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時尚真得會一去不復返?那就來瞧瞧這些常見且被忽視的傳統

時尚真得會一去不復返?那就來瞧瞧這些常見且被忽視的傳統

大部分人已經步入春節假期,並沉醉於春節年味。春節是我們傳統節日中最為隆重的大節,半數的人崇尚傳統,半數的人視為平常。在這平常而又傳統的節日里,突然想述述昨日之傳統與今日之時尚的」前世與今生「。

法國哲學家法郎士曾說過「假如我死後百年,要想了解未來,還能在書林中挑選,你猜我將選什麼?-我會直接選一本好的時裝雜誌,看看我身後一個世紀婦女的著裝,她們的想像力所告訴我的有關未來人類的知識將比所有的哲學家、小說家、傳教士或科學家還多。」誰說不是呢!傳統沉積著歷史,見證了歲月;時尚充滿了易變、跳動,它就像煙花,雖絢麗多彩但轉瞬即逝。傳統是時尚取之不盡的「源泉」,時尚是傳統的趨勢「指南」。時尚的發展總是一次次從傳統汲取後,去完成一次次蛻變與華麗,它們之間不停地轉換、更迭。為了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審美需求,愉悅人們的精神,不斷創造出新的時尚,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精品成為經典,反之則被載入歷史文化檔案成為傳統俗物。隨時間的洗禮,檔案里的傳統俗物又被作為「新鮮血液」再創時尚。

革新不斷在質疑既定的傳統,不斷在隔合跨時代、跨文化、跨地域的生活方式。傳統是一種長期的風俗或信仰代代相傳,革新即是創新,是對已有的東西進行更改。中國現今的時尚大部分被西化。如果沒有法國時裝設計師保羅波烈的打破,女性今天可能不會穿褲子,仍然以裙為主;如果不是瑪莉官(Mary Quant),也許不會出現迷你裙;麥當娜如果在80年代沒有將內衣作為外衣穿,那麼現在也不會流行各種款式的內衣外穿;沒有西部牛仔,或許牛仔類的產品不會這麼經典又風靡...

過度迷戀於傳統很容易導致文化的停滯並且並阻礙社會和經濟上的進步,創新是不斷消滅傳統的一種驅動。沒有傳統,就不存在革新。拋棄傳統可能導致文化去個體化(去個體化指群體中個人喪失其同一性和責任感的一種現象,導致個人做出在正常單獨條件下不會做的事情),而挖掘和復興各方面傳統則會帶來創新。

中國傳統風

中國傳統服裝有著幾千年的東方情懷與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多重傳統文化為底蘊。在內斂而含蓄的寬衣博帶下,講究《易傳》古典哲學思想之「天人合一」,即人和衣的和諧,人與衣之間有著足夠的空間。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也極深影響著中國古代傳統服飾的發展和變化。就比如「禮」的文化,張愛玲在《更衣記》中描述「歷史上記載的聳人聽聞的美德——譬如說,一隻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將它砍掉——雖然博得普遍的讚歎,知識階級對之總隱隱地覺得有點遺憾,因為一個女人不該吸引過度的注意;任是鐵錚錚的名字,掛在千萬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氣里生了銹。女人要想出眾一點,連這樣堂而皇之的途徑都有人反對,何況奇裝異服,自然那更是傷風敗俗了。」

中國傳統時尚總有說不完的話嘮,不過按古詩詞句大概總結了以下不同時代的傳統時尚。(參考自《傳統時尚》)

先秦-「垂衣裳而天下治」

有這麼一個傳說,說中國古代最早的時尚設計師是黃帝。來自於最常被提及的《周易繫辭》中那句「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意思是依照衣裳各主要部位的名稱設職位使天下得到治理,衣裳的部位名稱又喻有統紿者;「蓋取諸乾坤」表明了我們古時華夏服飾超出了遮羞禦寒的實用,且承載先民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並衍生出政治哲學思想。故而以上衣下裳來統一服飾文化。

