出的是一本20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綢之路到五星紅旗……熱熱鬧鬧。我沒讚揚,也沒評判,因為我自己有點兒發矇,一是我看到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

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使用的寫作論文的方式。那時,我30歲。

不久,兒子的另一個作業又來了。這次是《我怎麼看人類文化》!如果說上次的作業還有邊際可循,那這次真可謂是不著邊際了。

兒子冷不丁地冒出一句:「餃子是文化嗎?」

「餃子?文化?」我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回答。為了不誤後代,我只好和兒子一起查閱權威的工具書。

在美國教育中已經變得無拘無束的兒子,很快就把文章做出來了,這次列印出來的是10頁,又是自己設計的封面,文章後面又列著那一條一條的參考書目。

他洋洋得意地對我說:「你說什麼是文化?其實特簡單——就是人創造出來讓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樣子,似乎他發現了別人沒能發現的真理。後來,孩子把老師看過的作業帶回來,上面有老師的批語:「我布置本次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活躍思維,而讀他們作業的結果,往往是我進入了我希望孩子們進入的境界。」

沒有評價,既未說對,也沒說不對。問兒子這批語是什麼意思。兒子說,老師沒為我們驕傲,但是她為我們震驚。

「是不是?」兒子反問我。

我無言以對。心中始終疑疑惑惑:弗絲老師希望他們進入什麼境界?

人大教授高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讓孩子怕上學?

02

在美國,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學習課堂

兒子六年級快結束的時候,老師留給他們的作業是一串關於「二次大戰」的問題:


「你認為誰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


「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放原子彈持什麼意見?」


「你是否認為當時只有投放原子彈一個辦法去結束戰爭?」

「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如果是兩年前,見到這種問題,我肯定會抱怨:這哪是作業,這分明是競選參議員的前期訓練!而此時,我開始對美國的小學教育方式有了一些理解。

老師正是在通過這些設問,向孩子們傳輸一種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人類的命運,引導孩子們學習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問題的方法。

這些問題在課堂上都沒有標準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們用一生去尋索。

看著12歲的兒子為完成這些作業興緻勃勃地看書查資料的樣子,我不禁想起當年我學二戰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記硬背,書中的結論,有些明知迂腐也當成《聖經》去記,不然,怎麼通過考試去奔光明前程呢?

此時我在想,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重複前人的結論往往大大多於自己的思考,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有新的創造。

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縮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

有一天我們倆為獅子和豹的覓食習性爭論起來,第二天,他就從圖書館借來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拍攝的介紹這兩種動物的錄像帶,拉著我一邊看,一邊討論。孩子面對他不懂的東西,已經知道到哪裡去尋找答案了。

兒子的變化促使我重新去審視美國的小學教育。

我發現:

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他們要讓孩子們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

他們沒有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

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造慾望和嘗試。

有一次,我問兒子的老師弗絲女士:「你們怎麼不讓孩子們背記一些重要的東西呢?」我上小學時,可沒少背課文,沒少背教科書的要點。

弗絲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去尋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既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談話。他學的是天文學,從走進美國大學研究生院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學位整整5 年,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享受系裡提供的優厚的獎學金。

他曾對我說:「我很奇怪,要是憑課堂上的學習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題目,中國學生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那麼機靈,那麼富有創造性。」

我想,他感受的可能正是兩種不同的基礎教育體系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中國人太習慣於在一個劃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腳,一旦失去了常規的參照,對不少中國人來說感到的可能往往並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

人大教授高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讓孩子怕上學?

