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流浪地球》中炸掉木星,我還有更好的辦法

在《流浪地球》中炸掉木星,我還有更好的辦法

終於看了《流浪地球》!

1月27號在中國科技館的點映我也收到了邀請,可惜那天是我們實驗室的年度戰略研討會議,然後就等到了2月8號才終於如願以償。

中間有多位朋友催我去看,我估計都是想等我吐槽。為了不被劇透,前面朋友圈裡面的有關文章我都沒有敢點開,其中也包括「北斗女神」徐穎和兩位天文學家同行苟利軍(《流浪地球》講了啥?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回答)、劉博洋的文章。

我前天陪外孫看了《熊出沒》,儘管旁邊不斷響起小朋友的歡呼聲,我還是睡著了幾次。然而看《流浪地球》我全程融入劇情,雖然沒有像朋友圈裡面的女孩子們那樣感動的流淚,眼眶可能也是濕了。

好吧,現在切入主題,談談看完電影並沒有太仔細琢磨的幾點感受。

首先是讚揚,好過癮!

(1)向劉慈欣先生致敬:「帶著地球奔向希望」和「點燃木星」是兩個絕對絕對天才的想法,這是世界級的「科幻」想像力,好過癮!

(2)在美國大片裡面美國人天天拯救世界,這次終於輪到中國人拯救人類和地球了,好過癮!

(3)吳京的表演依然能打,雖然有點臉譜化,但這就是我心目中中國軍人和航天人該有的正氣,好過癮!

(4)從地下出來後地面的場景以及地球和木星通過氣體連在一起的畫面都非常震撼,好過癮!

然後是幾個吐槽。我在這裡不特別關注「科技」的細節,因為我猜想大部分觀眾也不會關注,這些細節的個別漏洞也不影響觀感,但是如果在形成劇本和拍攝過程中再有些有科學和技術顧問的把關,把這些漏洞補充起來,同時不影響劇情和表現力,也許會更加精彩。

大的方面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可能存在問題:

(1)我覺得沒有必要讓地球停止自轉(實際上也不可能做到,因為需要的總能量實在是太大了)。一方面自轉並不影響那些推動地球的發動機的運行,比如讓地球的北極方向指向運動方向,把推進發動機都放到南半球就行了,而且自轉的地球在星際旅行的過程中更加穩定、更好控制方向(飛行的子彈都是高速旋轉的,自轉的飛行器姿態更加穩定也更好控制)。

(2)「點燃木星」還有比電影裡面的方法更「科學」和更「技術」的做法。其實劉培強開著空間站自己衝過去基本上不可行,因為太慢了;而地球上的發動機的火焰也根本不可能衝到木星的大氣,因為沖的過程中就完全冷卻掉了。一個辦法是利用洲際導彈。電影裡面說了洲際導彈「射程」不夠,這其實是誤解,因為「射程」指的是在地球上,只有地球引力而且衝出地球大氣層再入大氣層最後在大氣中高速飛行的情況。但是電影裡面木星的引力已經主導了地球大氣層,所以引力的方向是指向木星的,洲際導彈出了地球本來就已經比較稀薄的大氣層就會輕而易舉地受木星的引力控制飛向木星點燃木星,當然得事先計算好軌道和著陸點。

另外一個辦法是利用高功率激光武器直接點燃木星。電影裡面都有了重核聚變技術,而強激光點火應該是重核聚變必須的手段,所以這樣的激光技術在那時一定很成熟了。而且洲際導彈和高功率激光武器都是地球在衝出太陽系的過程中非常需要的防禦性武器,用來對付旅途中可能遇到的會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太陽系外圍的庫伊伯小行星帶裡面的小行星非常多,而且它們的軌道難以預期,需要利用洲際導彈和高功率激光武器摧毀要撞到地球的小行星,或者改變它們的軌道。

電影里讓劉培強帶著燃料沖向火星,固然表現了中國航天人犧牲自己拯救世界的精神,但是肯定有別的辦法在不傷害科學性的同時讓劉培強活著。如果考慮到戲劇性,可以讓他在拯救世界後消失,留下一個伏筆,地球遇到了更大的危機的時候又科學而神奇地出現,再次拯救地球並且和親人團圓,流浪地球(2)又可以繼續拍了。——這是我喜歡的既「硬核」科學又英雄不死的表現方法(其實現在的版本也還可以搶救回來拍續集,畢竟劉培強犧牲的實錘鏡頭並沒有出現)。

(3)電影裡面沒有交代空間站在太空旅行的過程中是如何導航的。目前的空間飛行器,尤其是深空旅行的飛行器要依賴地面的設施測量它們的位置進行導航,當然也需要加上慣性制導和攜帶的照相機提供光學天文導航(就是根據拍攝的星空照片確定自己的相對位置)。很顯然,電影裡面的空間站不能再依靠地面的導航,慣性制導和光學天文導航都有相當的局限,那麼如何實現在深空甚至出了太陽系之後的星際導航?目前看來,雖然利用宇宙的自然燈塔——脈衝星導航對地球上的人平時沒啥用(而且現在也遠遠沒有達到實用的階段,有非常多的科學和技術問題有待解決),但是對於深空星際旅行,脈衝星導航是既科學又「硬核」科幻的做法(關於脈衝星導航的科學和技術可行性,可以看這篇文章脈衝星導航實驗衛星, 這是用納稅人多少個億搭建起來的「虛構幻景」?,以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團隊實現了中國首次脈衝星導航空間實驗驗證的報道),如果電影裡面這麼做就會非常有意思了,而且在科幻方面就更加「硬核」,有可能促進未來脈衝星導航技術的發展,體現科幻對未來科技的引領作用。

理論上,利用三顆以上脈衝星,就可能進行深空星際旅行的導航

最後,我覺得電影的情感和藝術表現力與《星際穿越》比起來還是有一些欠缺。說實話,我不喜歡裡面的黑社會情形,應該可以用親情營造更能打動人的故事和戲劇衝突。這其實是我整體上不喜歡讀大劉的大部分作品的原因,我不喜歡裡面的「悲劇」和「暗黑」元素,讀不下去,我也當著大劉的面表達過我的這個感受。

當然這是大劉講故事的一種方式,雖然我不喜歡這種故事情節,但是不影響我對大劉天才的想像力和科技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敬佩。毫無疑問劉慈欣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和世界級的科幻作家!

再一次向劉慈欣先生致敬並祝賀中國的科幻電影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未來可期!

作者:張雙南

編輯:吳歐

本文首發於我是科學家

果殼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喜歡別忘了點好看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大年初二這樣吃,不用節食也能減肥
頭孢配酒,一吃就走?需要忌酒的藥物,還有這些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