秦漢-「美人贈我貂襜褕」

「美人贈我貂襜褕」是取自詩人張衡的《四愁詩》,貂是貂裘,用貂的毛皮製作的衣服;「襜褕」是古時較長的單衣,深衣直裾,深衣是把衣與裳連在一起包裹著身體,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皇帝制度的封建時代時,服裝便以深衣為主。

魏晉南北朝-「廣袖拂紅塵」

魏晉南北時期,是一個戰亂頻頻的時期,這時期的佛教與道教的興起,打破了以往儒家一統天下。那時期的服裝風格也因此產生了重大變化,服飾更多樣化了。南梁簡文帝《小垂手》「...且復小垂手,廣袖拂紅塵..."使原來深衣產生:上寬下尖,層層疊疊,並在圍裳中裝飾了數條飄帶。

隋唐-「慢束羅裙半露胸」

北周權臣楊堅結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改朝為隋。但在服飾上並沒有大區別,唯一區別是將裙束在衣外並將腰位抬高。直到唐朝,才開始有了中國封建史上最為時尚的古「巴黎」之稱。詩人周濆的《逢鄰女》中「慢束羅裙半露胸」寫出了唐朝時女性衣著開放的時尚巔峰期。

宋代-「長愁羅襪凌波去"

宋代的理學具有較高地位,世稱有「程朱學派」,程是北宋的程顥和程頤兩兄弟建立的理學,他們認為人們應「去人慾,存天理」;朱是南宋理學家朱熹,他要求人們遵從三綱王常的封建道德。鑒於理學的推崇,服飾從款式到顏色便有嚴格的界定規範。蘇東坡的《菩薩蠻》「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這一句特寫了侍妓或歌妓輕飄的步姿。「長愁羅襪凌波去」滲透著小腳美的審美觀,那時婦女的鞋秀氣。小腳美有人說起源於唐朝,盛行於宋朝。蘇東坡這首同時也在暗喻著對宋朝時纏足的不滿。

元朝-峨峨然者名罟罟

元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統紿者為主的政權時代。在服飾上具有女真族民族特色與風格。冠是主要的特色,在《析津志輯佚風俗》中「峨峨然者名罟罟」中的罟罟也叫姑姑冠,是貴族婦女所戴的冠,上廣下狹的高大帽頂。

明代-"雙鬟短袖慚人見"

當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起明朝的第一件事就是頒布以唐宋制服制度為楷模的服飾,而且服飾制度也有了很多限定,普通百姓以淡雅為主。明代大臣楊士奇關於一幅湖上風俗畫的詩《發淮安》中「雙鬟短袖慚人見」是描繪船上的小姑娘頭扎兩個髮髻,穿著短袖衫,見有人來,似乎有點害羞。

清代-一朝自有一朝度

到清朝時期,實行「剃髮易服」的政策,深衣成了瓦解冰銷的漢服時尚遺產,旗裝成了改朝換代後統一的袍式服裝。

民國-錦袍素雅身段嬌

民國時代受西方影響也衍生出國際慣稱的中國風--旗袍。

其他國家有趣且獨特的傳統時尚,也是我們相互學習借鑒的因子。以下例舉些最有特色也是國際時尚一直在效仿傳統,後續如有其他特色將再補上。

奧地利-少女裝(Dirndl)

奧地利傳統的少女裝不僅是鄉村生活中的實用品,而且對穿這種服裝的個體也有著象徵的意義。這種傳統服裝在德國是針對年齡較大女性一種流行的服裝之一。這種傳統服裝最顯著的特點是能過系圍裙的打結方式,可用於顯示穿著者的婚姻狀況。

不丹-果(Gho)袍

不丹,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屬青藏高原南底)。在這個王國,如果在政府辦公室或是教育機構工作,他們必須穿民族傳統服飾。 男士也有義務在國家慶典和婚禮等家庭活動等正式場合穿著民族服裝。不丹女身穿齊腳踝的「基拉」(Kira)裙;男性穿一種上身寬衣肥袖名為「果」(Gho)的傳統長袍,挽起雪白整齊的袖口,長至齊膝的裙,然後配雙長筒襪。據當地人說,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把東西往衣袖裡一塞,用手捏住袖口,裡面的東西就不會掉出來。男裝上沒有扣子,也沒有兜,只是用一根寬腰帶束緊衣服,形成了不丹男子的「開闊的胸懷」。他們這種傳統服裝是17世紀由不丹創始者夏仲·阿旺南傑推出,旨在為不丹人民提供獨特的身份 -能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被認出。 其他配飾如真絲圍巾或腰帶可以用來顯示個人的身份或標記特殊場合。

