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道旺不旺,主要看婆婆

家道旺不旺,主要看婆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育兒」

每晚推送】



文 | 四條


來源 | 婆媳關係與婚姻(pxgxyhy)


1

前幾天回家,姐姐載我走親戚,車子開進花田鎮。


姐姐說:

「表嫂升職了,她弟弟也升職了,牛逼。」

我說:「都是超級大V,表嫂升職,給我們女人長臉不少呀。」

姐姐說:「多虧有個好婆婆,她有今天的風光,可離不開舅媽的扶持。」

表嫂當初嫁給表哥時,舅媽並不喜歡她。舅舅是當地的有錢人,兼任某個部門的一把手,說起舅舅的名字,那一帶無人不知。

逢年過節,送禮的人踏破門檻,他家別墅後面有個雜貨房,裡面堆滿了各種高檔禮品和煙酒土特產。

表嫂畢業於某不知名大學,長相普通,家境貧寒,家裡還有三個弟妹在上學,負擔較重。所有人都認為她是高攀,長相平平走了狗屎運嫁進「豪門」,包括她的婆婆我舅媽。

舅媽覺得,以自己家的條件,怎麼說也可以找個門當戶對又漂亮出色的兒媳。「家庭條件不好,畢業學校一般,長相也一般。」她當時對我舅抱怨。

反對歸反對,她不喜歡,抵不過表哥喜歡,表嫂仍然風風光光嫁進舅媽家。

接親豪車排成長龍,酒席擺了兩百多桌,前來賀禮的非富即貴,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婚後,舅媽像變了個人,對錶嫂親熱疼愛,視若己出。

逢周末休息,舅媽挽著她的手,婆媳倆情如母女般逛街購物吃美食,互相調侃。讓周圍那些準備看戲看險的鄰居瞠目結舌,又羨又妒。


「你以前不是不喜歡你兒媳婦嘛,怎麼現在兒媳婦比女兒還親了?」鄰居問舅媽。

舅媽很驚訝別人這樣問,說道:


「那是以前,她和我沒啥關係不是我挑剔不是很正常?

但是她既然進了我家的門,就是我家的人,我當婆婆的不疼她,別人更要輕視她,對她有什麼好處呢?

她過得不好,我兒子又能幸福到哪去?」

鄰居訕笑,從此對錶嫂非常尊重禮貌,不敢蔑視。

婆婆能有這樣的胸懷和格局?不佩服都不行。

你若輕視作賤自己兒媳,外人比你更蔑視她。

兒媳活得灰頭土臉,當婆婆的臉上難道有光?兒子就能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周圍多的是一臉同情內心巴不得看戲的吃瓜群眾。

表嫂只是個小小辦事員時,舅媽便帶著她拓展人脈,跟那幫太太老蜜團打招呼:「我兒媳婦,她在××上班,讓你家老楊多多照顧一下......」

舅媽對舅舅說: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咱兒子沒什麼上進心,不是啥苗子,媳婦倒是顆好苗子,能吃苦,夠聰明,想辦法將她扶上去,將來咱們家還能風光好幾代。」

果然沒錯,舅舅退休後,並沒出現門庭冷落車馬稀。

有格局的婆婆目光長遠,胸懷大度。

不屑於雞零狗碎的婆媳之爭,她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家族興旺,如何使兒子幸福。而不是讓兒子左右為難,夾在婆媳之戰中苦不堪言。


2

相比婆家扶持下青雲直上的表嫂,我高中同學黃朵朵卻顯得命途多舛。

朵朵在校時,有班花之稱,長相氣質非常出眾,大學畢業後嫁到隔壁縣城。

同學聚會時,看到朵朵我嚇了一跳。她哪裡還有當年班花的風采?