03

令人驚喜的美國小學家長會

兒子在美國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學校舉行了一次家長會。這次家長會與我在中國參加過的家長會完全不同,班主任弗絲女士「導演」的「故事」讓我在驚異之中,重新認識著孩子,重新認識著自己,也重新思考著我們的教育。

那是兒子在美國小學上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家,帶回學校要開家長會的通知。兒子告訴我,老師說了,家長必須出席。

這可是不容易,孩子在美國小學待了快兩年了,這是第一次開家長會,我當然要認真對待。

我在腦海里習慣性地整理了一下對兒子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的看法,特別是歸納了一些我對兒子到美國後在文化衝突下面臨的一些特殊問題。

心想,開家長會時,到了老師面前,免不了要分析一下孩子的問題,我要爭取主動,對孩子的剖析包括向老師請教的問題都要有的放矢,別讓美國人覺得我們中國人對孩子不關心、不重視,也別讓他們覺得我們中國人到了他們美國的地面上就不懂教育了,我們可是一個有著古老文化傳統的民族,我們擁有源遠流長的文明呢!

開家長會的那天,我沒有忘記帶上筆記本和兩支筆,這是我在中國養成的習慣,參加家長會和我參加各種考試時一樣,一定是兩支筆伺候,以防不測。

在中國,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講的話,我都要記在本子上,爭取一字不漏。

開家長會的那天晚上,我提前趕到了孩子的學校,走進會議室一看,氣氛有些別樣。會議室里又是氣球又是彩帶的,不像是家長會,倒像是開聯歡會。

儘管心裡直犯嘀咕,但又想,這不是在美國嗎?遇到什麼「西洋景」也就不奇怪了。美國佬什麼花樣不能搞啊,思維方式不一樣嘛。

班主任弗絲女士已經在會議室里等候了,見到每一個孩子的家長進來,都是帶著微笑,一陣寒暄,忙得不可開交。人來得差不多了,班主任走到前面,宣布會議開始。

這時我才發現,孩子們也和家長坐在一個會議室里,而且老師也絲毫沒有讓孩子們「退場」的意思。

我有些不解,這不是家長會嗎?怎麼也讓孩子在這裡待著!一會兒要是談起孩子們成長中的問題,難道就讓他們當面聽著嗎?美國佬這是什麼路數啊?不是尊重所有的個人包括孩子的人格與隱私嗎?

弗絲老師向大家問好後,帶著幾分神秘說:「今天對在座的孩子們的家長,可能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因為我們為你們準備了一個特別的禮物。確切地說,為你們送上這個禮物的不是我們這些教師,而是你們的孩子!」

孩子們此時也交頭接耳,嗡嗡地議論起來。弗絲女士說:「孩子們,請不要吃驚,你們當然也不知道這個禮物是什麼,因為兩小時前,我們剛剛把它從一個遙遠的地方取回來。但是,確實是你們創造了它。」

這時,她向一位站在旁邊的老師示意,隨後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擺放得整整齊齊的一大摞新書。

面對著人們驚詫的目光,弗絲女士很得意地說:「這個學期,我們講授了英文詩歌的寫作,我讓孩子們試著寫了一些詩,這些詩感動了我,也感動了我的同事們,於是我們決定把它們彙集起來,印成這本詩集。我想,這可能是你們的孩子們人生的第一部詩歌作品,是他們人生的第一部著作,請各位閱讀吧。你們會比我更為孩子們的才能驕傲!因為是你們養育了他們。」

一瞬間,會議室鴉雀無聲,所有的家長几乎不敢相信班主任的話。漸漸地,人們開始騷動起來,幾位西服革履的家長已經沒有了來時的矜持,紛紛站起身來,迫不及待地要看那些書了。孩子們更是喧聲一片。

這太出乎意料了!我們的孩子,眼前這些小學生,竟然寫了詩,還印成了書!

老師們把書一本一本發給了家長。我也拿到一本,打開目錄,很快看到了兒子的兩篇「作品」:


一首詩題為《朋友》,寫的是他出國前與國內的小學同學分別的感情經歷。


他在詩里述說著對童年友情的感受:我們都會長大,我們再見面時,可能都難以辨清對方的臉龐,但是,哪怕我走到天涯海角,童年的回憶也會永遠伴隨我,直到我白髮蒼蒼。

天啊,離開中國,離開小夥伴,讓兒子一下想到了「老」嗎?

