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流水的皇帝鐵打的馮道,歷經四朝十帝王,始終擔任宰相之位

流水的皇帝鐵打的馮道,歷經四朝十帝王,始終擔任宰相之位

流水的皇帝鐵打的馮道,歷經四朝十帝王,始終擔任宰相之位

五代十國時期的馮道就因多次變節,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沒有節操的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毫無節操的文人,卻能在五代的亂世中屢獲高位,成為那個時代官場的不倒翁。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宰相。馮道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庄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五代十國期間,那時候的政局極度混亂,社會動蕩不安,短短五十多年中,朝代五經更替,皇位十五次易主。皇帝大多行武出生,靠政變起家,做事粗魯,性格暴戾,行為怪誕,為了皇位不擇手段,馮道就生活在這樣個亂世。他先後事四姓十位皇帝,而且均能獲得祿位,馮道能在如此的亂世中遊刃有餘,不只是缺少節操,善於見風使舵、溜須拍馬,更主要的是他有超強的應對和變通能力,尤其是對時事的判斷和人物性格、心理的揣測。後世史學家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在五代時期卻有「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的聲望。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越演越烈,各路節度使擁兵自重,彼此之間混戰不休。馮道初為幽州劉守光的參軍幕僚。劉守光兵敗後,馮道又投靠了大宦官、監河東軍張承業。馮道文人出身,精通文學,因此在張承業的推薦下,他又開始侍奉晉主李存勖,任河東節度使書記,隨著李存勖建後唐、稱皇帝,馮道被封為戶部侍郎,還成為翰林學士。到了後唐明宗時,馮道又做到了後唐宰相一職。文人出身的馮道,不僅學問淵博深厚,他還特別會利用自己的學問奉承主子,迎合聖意,博得皇帝們的歡心。

馮道的名聲是後唐的皇帝李嗣源提拔起來的,李嗣源是位勤政愛民的皇帝,雖然是沙陀武夫出身,但對文化人很是尊重。一天李嗣源問馮道現在農民的日子過得咋樣?馮道脫口而出一首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李嗣源聽後被內心深深地觸動了,感慨良久,當即命人把這首詩寫在寢殿屏風上,他好能時常看到以提醒自己千萬要善待百姓。

馮道任過文武兩類官職,出征駐紮時,他主動住沒有桌子和床席的茅草屋,晚上就睡在喂馬用的乾草上。他用自己的俸祿備辦飲食,與士兵們同鍋吃飯。有的領將把掠搶的美女送來討好,他一概推辭,實在推不脫的,便安排住在其他房間,然後再尋訪她們的主人將其送還。有人搞馮道的惡作劇,牽只驢頭上掛著寫有馮道二字牌子的驢子到市埸去出售。馮道得到親信的稟報,毫不生氣,只是平淡地說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這可能是有人在為驢找尋失主,用不著大驚小怪。不悲不喜,有容乃大,馮道確實有點容忍別人的水準。馮道不管給那個國家那個帝王效力,從來不「心在曹營心在漢」,都是盡職盡責,兢兢業業的。

歐陽修在《新五代史·雜傳》中,對馮道作誅心之論,所持理由是忠臣不事二主。馮道事四朝十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沒有一點兒廉恥,說白了就是一個「政治娼妓」。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亦持此議論。宋代王安石、蘇軾和明代李贄等人,認為馮道處在那個非常的歷史時期,一生不色不財,努力為民做好事,總是勸導帝王開明勤政,則是讚揚和肯定他。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影響了後世人對馮道的認識。使馮道成為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馮道一生行事,具有清廉、勤勉、豁達的特點,能夠包容仇人、感化仇人,甚至包容敵人、感化敵人。其詩最後兩句清楚地表明了他的信仰追求:自己只要心地好,站得正,思想行為光明磊落,那麼就是在一群野獸當中,也可以屹然而立,不怕被野獸吃掉。

後周顯德元年72歲的馮道病逝後,朝廷追封瀛王,謚號文懿。他出殯時,不少老百姓自發為其送行,紙錢灰堆積了數寸之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茄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和珅:古往今來獨一人,身家比國庫都多,他是怎麼得來這麼多錢的

TAG:番茄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