身材發胖,穿著有些褪色的過時紅外套,臉色暗黃,眼角爬滿細紋,眼袋特別明顯。

我有些心酸。

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看她的衣服就知道,看她的氣色也知道。

很明顯,相較當初容貌普通如今卻容光煥發的女同學們,歲月於她而言是把殺豬刀。

和她聊起彼此近況,才知道她正在離婚中。

朵朵的家婆,屬於那種強勢的婆婆。雖然她家即沒礦,生活拮据,兒子也很普通,小公司朝九晚五的職員,可她打心眼裡瞧不起朵朵,認為朵朵娘家沒錢沒勢普通家庭。

天下婆婆有些就是這樣,生出個猴來都覺得滿世界的姑娘要搶著貼著嫁她兒子。

你兒子是貌如吳彥祖還是財比國民老公王××,讓你如此驕傲?

剛結婚時,朵朵叫老公幫忙捶捶背或順手倒倒水,家婆一屁股坐在沙發上臉掛冰霜。等朵朵不在便對兒子進行洗腦調教:


「別把她當菩薩一樣供著,你堂堂男子漢怎麼當起老婆龜?女人不能慣!要馴服!」

朵朵再撒嬌要求捶背時,老公滿臉不耐煩地回她:


「自己沒手呀?」

「你殘廢嗎?叫我一大男人來伺候你!」

前後反差之大,讓朵朵愕然,婆婆坐在沙發上,滿臉得意。

孩子出生後,日子更是雞飛狗跳。休完產假,朵朵堅決回公司上班。

婆婆大鬧之後提出,可以幫忙帶娃,但要給工資,每個月4000元。下班後的時間歸朵朵自己帶,她要去廣場跳舞,朵朵咬牙一一答應。

「我寧願上班掙錢發她工資,也不想呆在家裡看她那付嘴臉。」朵朵說。

朵朵單位評職稱時,要準備諸多相關材料,晚上想叫婆婆幫忙帶下娃,婆婆一口拒絕。

吃完飯拎著手絹跑去廣場跟幫老太太跳扇子舞,任由朵朵一手抱娃一手寫材料狼狽不堪。

這倒也罷,婆婆看見朵朵工作上如此拚命,心裡反倒生出些許危機感來。


她對兒子說:「一個女人,不好好在家相夫教子,倒想著做女強人。」

話鋒一轉,又說:「小心點,別讓她混出頭,她事業上成功,心就野了,說不準哪天翅膀硬就要飛了。」

沒過多久,婆婆說自己胸口悶腰也酸腿也痛總之全身上下都是病,媽寶男強烈要求朵朵辭職回家帶娃。


朵朵說:「我馬上要漲工資,這樣辭職前功盡棄太可惜了。」

婆婆迅速在旁接話:「你一個女人,那麼好強幹什麼?相夫教子才是婦道。」

媽寶男也附合:「上什麼班,把孩子帶好,我又不是養不起你。」

說到這裡,朵朵悲哀地看著我,「

他月薪才6千塊,說養我和孩子,無非是一日三餐有口飯吃。」她指著身上褪色的外套,「我都記不清多久沒買過衣服了。」


「我那麼拚命,無非想讓家裡經濟好點,生活光亮點,我這麼努力,他們母子不但沒有支持,反而處處提防,百般算計。

像簍中的螃蟹那樣,將我扯到黑暗泥濘之中,這樣的家庭哪有出頭之日?窮,不是沒理由的。」她說。

是的,如果一個家庭,婆媳間沒有互相扶持,夫妻間只會彼此消耗,哪裡還有發家致富的可能?只會越來越窮越來越衰敗。

力氣都用在家庭內鬥,哪還有力氣為生活奮鬥?


3

家庭旺不旺,主要看婆婆。

有一種婆婆,天生就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

比如小紅的婆婆,小紅是我們小區的傳奇。

她給自己婆婆買了件30萬的貂,讓左鄰右舍紛紛砸舌稱羨,她婆婆更是感動得熱淚盈眶。某些老人便將小紅當作教育自己兒媳的正面典型來進行說教,動不動說:


