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離別詞,最後12個字含蓄至極,令人回味無窮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離別詞,最後12個字含蓄至極,令人回味無窮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軾對杭州的感情就不用說了,他把杭州比作第二故鄉,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一句千古流傳。而對於蘇州,他曾三過那裡,也留下了千古名詞。這是哪一首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離別詞,最後12個字含蓄至極,令人回味無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蘇州

阮郎歸 蘇州席上作

一年三度過蘇台。清尊長是開。佳人相問苦相猜。這回來不來。

情未盡,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誰栽。劉郎雙鬢衰。

當時是熙寧七年1074年的十月,他從杭州離開要去密州,中途經過蘇州,老朋友當時的太守王誨設宴款待,讓歌伎求他寫一首詞,他很感動,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阮郎歸》。


一年三度過蘇台。

蘇台是哪呢?


蘇台即姑蘇台。又名胥台。在蘇州西南的姑蘇山上。相傳為春秋時吳王闔廬所築,夫差於台上立春宵宮,作長夜之飲。 又因蘇台地處蘇州,故亦用以借指蘇州。

一年三度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熙寧六年也就是1073年11月,蘇軾受太守指派,曾到常潤蘇秀等州賑濟饑民。十二月到的蘇州。而在1074年的5月末他又來到這裡,而現在這是第三次了。看來蘇軾和蘇州也是很有緣分的。他游過虎丘寺,寫下了青蓋紅旗映玉山,新詩小草落玄泉。風流使者人爭看,知有真娘立道邊。他與劉孝叔去見王誨,寫道,林空答清唱,潭凈寫衰容。歸去瑤台路,還應月下逢。他還寫地江神子,寄我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清尊長是開

清尊就是酒器。這裡借指清酒。唐王勃《寒夜思》也說:「復此遙相思,清尊湛芳淥。」還有唐朝的皇甫冉《曾山送別詩》:「凄凄遊子苦飄蓬,明月清罇祇暫同。」宋曾鞏《戲呈休文屯田》有詩:「縱無供帳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閒燕。」清尊是用來開的。我們看唐代柳宗元的《飲酒》裡面說,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意思是早晨起來深感缺少樂趣,離座而起打開清酒一樽。這裡寫出了太守王誨的盛情。他知道我喜歡喝酒,所以總是好酒款待。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離別詞,最後12個字含蓄至極,令人回味無窮

蘇州


佳人相問苦相猜

有酒有菜,免不了有歌伎歌舞做樂,這也是宋朝官場的習俗,當然也會有文人詩詞相和。佳人指貌美的女子。相問,意思就是詢問。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有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意思是:洛陽的親朋好友如今問起了我,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就像玉壺裡的冰塊一樣清雅、純潔。而接下來相猜就是彼此猜疑。 唐朝杜甫 在《三絕句》中有:「門外鸕鶿久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這裡的意思是歌伎相互之間猜蘇軾到底還會來會來呢?誰猜的對呢?所以接下來說,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離別詞,最後12個字含蓄至極,令人回味無窮

蘇軾


這回來不來

回在這裡的意思是還,返回。唐朝有李白《望天門山》碧水東流至此回。還有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歌伎們當時都有想這個問題,他的心思誰會猜對呢?可是又怎麼能不來呢?因為這裡有蘇軾的老朋友呢,友誼情深呀。


情未盡,老先催

這當然是與太守的情了。太守王誨,字規甫,今河北正定人。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在神宗熙寧三年(即1071)為群牧判官,四年,為司勛郎中、度支判官。1074年知蘇州。1075年去職。蘇軾曾做詩《次韻王誨夜坐》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離別詞,最後12個字含蓄至極,令人回味無窮

蘇軾

愛君東閣能延客,顧我閑官不計員。

策杖頻過知未厭,卜居相近豈辭遷。

莫將詩句驚搖落,漸喜樽罍省撲緣。

待約月明池上宿,夜深同看水中天。

老先催是什麼意思呢?宋代詞人晏殊在他的《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中說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意思是時光只知道每時每刻催人變老,卻並不理解人世間的多情,你看那長亭送別時,傷心的淚水滴到衣衫上,連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卻煩惱。時光有什麼用呢,他只會留下人慢慢變老的痕迹。在這裡,蘇軾在感慨時光的易逝。不知覺中自己已經老了。其實他這年才38歲。他禁不住在慨嘆,


人生真可咍

這出自屈原《九章》行不群以巔越兮,又眾兆之所咍。那咍是什麼意思呢?王逸說,咍,笑也。楚人謂相調笑曰咍。韓愈說,前隨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歡咍。唐朝崔道融說江村買一醉,破淚卻成咍。就是笑的意思。這句意思是說,人生真可笑呀。他笑的無奈吧,人生易老天難才能老。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我們的友誼還可以更長久,但是歲月不饒人呀。他在說自己和王誨的友誼。但歲月無情呀,於是他有些無奈。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離別詞,最後12個字含蓄至極,令人回味無窮

劉禹錫


他年桃李阿誰栽。劉郎雙鬢衰。

這裡其實是一個典故的。這說的是唐朝的劉禹錫,他是永貞革新的一員,後被貶流放。當時唐人愛牡丹,最不喜桃李。而劉禹錫則在《楊柳枝詞》寫道:「城東桃李須臾盡,爭似垂楊無限時。」《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更以桃花諷刺顯赫一時的滿朝新貴。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 儘是劉郎去後栽。

白居易也有《代迎春花招劉郎中》劉郎中指的是劉禹錫。

幸與松筠相近栽,不隨桃李一時開。

杏園豈敢妨君去,未有花時且看來。

賀鑄《風流子》好在後庭桃李,應記劉郎。

劉禹錫後來又作了《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而在這裡,蘇軾也是與當時的變法不合,而自請外放,所以以劉禹錫也就是劉郎自比。想想,再來的時候,恐怕已經老了吧。這也是在感慨時光易逝,當然還有對當朝的譏諷,還有對友情的讚歎。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離別詞,最後12個字含蓄至極,令人回味無窮

蘇州

這首詞上片寫出了老朋友王誨對自己的熱情款待,那份情誼自在其中,融情入場景之中。而下片則直抒胸臆,抒發了對光陰易逝的感慨,以及對老朋友的深情。只是用了一個典故,就含義深深,讓人回味無窮。

好了,關於這首詞我們就說到這裡吧,歡迎關注我們,發現歷史,賞蘇軾詞,天天見。謝謝大家,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