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聽過六尺巷的典故嗎?位居宰輔的他,美名流傳千古

你聽過六尺巷的典故嗎?位居宰輔的他,美名流傳千古

清朝入關後,經過幾十年的兼并戰爭,中原烽火陰霾得以逐漸消散。順治年間,江南已不復舊時的景象,許多世家子弟再度出山,參加大清的科舉考試。在那萬千士子之中,張英就在此列。先明崇禎皇爺駕崩時,張英尚未滿十歲,等他成年時,大清已入主華夏多年。

張英是安徽桐城人,其高祖曾做過縣令,桐城張家傳承悠久,在當地頗有權勢。張英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自小就熟誦經典,以出仕安民為己任,讀書頗為用功。張英並沒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天賦,學習殊為吃力。好在天道酬勤,篤心學習的他時來運轉,27歲時考中舉人,不久後又成了大清的進士,正式踏入仕途。

起初,朝廷授予張英翰文館編撰的清貴官職,但世事無常,張英的父親忽然暴病而亡,消息傳到京城後,張英只好回鄉處理父親的喪事,暫且中斷了他剛剛開始的政治生涯。守喪期滿後,張英繼續在翰文館任職,在此期間,他積累了對其而言非常重要的人脈。

幾年後,張英被康熙皇帝指派為皇太子的師傅,專門教導皇太子胤礽為人處世之道。一時間,張英成了皇室的紅人。在康熙皇帝的賞識下,張英最終成了大學士。

張英雖然身居高位,卻從不仰仗權勢欺壓別人。康熙年間,桐城張氏翻修老宅,因為牆外小路產權不明,和鄰居吳家產生了糾紛。桐城縣令畏於兩家的權勢,不敢斷案。無奈之下,張氏族人修書一封,直送京城。

張氏族人希望身為大學士的張英利用權勢替家族打贏這場官司。只是,當張英接到來信後的舉動卻令後人感佩之至。他搖頭一笑,當即寫了一首讓牆詩回寄桐城,勸家人於鄰友好,成全了後世有名的六尺巷,流傳千古。

張英之後,有子張廷玉,有孫張若靄。此祖孫三代都是大清朝堂的重臣,他們活躍在政壇上將近一百年,幾乎貫穿了清朝最鼎盛的時代。如若要在張氏三代祖孫中分出個權勢高低,張英還要排在第二,其子張廷玉更加青出於藍。

張廷玉和父親一樣,都是康熙年間的進士。相較於乃父,張廷玉更會做官,更會揣摩皇帝的心意。他憑藉豐富的學識、超人的能力成為了康雍乾三代帝君的寵臣。

康熙晚年時,每次出巡都帶著張廷玉,以備隨時問答、解惑。雍正登基後,張廷玉也頗為受寵,是皇帝所信任的重臣。雍正皇帝臨死時,下旨命張廷玉等人輔佐乾隆皇帝治政。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去世後,神主得以配享太廟,成為了清朝唯一獲此殊榮的漢臣。

張氏祖孫之所以長期活躍在政治舞台上,固然是得益於當時特殊的政治體制,卻決少不了張氏家族勤謹持家,與人和善的優良家風。可以說,張家子弟正是在張英的以身作則之下,才不像其他權宦之家一樣驕縱不法,才能接連位居高位。

參考資料:《清史稿》《桐城縣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往來 的精彩文章:

康熙是他的天祖,胤禵是他的高祖,英雄後代亦出鼠輩

TAG:古今往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