「你看人家小紅,對她婆婆多好,30萬的貂都捨得買,我連300塊的衣服都沒人買。」

這時,她兒媳準會反駁:「你光看人家婆婆現在乘涼,不看人家婆婆當初栽樹。小紅能有今天,得多虧她婆婆一直以來傾力相助!」

的確,只有小學文化的小紅,能成為年收幾百萬的外貿公司女老闆,功勞最大的是她婆婆。

小紅幼年喪母,父親再娶,她自認為不是讀書的料,念完小學便幫姨媽看服裝店。仗著五官端正口齒伶俐,婚嫁之齡順順噹噹認識了現在的老公。

當初小紅婆婆也曾拚死反對:「小學畢業,跟文盲有什麼區別?自小沒娘,性子肯定野蠻。」

可當小紅提著行李挺著肚子站在面前時,她心腸軟了,嘆氣接過小紅的行李。


「沒娘崽囡最可憐,你要對她好一點。」婆婆告誡兒子。

「文化雖然低了點,她年輕,有大把時間可以學,也不怕。」

生完孩子,小紅天天躺沙發上玩手機。

婆婆跟她談心:「有沒想過學點東西啊?」小紅斜睨婆婆一眼,「沒想過。」

婆婆告訴小紅,她朋友的女兒做跨境貿易,年紀輕輕就買房買車。


「難道你不想成為她那樣的人嗎?」婆婆說。

小紅悶悶地說,「我不懂英語,也不懂貿易。」

婆婆滿滿地鼓勵:「學啊!從現在開始學英語,半年肯定能學個四成,孩子我幫你帶,你只管用心去學。」

婆婆說到做到,從那以後,除了餵奶,孩子家務小紅再沒沾過手。

有婆婆的全力支持,小紅買回教程和書籍,開始一個單詞半個時態地啃英語。偶爾想偷懶,婆婆將書拿給小紅說:「你教下我這個用英語怎麼讀。」

在婆婆的嚴厲監督下,小紅的英語聽說寫突飛猛進。老公也對她刮目相看:「英語比我還流利,了不起呀。」小紅非常得意,看著旁邊清瘦不少的家婆,心中充滿感激。

沒多久,婆婆打聽到朋友家女兒生完孩子,正在招月子保姆。婆婆跟小紅商量後,毛遂自薦去做保姆。她做事麻利,心思細膩,日夜盡心儘力,煲湯候水,產婦被養得紅光滿面,孩子也帶得白白胖胖。那家人對婆婆感激不盡,提出給她加工資,婆婆拒絕了。

產婦說「阿姨有需要幫得上忙的只管和我說。」婆婆期期艾艾,說兒媳懂點英語,還沒找到工作。就這樣,只有小學文化的小紅走進了外貿公司上班。

進入外貿公司後,小紅信心百倍幹勁十足。她越發覺得婆婆像個智者,有四兩撥千斤的能耐。「我一個小學畢業生還能做外貿,換以前想都不敢想。」她對老公說。

小紅很快摸熟公司的業務套路,資源匱乏過的人,比任何人更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

三年後她辭職單幹,憑藉自己熟練的英語和工作時獲取的經驗,將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婆婆生日那天,她非常張揚地給婆婆買了件30萬的貂,成為我們小區膾炙人口的好媳婦榜樣。她說過句話讓我深深感動。她說:


「像我婆婆這樣的人,誰做她的兒媳婦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她真有點鐵成金的本事。」

是啊,每個姑娘嫁進婆家時,都是柔軟如糯明媚如初的女子,有著乾淨的眼神,心如白紙不沾塵。

她後來變成什麼樣,或成面目可憎的潑婦,或成粗俗不堪的懶婦;或成慧質蘭心的雅婦,或成興家建業的旺婦,都取決於她的婆婆!

婆媳若扶持相助,家道何愁不興旺?婆媳若消耗相鬥,家道怎能不衰敗?

窮婆婆消耗,富婆婆扶持,並不指物質,指的是婆婆的格局見識,胸懷氣度。

沒有哪個姑娘不旺夫,家裡旺不旺,主要看婆婆!

END

 -

來源:四條,婆媳關係與婚姻特約寫手,80後,兩個孩子的媽媽。模具工程師,混跡東莞製造業多年。腦子裡裝滿鮮活的故事,掌紋里刻著枯寂的年輪。喜歡養貓,喜歡吃魚。首發於婆媳關係與婚姻(pxgxy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