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為何最後會落得『三家分晉』的下場?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為何最後會落得『三家分晉』的下場?

晉國,作為春秋四強國中的老大,自晉獻公時期崛起後,曾幾度擊敗齊國、楚國、秦國等諸侯國,一直穩居中原霸主的地位。而晉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卿族實力也隨之不斷壯大,曾一度威脅到國君的統治,先後發生了數起卿大夫弒殺晉王的不德之事。到了春秋末年,卿族之間更是攻伐不斷,晉國國君早已是名存實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賜封趙國、韓國、魏國,從名義上承認了韓趙魏三家諸侯的地位,進而促使了『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的形成。按理說,晉、齊、楚、秦同為春秋四強國,為何其他三國能流傳下來,晉國卻走向了滅亡呢?「三家分晉」的又是怎樣造成的?

其實,「韓趙魏三家分晉」根本就是分封制下的必然產物。眾所周知,西周滅商後,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偏遠地區的統治,便將土地和居民大規模的分賞給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地內享有絕對的統治權,但是必須服從周天子命令。一定程度上,分封制下的晉國可以理解成是一個縮小版的周朝,也就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森嚴的等級。

起初,實力強大的周天子還能控制住各個諸侯國,但是隨著諸侯國的日益強大,王權急劇衰微,春秋時期的楚王問鼎,就是諸侯國對分封制的公開挑戰。與此相對應的是,晉國和周朝的命運如出一轍,諸侯國內受封的卿大夫因在領地內有絕對的權力,久而久之封地內的將士就只知道效忠卿大夫,不再是晉國的國主了。

在分封制的基礎上,晉國公室的衰微,也是造成晉國被瓜分的重要原因。在春秋早期,晉國內部發生了一起公族內部為爭權奪位而進行的流血鬥爭,結果是曲沃小宗淘汰晉國大宗。後來晉獻公即位後,為了防止『曲沃代翼』事件的再次發生,將晉國內的公子們全部誅殺,史稱「晉無公族」。等到公子重耳奪權上位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繼續對各公室貴族進行打壓,從而重用異姓卿族,就這樣晉國在稱霸的過程中,那些個異姓卿族也不斷壯大,形成了以韓、趙、魏、智、范、中行氏為主的六大異姓卿大夫。

公元前459年,韓、趙、魏、智四家聯手將實力最為強大的范和中行氏滅掉,並且瓜分了兩家的封地。晉出公年間,智伯自持擁立有功,對趙、韓、魏三家很是無禮,公元前453年,晉陽之戰中三家聯手滅掉智氏,至此晉國的大部分疆域都已是韓、趙、魏三家的囊中之物,最終『三家分晉』終成為最大贏家。

雙槍(Suncha) 天然竹雕刻筷子 不易發霉家用酒店用竹筷子耐用餐具套裝12雙裝KZ1923

¥9.9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幽雲十六州包括哪些地方,為何遭受外族統治700多年?

TAG:天下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