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晚期景德鎮御窯瓷器有何特點?

明晚期景德鎮御窯瓷器有何特點?

明代晚期是社會劇烈變革時期,而制瓷業方面,景德鎮御窯瓷器燒造總體表現為產量空前大增、造型更加繁多、大件器物增多、胎體趨於厚重、工藝略顯粗糙、裝飾愈加繁縟、色彩流行華麗等。民窯瓷器產量和質量則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官搭民燒」制度普遍實行。

明嘉靖?澆黃地礬紅彩海水雲龍紋蓋罐及款識

然而「無所不貪」的風氣——盲目追求數量及特異器形,致使景德鎮御器廠走向衰落,最終於萬曆三十六年停燒。明代嘉靖、隆慶、萬曆三朝,處於明代社會晚期,歷時九十九年,橫跨十六、十七世紀。

明嘉靖?澆黃地綠彩錐拱嬰戲圖碗及款識

在中國,這一時期啟蒙思想開啟,市井文化達到巔峰。經濟方面,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如《金瓶梅》、《西遊記》、《牡丹亭》,中醫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等相繼問世,政治家楊廷和、張居正,以及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楊慎等均誕生或活躍於這一時期。

明嘉靖?白地礬紅彩雲龍紋碗

明嘉靖?白地礬紅彩雲龍紋碗款識

制瓷業方面,景德鎮御窯瓷器燒造在經過正德朝的承前啟後,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御窯瓷器總體呈現出以下特點:產量空前大增、造型更加繁多、大件器物增多、胎體趨於厚重、工藝略顯粗糙、裝飾愈加繁縟、色彩華麗奪目等。至萬曆三十六年,隨著明代統治的日漸衰朽,景德鎮御器廠終於壽終正寢。但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海外貿易的迅速擴張,國內民間和海外對瓷器的需求空前高漲,促使民營瓷業不斷改進生產技術,產量和質量皆有很大提高。民間窯場除了大量燒造供國內外各階層使用的瓷器外,還要搭燒御器廠臨時交辦的御用瓷器。加之這一時期御器廠內部管理混亂,致使對外嚴格保密的生產技術外泄,甚至描畫青花瓷器專用的青料被盜,都進一步刺激了民營瓷業的發展和產品質量的提高。

明嘉靖?祭藍地凸花五彩折枝梅花紋蒜頭瓶

嘉靖朝御窯瓷器

正德十六年,年僅三十一歲的明武宗朱厚照崩於西苑之豹房。因朱厚照一生無子女,其弟亦早年夭折,孝宗(明弘治皇帝朱祐樘)一系選不出嗣君。於是,輪到孝宗皇帝四弟朱祐杬一系。朱祐杬有二子,長子出生五日即亡,次子朱厚熜成為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由此,十五歲的朱厚熜即皇帝位,成為明代第十一位皇帝,定年號為「嘉靖」,以翌年為嘉靖元年。

明嘉靖?澆黃釉高足碗

在嘉靖即位之初,便在以楊廷和為首輔的內閣佐理下,針對正德朝弊政採取懲治江彬、錢寧等宦官以及開放言路、清查莊田等措施,以撥亂反正、重振人心,開創了明代社會發展的新局面。然而隨著「大禮儀」之爭(即針對如何崇祀其本生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稱號之爭論)的出現和持續,加之嘉靖二十一年的宮變後,嘉靖皇帝搬出後宮住進西苑,從此不再上朝,卻對道教日益崇信,且大興土木、殺戮諫諍之臣,朝野政風日下,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由此帶來的橫徵暴斂,百姓賦稅益重,致使嘉靖晚期社會危機四伏。而明世宗於嘉靖四十五年六十歲時崩於乾清宮,雖然屬於明代活的歲數第三長的皇帝,但算不上長壽——更不用說長生不老了。

原文作者:呂成龍(作者系: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所長)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2月刊《明代嘉靖、隆慶、萬曆朝——景德鎮御窯瓷器簡述(上)》(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古琴曲黑膠唱片:發行量極少卻永不過時的經典音樂!
愛江山也愛美人:一代帝王的痴情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