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別讓中國式禮貌害了孩子,很多家長還在用,對孩子的將來沒有好處

別讓中國式禮貌害了孩子,很多家長還在用,對孩子的將來沒有好處

中國社會有很多沿用了很多年的習俗,有些習俗在老一輩人的觀念里更是根深蒂固,家長們也會從小就教孩子很多傳統禮儀。尤其是到過年的時候,家長帶著孩子走親訪友,總是會強調要講禮貌。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的發展,傳統文化也應該與時俱進,一些老舊的傳統放到現在社會是不合適的。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哪些禮儀是值得孩子學習的,哪些禮儀是應當捨棄的。與時俱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了解傳統,遵守禮儀。那麼有哪些禮儀方式家長應該摒棄呢?

逼迫孩子打招呼

強迫孩子打招呼也是家長這種強迫式禮貌的最常見形式了。相信每個家長都會強行讓孩子叫人,給每個人問好。孩子害羞的話還會訓斥孩子沒禮貌,見人不敢說話。家長這樣因為孩子不和大人打招呼就訓斥孩子沒禮貌,當眾批評孩子是會給孩子帶來困擾的。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大方外向的孩子,就有內斂不愛說話的孩子,這兩種性格並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性格,不要強行地逼迫孩子外向。孩子不願意和大人打招呼僅僅是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而且本來就不熟的親戚也會讓孩子有壓力感。這時還訓斥孩子的話,他就容易產生更強的自我保護情緒,變得更加的內向不愛說話。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適應,自己學會和其他人相處,慢慢地他才會學著怎麼和不熟的人打交道。

過分謙虛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也是家長應該教孩子擁有的品質。但是家長經常會犯一個過分謙虛的錯誤。謙虛是好,可以過分謙虛卻會顯得和矯情做作。家長經常會在別人面前說自己的孩子怎麼不行,這不好那不好。可是家長這樣做也要考慮孩子的想法,孩子聽到家長在別人面前否定自己會很傷心,會有自卑的情緒。家長要注意的不僅是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成績,更好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更加重要,直接關係到孩子性格和三觀的養成。

和別的孩子比較

相信每個孩子都聽到過家長誇別人家的小孩聰明,懂事,學習好等等。其實這種比較不僅不會讓孩子學習別人的好處,還會對家長的這種行為產生抵觸情緒。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家長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可能是沒和別的孩子在一起生活過,發現不了不好的一面。家長要客觀的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更應該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改掉缺點而不是和別人比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醫生鮑秀蘭 的精彩文章:

山裡這野果掛滿枝條沒人摘,外面一斤30元價值珍貴,你吃過沒
這3個東西共用才能算是恩愛的夫妻,要不然兩人感情容易產生裂痕

TAG:兒科醫生鮑秀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