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追《皓鑭傳》,學點中醫小常識

追《皓鑭傳》,學點中醫小常識

師說

新春大吉!

眾所周知,一個貼心的御醫是宮斗的標配,絕佳的盟友,能救命,能下套,能識破各種陰謀詭計。我也是各位看官的標配,偶有跌打損傷,外感風寒,或是想拋妻棄子,毒殺親夫,都最好不要來找我。

我周圍的朋友喜愛中醫,好多是從女醫明妃開始,延禧漸入佳境,皓鑭達到一個熱忱的新高度。慚愧的是,明妃沒看,延禧里的葉天士BUG太多,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基本跟真正的葉天士和中醫沒有關係,倒是《皓鑭傳》可以聊聊,不過目前為止,我也就看了二十多集,想到什麼,就隨便掰飭幾句。等到《大國醫》上線,大概就可以細說了。

拍古裝片,越古雷區越多,比如說商朝背景的《封神演義》,春秋戰國出現的成語,漢朝傳來的佛語,甚至唐朝的詩句,比比皆是。《皓鑭傳》也有一些被挖掘的穿越情節,比如用上了漢朝的紙和秦朝的毛筆,較不得真。我也試舉一二些中醫相關有趣的情節,不為吹毛求疵,只為供看官新春佳節閑來一樂,順便學點中醫常識。

節一

有次趙王被下了過量的半夏導致昏迷不醒,口舌生瘡。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重量單位他們爭論幾錢半夏可以讓人中毒,可惜了,那時候沒有錢這個單位,秦統一度量衡前各國都沒有,統一之後,「兩」以下的單位是銖,一斤十六兩,一兩二十四銖。

1981年出土的一套完整的漢代度量衡,和中醫有關的部分與現代計量單位的換算是:

1 斤 = 16 兩 = 248 克

= 液體250 毫升

1 兩 = 24 銖 = 15.625 克

1 斗 = 10 升 = 2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中醫學院的課本讓人很無奈,前面清清楚楚列出了上表的換算,但在介紹《傷寒論》用藥劑量時,還是老一套,《傷寒論》一兩,現代用一錢,再約等於3克,一下子縮水五倍。葯不達量,如何治病?

即便如此,現代許多中醫一看到麻黃附子細辛還說是虎狼之葯,用量相對原方比例再次縮水。同樣遭遇的還有吳茱萸和半夏。

半夏是當代中醫的一根刺。隨便羅列個《傷寒論》的方子,葛根加半夏湯(葛根四兩,麻黃三兩,甘草二兩,芍藥二兩,桂枝二兩,生薑二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這裡半夏用量半升,換算過來大概是65克,相當於劇中討論的20多錢。按劇中的邏輯,能把趙王毒死七八次,這就是當代中醫對半夏的認知,除了毒,還是毒,畏之如虎狼。你去藥店抓藥,首先抓不到生半夏,即使是在我眼裡毫無意義的制半夏,超過12克,也是沒人敢給你。方子少一味葯,如何治病?

過去的推文我提到過,中醫湯藥本來就是用毒治病,中醫認為的毒就是藥物的偏性,來彌補人的偏性(直通車:

葯食同源,你補對了嗎?

)。生半夏確實有毒,我親口嘗過,從喉嚨到胃都很難受,簡直生不如死,但煎藥半小時以上就沒有任何感覺,因此,仲景在半夏後面就是簡單一個字——洗。把生半夏外面的滑膜洗了,就可以入葯了,沒有任何安全問題,不可人云亦云。

我認為這是識別好中醫的一大標誌。談麻黃附子細辛吳茱萸半夏色變的,一定不是好中醫,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嘗試過就下結論。

情節二

瓊華公主水土不服,自行喝二煎藥導致病情加重。

現在幾乎所有的患者都認為藥物應該二煎,特別珍惜藥物的,甚至會三煎。就連醫生都會告訴患者,把一煎二煎混合,分兩次服用。

其實,古中醫從來沒有二煎這件事,二煎的葯,根本就不是原先的方子了。仍然舉我最喜愛的桂枝湯方,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即便你不懂藥物,也可以想像,經過半小時的煎煮,每一味葯煮出的成分比例必定是不一樣的,假如桂枝,芍藥,甘草各煮出60%,生薑煮出90%,大棗煮出50%,再煎一遍,所有的比例就會完全不同,那還是原來的方子嗎?既然不是原來的方子,那還要劑量作甚?只要開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就好了,具體劑量讓抓藥的人隨便發揮就好。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桂枝湯的適應症和桂枝加桂湯的適應症完全不同,後者治療奔豚,而成分完全一致,只不過桂枝加了二兩而已。二兩之差,效用天壤之別。現在的葯都去煎上兩遍再混合,一方面遵《傷寒論》為經,一方面卻不按原方比例用藥,如何治病?

待我再多看幾集,如果還有值得寫的內容,找機會再寫。

? END ?

圖文編輯:念姐

原創心血,轉載請務必聯繫本號。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念處學堂 的精彩文章:

催婚:年齡再大,也不要將就結婚

TAG:大念處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