他自己畫的一幅畫成了書中這首詩的題圖,畫面上是一個橢圓形的地球,兩個孩子站在地球的兩端,仰望著天上的雲。


另一首詩寫的是《時間》,我從中聽到了兒子對時間的感受。


他說,時間本身沒有速度,只是因為人的存在,時間才變得不同,就是對同一個人,時間也會變化,當你在不知道去做什麼的時候,時間不是慢了,而是快了,因為它在流失;而當你想做的事情太多,覺得時間不夠用時,時間實際上很慢,因為你的創造已經拖住了時間的腳步。時間的速度在人的掌握中。

這難道是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社會學意義的解釋嗎?

為這首詩配的圖也是兒子畫的,上面是一個變形的鬧鐘,時針和分針已經變成了人的兩隻手,正在拉著已經跳出錶盤的標示著12個小時的阿拉伯數字。我不敢說這幅畫有多大的美學價值,但是它確實反映出孩子對時間的理解。

我發現,我這個比他大了30歲的父親,對人生的體會有的時候未必有兒子細膩,甚至在有些地方也未必有他深刻。

看著兒子寫的詩,我不禁問自己:我真的知道孩子正在發生的變化嗎?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兒子嗎?

捧著這本孩子們寫成的「書」,我內心充滿了感動!這本書里不僅有兒子此生第一次印刷成書的英文詩作,而且記載著兒子到了美國後最初的成長曆程,不僅是美國小學教育不同凡響之處的一個實證,也是我作為一個父親反省自身局限的鏡子。

當老師們推出一個巨大的蛋糕為孩子們祝賀時,會場上的氣氛更加熱烈。

一些美國的家長們忘情地親吻著自己的孩子,好像是剛剛看到孩子從遠方歸來似的。顯然,不少家長和我一樣,被震撼了,被感動了,我們可能真是在這一個晚上,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們也顯得很興奮,他們都神采飛揚地聚在一起,侃侃而談,笑聲不斷,顯然他們在為自己驕傲。

我也看到,家長們都不聲不響地走到會議室窗檯前,那裡放置著一個捐款箱,家長們都在捐錢。這個時候,誰不覺得捐款是樁最應該做的事情啊!

人大教授高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讓孩子怕上學?

04

中國人總是在研究孩子的『問題』嗎?

儘管很感動,我還是沒有忘記我印象中家長會上的「法定程序」——徵求一下老師對孩子的意見,這似乎應該是「家長會」的慣例。

我找到弗絲老師,問她,我的兒子在學校有什麼問題?老師說:「他要是有什麼問題,我可能早就通知你了。不會等到現在。」

可能是想起我與她見面時經常問她我的兒子有什麼問題這樣的話,弗絲老師笑著問我:「你們中國人總是在研究孩子的『問題』嗎?」

我說:「我們中國人有一句名言叫『未雨綢繆』,還有一句名言叫『防微杜漸』,還有一句叫……」

弗絲女士微笑著打斷我說:「讓我們用更多的精力去發現孩子們的可愛和他們的潛能吧,鼓勵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心中充滿自信,充滿光明,充滿歡樂,這樣孩子才有更大的興趣去學習,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戰勝困難。」

回家後,我問孩子,你什麼時候寫的這些詩啊,我怎麼不知道啊?

兒子說,就是課堂上老師讓我們寫著玩的,又不是作業。

我問:「老師沒有告訴你們要出版?」

兒子說:「沒有。老師就是說,你們寫得很好,再努力寫,你們中間會出現真正的作家。誰知道她真的把我們的詩給印成書了。爸爸,你說過,作家就是寫書的人。現在我們也寫書了,我們現在都是作家嗎?」

讓我怎麼回答呢?

這本不起眼的詩集,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多重的分量啊!可能就是這本小小的詩集,會激發起孩子對於寫作的興趣和信心,未來的作家可能真會是從這裡走出第一步!

