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是院子名曰「靜園」,地處安徽黃山,風景優美秀麗,周圍是自然生長的大片松林。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之前,這裡是一幢帶有徽派特色的房子,由於業主是北方人,他希望庭院能在徽派風格的基礎上帶有北方的特色,他請來了來自西安的設計師逯傑、程如夫婦。整個項目從設計、營造到完工,歷時三年半。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小院坐落在一個山坡上,推門而入,茂密的古松迎面而來,正對麵灰瓦白牆的建築是一個廊道,廊道旁是一個柴門,柴門後隱現一間小屋。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小屋是個茶室,取名「見山」,供人靜默沉思。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從茶室出來,繞過廊道,即是長長的連廊,圓窗內即為主人的客廳。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伴著淙淙的泉水,走到連廊拐彎處,朝下一看就是「飛瀑流泉」。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往前直走,這便是主人客廳家的入戶門了。因為是依坡而建,房子總共有三層,此為二層。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客廳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通透的窗將大自然的陽光、美景彷彿全部吸納進來,主人坐在沙發上,便可欣賞茂林修竹,楓葉流丹,更能看到客從何方來。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下一層是主人的茶室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茶室四周芭蕉掩映,松竹交翠,不出房門,就能享明月、清風。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書房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三層為主人的卧室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卧室內以榻榻米為地材,鋪滿全屋,頂部唐式花格兼做照明,開大玻璃窗,屋外開半圓牆洞,讓屋外松景盡收眼底。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月色中,站在寬闊的露台上,憑欄而望,靜寂的松林中只聽得到潺潺的水聲。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清晨,陽光灑在院內,看蒼松挺拔,聽鳥叫蟲鳴。王維有詩:「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大概就是這般模樣吧。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是我們職業生涯中,花費時間最長,耗費心血最多的一個項目。」據逯傑和程如介紹,這個院子依山傍水,周圍的原始風貌保持得非常好,院內更有50顆古松,所以設計的重點就是要讓房屋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其精髓就是設計庭院。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家有一庭』才為家庭。自古以來,庭院就是修身養性之所在,是安頓生命和承載精神的場所,它是自然的,也有自由的。」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我們請來了日本造園師尾前博正一起合作。他說,院子的名稱有『靜』字,如果院中有水,就是動靜結合。由於從院門進來是一個長長的陡坡,如果引一眼山泉從最高的陡坡處流下,就會形成傾瀉而下的瀑布,這不在院內就實現了『聽泉』『觀瀑』嗎?」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根據尾前老師的建議,我們採用了南京的河灘石。設計中架廊,取水生瀑,這樣山石的高處接著二樓連廊,飛瀑流泉的景緻則直接對著一樓的茶室。在疊石築山的過程中,盡量減少人工拼疊的痕迹,讓『新來』的山水儘可能符合自然界規律。」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如果室外造景追求的是『自然而然』,針對這套房子,我們做得最多的就是『改窗』『改門』。」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面牆原本是照壁,改造後成了客廳的一面牆,原來的半窗改成狀如滿月、引人遐思的圓形窗。」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書房內設計一個豎條窗,夜晚,讓暮色下的松枝能夠映入屋內。」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白天,陽光灑滿條案,屋外的松林通過波斯風味的榆木唐窗『照』進了房間,與豎條窗外的松樹在書房裡『相會』。」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幾乎每一個空間,我們對門窗都進行了改造和設計,但希望營造出的感受不是苛意的,而是順應自然、融於自然,人置身其中始終舒服、自在。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在整個庭院中,也有我們『苛意』追尋的風格、追尋的物:從戶外的木製廊道、扶手護欄,再到茶室、卧室、客廳的燈、窗、頂等皆取唐風,希望『徽風加唐韻』的組合能夠帶來新意。」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為給茶室覓得擁有唐風的老門,我們幾乎跑遍安徽,找尋半年多,最後從徽州收到老傢具,將其拼接做成木屋。」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在選擇石的過程中,除了就地取材,我們還從江蘇、安徽等地遍選龜紋石、河灘石、花崗石等,整個項目僅石材就用了200噸。也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竟然尋得樣貌奇似烏龜的石頭,這塊『烏龜』放在客廳做墊腳石,令業主驚嘆不已。」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這個項目能夠順利建造,還得益於徽州當地一批老工匠,他們幹活依靠的是口傳心授,和現代蓋樓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是這些工匠,庭院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模樣。在入戶玄關處『觀雲』的上方,特意擺放了徽派建築特有的「冬瓜梁」,以表示對老工匠的敬意。」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在靜園,陳列著不少舊物,在我們眼裡,那些樸實無華的老物、老器是可愛、溫暖的。它們實用堅固,遵循自然之道, 如同老匠人一樣,不斷帶給我們新知甚至真諦。」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三年多的時間,原本在原始松林里「藏」著的房子,變成了處處可享山水之怡,林泉之趣的「唐式庭院」。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在這個過程中,十分感謝業主的信任,他很尊重我們提出的方案,並且給予了充分的自由,讓我們可以全心、全力去創作!」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2018年9月,『靜園』獲得第12屆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雙年展『金獎』,這份榮譽離不開業主的支持,也離不開黃山那片凈土和那些技藝純熟、心神專註的老匠人們。」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做設計二十多年了,之前很長時間,並不清楚為什麼做設計和設計的意義,總是以好看、流行為標準,後來才開始思考,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結果發現自己只是掌握了一點流行的小技法而已。

書畫講究『師法古人』,就是說要將自己『沉』下去,取法乎上,而後才有可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書畫如此,設計亦如此。我們後來在日本深入學習唐式建築,才明白傳承並非想像的那樣簡單,更不要說創新了。」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古人亦講『師法自然』,『自然』即是規律,在園林設計中,山、水、洞、澗等景象因素的組合,講究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同時,庭院又是舒展情懷、寄放精神的地方,它需要『個性』,但是這份『個性』要和自然平等、親和,並且不著痕迹地彼此相融。」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知道並不代表了解,了解並不代表行動。整個項目我們參與了大部分的施工過程,更加明白『知易行難』,只有實際去做才能有感受,有心得!」

這對設計師夫婦花3年半在原始松林里建了個院子,院里有200噸石頭

「三年半建設『靜園』的時間,我們發覺很多東西並不是自己之前預想的,比如尋找石頭、植物的過程,尋找庭院與空間關係的過程,尋找人與自然對話的那個最佳的點的過程……都是一種感知的力量,而這正是設計師應該關注和挖掘的地方,這也是這個項目帶給我們最深的體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