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不過名氣不大其後世子孫也大多無作為

他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不過名氣不大其後世子孫也大多無作為

清代規定,只有開國元勛和有特殊軍功的宗室爵位才可以世襲罔替,也就是所謂的「鐵帽子」,清初開國共有八位鐵帽子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這八大鐵帽子王中,順承郡王相比其他幾大貴族,似乎顯得有些默默無聞,其後輩子孫中大多安享富貴,沒有出現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就連第一代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也聲名不顯,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也不多。

第一代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是代善第三子薩哈廉之次子,他父親薩哈廉在諸多子弟中與皇太極的關係最為融洽,曾積极參与國家大政,堅持出兵伐明進取北京。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設初設六部,薩哈廉掌禮部,原本皇太極準備封他為郡王,可是當年五月薩哈廉就去世了,皇太極悲痛之餘,追封他為穎親王。

勒克德渾自小就像父祖輩一樣,在金戈鐵馬、連年征戰的是歲月中脫穎而出,成為愛新覺羅氏家族新一代的軍事貴族,他的前程就像新興的大清一樣充滿了希望。可是,崇德九年皇太極去世後,因高層內部爭奪繼承人,勒克德渾的哥哥阿利達因公開支持多爾袞成了犧牲品,勒克德渾也受到牽連,被廢去了貴族的身份,貶為庶人。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掌權的多爾袞念及阿禮達當初為支持自己而喪命,於是加恩勒克德渾恢復了他的皇族身份,還冊封他為多羅貝勒。順治二年,多鐸統軍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消滅了南明政權,徹底平定江南。其後,多爾袞命勒克德渾為平南大將軍,接替多鐸鎮守南京。在征戰中,勒克德渾顯示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華,逐漸成為滿洲貴族的英雄。

當時,南明政權雖亡,可反清復明的勢力仍然負隅頑抗,浙東的明朝舊臣,擁立魯王朱以海在紹興監國,並逐漸控制了錢塘江以南的浙江全境,在還沿江構築了一道堅固的防線阻止清軍南下,馬士英和方國安率軍渡過錢塘江,兵臨杭州城。

勒克德渾急忙調兵支援杭州,清軍銳不可當,擊敗馬士英和方國安部。這時,湖廣戰場又頻頻告急,李自成殘部進入湖廣後,與南明隆武政權的湖廣總督何騰蛟會合,一時勢力大增,湖廣的清軍岌岌可危。

順治二年冬,多爾袞急調勒克德渾西征,挽救湖廣危局,他和鎮國將軍鞏阿岱一起,從南京水路出發。第二年初,派出重兵解了岳州之圍,隨後揮師荊州,消滅了大部分的明軍。緊接著,勒克德渾乘勝追擊,數次與明軍激戰,致使明軍主力喪失殆盡。

湖廣一役,清軍大獲全勝,俘虜人口、牲畜無數。對於勒克德渾的戰績,清廷讚賞有加,賞賜他黃金百兩,白銀二兩千。順治五年,又封他為順承郡王,著世襲罔替。至此,以戰功被封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中,禮親王代善一家獨佔其三,一時傳為佳話。

順治七年(1650年),勒克德渾病逝,年僅34歲,康熙十年追封謚號為「恭惠」。從勒克德渾短暫的一生來看,雖然也曾建功立業,但也不可否認他與其他幾家鐵帽子王相比稍微遜色,尤其是在關外時沒有太多的功績,大多時間都集中在入關之後。

再者,順承郡王的後輩子孫中,沒有傑出的人才,歷代順承郡王都以文職出現,雖然每每都掛上如鳥槍管理大臣、閱兵大臣等頭銜,可從來沒有人進入過朝廷的中樞,甚至連入關後恩封的四個鐵帽子王都比他們要顯赫得多。這也是順承郡王一脈聲名不顯的主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