那天晚上,我發現,當天參加家長會帶去的筆記本上居然一個字也沒有記。孩子長到12歲以來,我參加了多少次家長會啊,而這是我第一次在家長會上沒有對老師說的話作現場記錄。

那天晚上兒子也非常興奮,12點了,還在寫他的日記。我發現,從那以後,兒子開始喜歡寫點兒東西了,而且寫得越來越快。他一有什麼感慨,就寫上幾句詩一類的東西,遇到什麼事情,可能就會寫出一篇記事散文。

那次家長會在我的記憶中一直揮之不去,讓我想了很多事情。我感嘆美國老師的用心之良苦,他們通過把孩子們的作業編輯成書這樣一個舉動,完成了一個多麼複雜的教育環節!

孩子們看到自己寫的詩變成了真正的書,而且讓自己的父母閱讀後真正受到感動,於是,孩子們重新認識了自己!

與此同時,每個父母都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創造的「奇蹟」,在這個「奇蹟」面前,家長們也重新了解了自己的孩子。

而在對自己孩子全新的了解面前,稍有頭腦的家長就不能不反省平日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不反省自己在教育過程中與孩子的關係;甚至不能不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得失成敗,從而去尋找培養和教育孩子的更為正確的途徑。

人大教授高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讓孩子怕上學?

05

中國式「家長會」等待家長和孩子的是?

美國的這次家長會經歷使我想起在國內的家長會。

學校一下開家長會的通知,家長和學生就開始忐忑不安了,如同面臨一次嚴峻的考驗。

家長會上,校領導和老師們高高在上(真是高高在上,有時老師們的講話是從學校的擴音喇叭里傳出來的),抑揚頓挫地講著話,時而指出嚴峻的競爭局勢,時而布置艱巨的考試任務,不時會指責一下典型的學生或者家長,接著危言聳聽地發布全面警告。

此時,家長們坐在孩子們的座位上,低眉順眼,洗耳恭聽。那些平日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的家長,更是心驚肉跳,如坐針氈,受了這番「折騰」之後,還要與折騰完自己的老師再去認真研究怎樣折騰(整治調教)孩子。

而孩子們呢?此時正躲在家裡魂不守舍地猜想著家長會現場的種種景象,充滿憂慮等待著父母的歸來,不知道老師與家長私下運籌了什麼,自己的處境又會發生什麼變化?

不知有多少孩子在家長會後受到父母的打罵。

開家長會的這一天,特別要是趕上孩子在期末考試或者是升學考試前的家長會,對一家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驚恐的日子。

家長等待著老師的「宣判」,孩子則等待著來自老師和父母的雙重「審判」。

我的兒子在中國只念到小學四年級,我記得從他三年級開始,每次開家長會的這一天,都是他一年中最乖、最老實的日子。

每逢這一天,兒子顯得特別懂事。實際上,我是從來不打孩子的,也從不為孩子考試高几分低幾分而責罵他。何況他從小受我們的影響,總是想做個好孩子,而且也確實做得不錯。

然而就是這樣的好孩子,也還是如此懼怕「家長會」。可見中國學校「家長會」的威嚴之甚。

我們中國的家長會為什麼讓家長和孩子感到如此的緊張,甚至恐懼呢?

教育為什麼把它的服務對象塑造成了懼怕教育的人?

這是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異化」現象?

那麼,究竟是孩子們在內心叛逆了教育,還是我們的教育走到了自己的反面,背叛了自己呢?

本文選摘自作者暢銷書《遭遇美國教育》(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高鋼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作為有特殊貢獻專家,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在華聲月報社(後華聲報電子版社)歷任記者、社長助理、華聲報電子版主編、副總編輯、總編輯。2003年9月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歷任新聞學院副院長、院長、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路,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圈 的精彩文章:

珠心算|學習珠心算到底有什麼用?
捨不得孩子做家務?你這是在害孩子!

TAG:父母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