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外文期刊里的中國學者

中外文期刊里的中國學者

摘要

不同學科的中國學者,用Web of Science衡量其學術水平精確性不同;中國學者引用其他中國學者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中國學者在其中文論文中引用外文論文的比例近年來有顯著提高。

步一/ Indiana University

中外文期刊里的中國學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林墨插畫師:蔣卓成)

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圈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已有研究顯示,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學者的國際發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1];最新一項數據顯示,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作者機構來自於中國的學術文章數量已經上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美國[2]。

用Web of Science資料庫衡量中國學者學術水平是否精確?

在目前國際通行的評價體系下,衡量中國學者往往具有一定的難度甚至誤差,因為很多中國學者不僅發表外文學術論文,還發表中文論文;但目前還沒有一個資料庫可以比較全面、完整地兼顧不同語種,特別是中文和英文的學術論文出版情況。

梁立明教授曾在研究中指出,衡量中國學者的學術水平時,應當考慮中外文科學文獻資料庫而非單一考慮[3]。

不同學科的中國學者,使用Web of Science衡量其學術水平有何差異?

2018年,舒非教授在JASIST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探討Web of Science資料庫是否可以精確展現中國學者的研究水準,並且這一精確性在不同學科是否有所不同[4]。

為此,這項研究選用了Web of Science來看中國學者在外文期刊上的發文,用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來指征中國學者在中文期刊上的發文情況。

而在學科劃分上,本研究使用了Web of Science和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提供的學科劃分結果,並進行了一定的整合和連接;最終,該研究獲取了115個學科類別及其對應的中、外文學術論文。

結果顯示,不同學科的中國學者,其發表中外文文章的偏好有明顯不同。

比如,人文社科的中國學者發表中文論文的數量明顯多於其發表外文文章的數量;因此,Web of Science自身並不能精確代表這一類學者的學術水平,應當更多地使用本土資料庫對這些科研人員進行績效評價。

而對於自然科學(比如生命科學、生物醫學、物理科學和一些技術學科)來說,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既發表在中文期刊上,又發表在學科內的外文期刊上。

因此,對於這些學科的評價應當既考慮Web of Science等外文資料庫,又考慮本土資料庫。

而在某些特殊學科(如凝聚體領域等),中國學者明顯傾向於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而非本國的中文期刊。

中國學者更傾向於引用「同胞」的論文

2018年Nature的一項研究則從中國學者引用其他中國學者角度進行了研究[5]。他們發現,中國學者開始更多地引用其他中國學者。

上世紀80年代,這一引用率僅有30%,而2015年則達到了47%;目前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美國十個百分點。

唐莉教授等人於2015年就提出中國論文中的互引俱樂部現象,即中國高被引文章的內部引用率(proportion of internal citations)在微觀個體自引、中觀同單位引用、宏觀國內同仁引用三個層次上都遠遠高於美國同類成果[6]。

中文論文國際化趨勢

一項針對中文圖書情報檔案學論文的計量分析[7]使用了包括外文文獻引用比例作為「引文國際化」的操作化指標,並考量了引文國際化的歷時效應、學科差異,以及多個可能影響引文國際化水平的影響因素(如論文的研究主題、文獻類型、作者數量、機構類型、國內高校等級、國際合作、篇幅和基金資助等8項特徵)。

結果顯示,圖書情報檔案學的CSSCI源刊基本都呈現逐年上升的引文國際化水平,但情報學論文的引文國際化水平顯著高於圖書館學和檔案學。

理性看待中文論文國際化趨勢

我們應理性看待國際化。

儘管我國圖書情報檔案學科中存在一些引文國際化水平較低的主題(如中國本土圖書館事業、中國檔案史等),但這些主題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

因此,不應當一味地強調國際化,對於不同學科中以中國特色的研究主題,應當「以中國作為學術表達的原點,立足中國、借鑒國外,在指導思想、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7,8]。

參考文獻

[1] Kostoff, R. N., Briggs, M. B., Rushenberg, R. L., Bowles, C. A., Icenhour, A. S., Nikodym, K. F., . . . Pecht, M. (2007).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74(9), 1539-1573. doi:10.1016/j.techfore.2007.02.008.

[2] National Science Board. (2018).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8. (NSB-2018-1). Alexandria, V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sf.gov/statistics/indicators/.

[3] Liang, L. (2003). Evaluating China"s research performance: how do SCI and Chinese indexes compar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eviews, 28(1), 38-43.

[4] Shu, F., Julien, C. A., & Lariviere, V. (2018). Does the Web of Science Accurately Represent Chinese Scientific Performance?. arXiv preprint arXiv:1812.03620.

[5] Lariviere, V., Gong, K., & Sugimoto, C. R. (2018). Citations strength begins at home. Nature Index, S70.

[6] Tang,L, Shapira, P., & Youtie, J. (2015). Is there a clubbing effect underlying Chinese research citation increases?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6(9), 1923–1932.

[7] 龔凱樂, 謝娟, 成穎, & 孟凡賽. (2018). 期刊論文引文國際化研究——以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為例. 情報學報, 37(2), 151-160.

[8] 王兆璟. (2017). 把文章寫在中國的大地上.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7-01-03(1).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李江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61745.html

中外文期刊里的中國學者

這是一條文風轉化分割線

做科研、寫本子,累了吧?

暖心小編上線

一首《成都》「基金版」(獻給大家)

(敲黑板:歌曲下面有福利)

讓你掉下眼淚的 基金失敗的痛

讓你依依期盼的 基金中標的寵

本子還要改多久 抓耳撓腮的愁

讓你感到痛苦的 是修改的魔咒

「基金問答」已上線 專家解決你憂愁

通宵達旦的辛苦 基金定能成功

在基金申請的路途中 我從未忘記你

諮詢/一對一/只為你

……

注意!微信又雙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後,每個用戶最多可以設置12個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往常的大圖封面展示。為了不錯過科學網的推送,請根據以下操作,將我們「星標」吧!

點擊「科學網」進入公號頁面→點擊右上角的···菜單 →選擇「設為星標」,搞定!

中外文期刊里的中國學者

中外文期刊里的中國學者

中外文期刊里的中國學者

中外文期刊里的中國學者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少吃點吧,肥胖、發炎與哮喘之間存在聯繫
減肥藥還有這個奇怪的功能,蚊子叮了你都失去食慾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