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軍為何沒大量裝備G-43半自動步槍
德軍裝備的G43、與蘇軍裝備的STV-40以及美軍裝備的M-1加蘭得,是戰時真正投入實戰的三把半自動步槍,並稱二戰全球三大半自動步槍,在槍械發展史上是上了排行榜的,堪稱二戰一把著名的槍械,但和蘇軍的STV-40一樣,由於裝備數量少等原因,其知名度遠遠落後於美軍的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
(德G41半自動步槍)
原本G-43能在戰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只可惜此槍有點生不逢時,恰好遇到德軍開始裝備MP-44突擊(自動)步槍,由於在400米有效射程內,30發彈匣供彈的MP-44火力全覆蓋有效射程僅100餘米的蘇軍波波沙41/43衝鋒槍,因此德軍工開始全力生產並裝備MP-44突擊(自動)步槍。
(蘇STV-40半自動步槍)
至戰爭結束,G43包括其前身G41兩把10發彈匣供彈的半自動步槍,加一起裝備數量也只有30-40萬把,相比較量產將近1500萬把的毛瑟98K栓動步槍,120萬支MP-38/40衝鋒槍,G43半自動步槍的裝備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戰爭進程毫無影響,影響了G43在戰場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風頭被美軍步兵差不多人手一把的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所遠遠蓋過。
(德MP-44突擊(自動)步槍)
G43,採用10發彈匣供彈,其實比美軍M-1加蘭得8發漏夾供彈更為先進,而且容彈量也更高,全槍含彈匣和10發子彈,重4.7公斤也比M-1輕,總體上G-43 比M-1火力猛,有效射程800米,也要高於M-1,性能比M-1更優異。
綜上,作為一把性能優異的半自動步槍,G-43未能大量生產裝備的原因,德軍步兵班是以MG-34/42通用機槍為核心,而展開所有步兵戰術,5發栓動的毛瑟98K步槍作為前線精準射擊槍械,一把MP-38/40衝鋒槍作為近距離火力支援,此其一。
(美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
其二,由於G-41半自動步槍研發成功時,儘管採用了10發彈匣供彈,但其供彈卻非常麻煩,不是10發彈匣整體插上就可以了,而是一隻空彈匣永遠插在槍身上,子彈是2隻5發彈夾從槍身上方壓進彈匣,由於供彈麻煩,德國前線步兵拒絕使用G-41半自動步槍,導致半自動步槍在軍界的名聲不佳。
(德G-43半自動步槍)
其三,從前線繳獲了蘇軍的STV-40半自動步槍,德國軍工才採用蘇軍的10發彈匣整體供彈形式,改進的槍械被命名為G-43半自動步槍,當正式投入東線戰場時,MP-44突擊(自動)步槍的前身SGT-44已經在東線德軍部隊試用,深受德軍官兵的歡迎,對栓動步槍情有獨鐘的希特勒終於同意大量生產定型命名為MP-44的突擊步槍,因此影響了G-43半自動步槍的產量,且相對於G-43,德軍官兵更願使用火力強大的MP-44突擊步槍。


※即便二戰德國研發出了原子彈也無法扭轉敗局
※很長時間中國步槍選擇了7.92毫米口徑
TAG:國平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