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死後日本人用遺體的一部分,做了件東西,如今是中國一級文物

魯迅死後日本人用遺體的一部分,做了件東西,如今是中國一級文物

在新中國成立後,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座個人的紀念館,誰能有如此高的聲望和功勛,成為新中國第一座個人紀念館的主人呢?

此人就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魯迅紀念館建的很是樸實,像是一個雙層的庭院,在館中存放這魯迅生前的一些生活用品,衣服、毛巾等等,比較多的是寫作手稿。

出人意料的是,在這座個人的紀念中,竟然還有一件國寶,也就是專業所說的一級國家文物,這件東西也被稱為魯迅紀念館的鎮館之寶。

這件國寶並非什麼金銀古玩,也並非是魯迅的手稿遺物,而是一具面模,注意,這可不是敷臉的面膜,而是面部輪廓的石膏面模。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就是普通的石膏面模嗎?怎麼就成為了文物呢?這還得從這個面模的特殊性說起,這背後的故事鮮為人知。

1936年年初,上海的嚴寒讓魯迅身體更加衰弱,時至6月,魯迅的病情依然沒有好轉,魯迅依然不停的寫著日記,進行著創作,挨到了10月,最終於17日病逝。

以魯迅在當時中國的地方,他的去世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就連一些目不識丁的普通百姓,也都為他哀悼,人們想留下一些東西來紀念魯迅。

於是有人建議把魯迅的面容保留下來,這個任務落到了魯迅的日本好友奧田杏花身上,此人是在得知魯迅去世後迅速趕來,根據眾人的要求,進行面模製作。

用凡士林和白色石膏結合,均勻的敷在了魯迅的臉上,由於手工精湛,面模上的皮膚肌理都如同真實的一般,面模上的鬍鬚和眉毛,都取自魯迅遺體上的毛髮。

之所以這個面模如此珍貴,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它是魯迅遺體的一部分製成的,面模製成之後,奧田杏花把面模交給了中國人,一直保存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家故事 的精彩文章:

她是毛主席的雙重親家,工作一點也不體面,她卻幹了一輩子
林彪的兒子要結婚,葉群在全國選美,毛主席得知說了5個字

TAG:獨家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