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7000工作人員、耗時4年打造,《流浪地球》值得被認真對待

7000工作人員、耗時4年打造,《流浪地球》值得被認真對待

當《三體》成片還遙遙無期時,另一部劉慈欣科幻IP改編的大作,卻提前搬上了銀幕——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19年前創作的小說,全篇共2萬字左右。相比近90萬字的大部頭《三體》來說,它的改編難度係數相對要小很做。

影片立項伊始,片方曾給導演郭帆三個改編選項,分別是劉慈欣的《微紀元》、《超級星際》和《流浪地球》。

郭帆最終選了《流浪地球》。

而作為今年龍標001號電影,早在定檔之初,《流浪地球》便被寄予厚望,肩負著「開啟中國電影科幻元年」的偉大使命。

大家都希望,它能夠像去年的001號《紅海行動》一樣,以黑馬之姿突圍票房。

可在今年競爭激烈的春節檔(初一到初六),《流浪地球》本身其實並不佔優勢。

原因很簡單,它時長太長了。

《新喜劇之王》91分鐘,《飛馳人生》96分鐘,《瘋狂的外星人》116分鐘,《流浪地球》125分鐘

對分秒必爭的春節檔而言,時間就是金錢,同樣都是新片,《流浪地球》

排三場,《新喜劇之王》和《飛馳人生》可以排4場。

少排一場,院線便少賺一份錢。

所以打從一開始,《流浪地球》便輸在了「起跑線」。

可即便如此,迷叔也仍舊願意為它貢獻票房。

只因,它確實值得被認真對待。

作為投資3億多7000個工作人員、耗時4年打造出來的國產硬核科幻,《流浪地球》自身具有著不容小覷的里程碑式意義:填補了國產電影類型片的一項空白。

如果說,之前劉慈欣是一己之力支撐起中國科幻文學,那麼這一次,《流浪地球》同樣將以一己之力支撐起中國科幻電影。

畢竟,在此之前很多年,科幻片幾乎已被默認成了好萊塢電影的專屬名詞。

拍出被觀眾所認可的科幻片,不但是文化輸出的手段,更無形中彰顯了其國力的強盛。

於是,連導演郭帆都不得不承認:

「如果我們把《鋼鐵俠》劇本翻譯成中文,拿同樣的錢和團隊,只不過把演員換成中國人,整個故事還是不會成立。因為科幻片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屬性,只有當這個國家有了一定的國力之後,才可能去拍科幻片。好萊塢大片拯救世界無所不能無所顧忌,但如果我們也這麼拍,觀眾會懷疑:你們憑什麼?是不是你們自己在意淫?」

也正因如此,他才將家國情感引入《流浪地球》,拍出了一部真正帶有中國印記的科幻電影。

影片故事,發生在公元2100年。

那時,太陽急速老化、即將被毀滅,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

為了拯救地球,人類組成聯合政府,開啟了一項名為「流浪地球」的逃亡計劃: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驅動地球逃離太陽系,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尋找新家園。

在悲壯恢宏的末日危機之下,中國人的家族情感,被清晰而寫實的呈現了出來,聚焦在了祖孫三代的一家人身上——姥爺韓子昂(吳孟達 飾)、父親劉培強(吳京 飾)、外孫劉啟(屈楚蕭 飾)。

「流浪地球」計劃啟動數十年之後,地表氣溫降至零下八十多度,一片冰天雪地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為了生存下去,人們被迫移居到了地下城。

母球早逝的劉啟跟姥爺和妹妹也生活在地下城裡。

他父親劉培強被聯合政府派遣到太空空間站作業,已經離開了十七年之久。

長時間的分離,讓劉啟對父親心存怨恨。

一個偶然的契機,讓劉啟重返地表,繼承父親使命,為「流浪地球」計劃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情感牽引下,身處末日的他們,將面臨怎樣的命運抉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迷 的精彩文章:

TAG:電影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