智利-斗篷

哥倫比亞-寬邊帽( Sombrero Vueltiao)

它是以黑白色和單色幾何設計著稱,讓人佩服的是旅行者易摺疊入袋(衣服上的口袋)的實用品,是世界上最方便的時尚配件之一。它的材質是來自該地區生長的一種 Gynerium Sagittatum甘蔗製成。

法國-貝雷帽

一些考古學家發現在青銅器時代有類似風格的貝雷帽。但貝雷帽成為法國軍用頭飾的時尚宣言是始於19世紀。

德國-皮短褲(Lederhosen)

這皮短褲常被世界各地作為有趣的Cosplay裝。但這個曾經是德國一個嚴肅的傳統服裝,是為那些一整天艱苦的體力勞動者而設計,具有堅韌而富有彈性的工人階級的象徵。如今,除了Cosplay裝外,在德國一些慶典與節日作為傳統休閑服,比如說啤酒節。

日本-和服(Kimono)

Kimono(著物),簡單地說法」可穿物「。用色彩組合來描繪一個武士家族、政治隊級或是穿者的品德。比如說紅色代表魅力與激情,紫色代表始終不渝的愛。

摩洛哥-拖鞋Babouches

在2016年的時尚趨勢中,它是流行元素之一。還記得曾經有一陣幾乎所有款式的鞋子流行無後根的風潮,靈感就是汲取自這摩洛哥的這傳統時尚單品。

荷蘭-木鞋Clogs

為什麼是木鞋?除了保暖外,一旦陳舊或磨損時易處理- 直接作為柴火燒。

奈及利亞-蓋萊頭巾(Gele)

Gele是奈及利亞一種傳統的女性頭飾,對她們而言,它是一種時尚宣言。可以使用各種亮麗的顏色裝飾,越大越顯得時髦。去年有一陣在Ins上流行過這頭飾,大概就是在模仿這種傳統頭巾。

挪威-布納德(Bunad)

布納德源於19世紀浪漫主義運動,德國、丹麥及挪威等歐洲國家對原始文化崇尚,引發了歐洲部分地區的民間流行服飾,從而衍生出挪威人傳統的服裝Bunad.所以Bunad這詞包含了傳統與鄉村民俗,依照穿著場合與起源,超過200多種不同風格。

俄羅斯-耳毛帽(Ushanka)

Unshanka音譯於俄語 уша?нка,來源於音譯у?ши的ushi,中文譯為耳朵。這是滑雪時為了保護頭部而產生耳毛帽。它是由優質的羊皮和麝香皮製成,在高度寒冷霜凍的條件下是極佳的保暖品。據時尚界流行趨勢顯示,它是今年流行元素之一。

蘇格蘭-褶襇短裙(Kilt)

土耳其-寬鬆長褲(Salvar)

Salvar來自土耳其語,一種無階級、無政治、無地位傳統腳踝收緊的寬鬆褲,任何人都可以穿。除了當地傳統著裝外,也常被在炎熱天氣里作為背包客旅行當地的選擇品。看到它也讓人聯想到了童話故事裡的阿拉丁

越南-箬笠(Conical Hat)

箬笠又稱斗笠,越南人稱為」Nonla"。它已成為越南農民標起性的頭飾。時裝界紛紛都在效仿這種東方元素,像設計師品牌KTZ,Shiaparelli,Dimaneu及Alberta Ferretti等。記憶猶新中,時尚博主Sussie Lau在2018年秋冬高定秀的時裝周裝扮成越南傳統風格樣,讓人感覺到東方的韻味。

本文由」忘了跡「原創編輯,請經許可轉載並標明出處!

寧是時尚知曉者,也不做時尚迷糊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了跡 的精彩文章:

據說時裝周面臨著「死樣活氣」,到底怎麼了?

TAG:忘了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