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把周易運用於中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把周易運用於中醫?

易醫同源,十之八九有成就的歷代中醫大家,學術思想都跟易學有緊密的聯繫,但是把易學運用於中醫的臨床卻是一件很難的事。中醫家記者探訪牛晉桂老師,看他如何看待易學與中醫的淵源,以及如何將易學巧妙地運用於臨床治療之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把周易運用於中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對 話

中醫家記者:您小時候受家人的影響,走上了中醫之路,那又是什麼機緣讓您開始學習周易?大家都知道,中醫跟周易的關係一直是很緊密的,但是臨床上既懂周易又精通中醫的醫生還是挺少的。

牛晉桂老師:我小時候接觸過易學,但是當時不懂,也沒有深入研究。後來經歷了一件事情,是我學習易學的轉折點。一放假我就去跟我舅舅和爺爺跟診,有一天中午舅舅回去吃飯,我就在門診給他守著。恰巧來了一個老頭,當時交談了一番,老者問了我一句話,影響我到現在,也把這句話送給大家。他說小夥子我問你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只需要你去思考,不需要你去回答。

中醫家記者:什麼問題這麼神秘?

牛晉桂老師:問題很有哲理,請問:「中醫歷代有成就的大家為什麼後期都非常精通《易經》或者以易通醫?」我當時腦子裡就一個印象,封建迷信。當時沒有回答,老者不讓回答。這句話讓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我思考了半天也不知道歷代大家誰和易學有關,就開始查詢了。最後在圖書館找到的第一本書,山東大學劉大鈞所著的《周易概論》,當時我看完以後發現有很多內容都不清楚、不理解,我就發現孫思邈和易學有關係。

中國歷代有成就的大家有八到九成的人,還有一些沒有去論證的,能夠論證下來,從他的學術思想裡面能夠得出確切證據說他跟易學有關係的至少在百分之八十五,我就更加相信易學和醫學是有聯繫的。但是看書只看這一本不行啊,和醫學沒關係。

中醫家記者:對,要把《周易》跟中醫聯繫起來不容易,因為它們很少有交叉的地方。

牛晉桂老師:對,沒有辦法。這時又出來另一個點撥我的老師。當時我就打聽到學校的才子王曉鶴老師,醫學史的碩士導師,非常精通《周易》。然後我就開始去聯繫這位老師,在附院門口,他騎著自行車抱著一隻小狗,我就把他堵到門口了,問王老師我想學習易學,他問我學習易學幹啥?我就說出我的理由,我就把這個故事給王老師說了一遍,那王老師說你是想把周易和醫學結合,用來治病吧,我說我就想用它來去指導臨床的。王老師就叫我回家把《周易》背會了。

中醫家記者:那很難。

牛晉桂老師:當時就這麼一句話,然後他就騎自行車回家了。當時我也聽話,如果不聽話,現在估計也學不會。就回去背,才發現比其他的經典難背多了,字都不認識,言辭晦澀難懂,有很多相似的把你都鬧蒙。當時為了弄清一個的字就是巽卦的巽,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的巽,查字典也查不到這個字。一年以後了它在另一本書上寫的一個巽旁邊寫了一個括弧後邊寫了個拼音(xun),哎呀我高興壞了,終於把這個字給認住了。

醫學和易學到底有沒有關係,其他都不用看,直接看易學和《黃帝內經》有沒有聯繫就行。舉個例子,你看《周易.繫辭上傳》裡面說的「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那孔子的《繫辭下傳》裡面又說了一句話,「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兩句話是一個意思,就是中醫裡面的取類比象法。就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中醫裡面還有整體觀念天人相應觀念,通通和這個是一模一樣的道理。班固曾經在《漢書.藝文志》說過「易為大道之」,同事它又是儒家經典,是群經之首,這本書很重要。《四庫全書》寫提要的時候是:「易道之廣大,無所不包。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它就把所有的規律都解釋了。

中醫和易學的密切聯繫

易到底和中醫有聯繫嗎?有,醫源於易,或醫易同源。那麼源是什麼?醫和易來源都是陰陽太極變化之理,這就是它們的共同之處,有了共通的一個理論框架和原理,就自然而然就容易通了。《素問金匱真言論》里提到了東方其數為八,南方其數為七,這些數是怎麼來的,出自河圖洛書,它是成數,這些往往就是一些易學的原理的引用。第二個肝主升,肺主降,為什麼?肝主升,肺主降是左肝右肺,是左震卦右兌卦後天八卦的一個方位,它就完全有這個臟腑的代表,古人當時是把其中的一些易學的原理去解釋中醫的一些氣機、五臟六腑功能的變化。這是很值得敬佩的。《黃帝內經》有原文,水火陰陽之徵兆,左右也陰陽之出路。水火就是坎離卦,陰陽的徵兆。左右就是坎離卦的方位,就是先天八卦的左側正東為離卦,右側正西為坎卦。

再舉個例子,《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裡面說了男女的生理周期,男子以八來計數,女子以七來計數。男子為什麼以八來計數,女子為什麼以七來計數?這些又是卦象裡面數字的代表了,八是少男艮卦,女子以七,七是後天八卦兌卦的數字。

《黃帝內經》里至少有七成的理論都涉及到易學,剩下的沒有考證的應該還有很多,保守估計吧,所以說《黃帝內經》通篇應該說是把《易經》的一些精華部分翻譯,吸收,升,華髮,揮過來,應用於解釋人體生理病理與天地之間運動變化規律之間的有機聯繫。

怎麼樣學習《黃帝內經》和《周易》

中醫家記者:那您覺得如果沒有研究《周易》就獨立學《黃帝內經》,能把它學懂嗎?

牛晉桂老師:只有學習中醫的時候,又同時學習《易經》,你才能夠把兩者不同的學習體系融合到一塊,這也是張介賓(張景岳)說的「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他是一個以易通醫的人,就是學習易學之後,馬上去學習醫學然後反覆應用易理解釋中醫具體問題,慢慢就融會貫通了。李東垣的《脾胃論》用十二消息卦來解釋藥物的陰陽補瀉,用兩儀四象的觀點來解釋水谷氣味的升降出入。舉個例子,荷葉的功效當時他解釋不清楚,他用取類比象的方法,荷葉是什麼,中間是空的吧,上面有一個葉子,可以盛水,這個特別像震卦,震仰盂就是把一個杯子正常放到那,說明底子是一個實在的,它能夠盛水。下完雨以後是不是荷葉上會有小水珠,而且它的顏色是什麼?碧綠色的,而且五行顏色是木,震卦又是五行為木,相當於一個震木,而且是從水底面長出來的,是震動的,所以說李東垣說了荷葉中虛為震卦之象,震者也,動也,就是它的性質是動的。所以說人如果能夠體會到這個規律就能更好的應用藥物,荷葉通的是什麼經?是少陽膽經,治偏頭痛就可以用荷葉了。實際上震應該本通肝經而用通膽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把周易運用於中醫?

朱震亨《格致餘論》談到了相火論,就用到了易學的道理;唐宗海的《醫易通說》講醫學和易學的關係如:凡辨葯能詳卦氣,則更深」,「藥物之升降浮沉,全視爻位為衡」;孫一奎的《醫旨緒論》也在談,如太極圖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論。」;還有張介賓是易和醫的代表;王好古的《此事難知》,面診左腮幫子的震卦為肝,右腮幫子的兌卦為肺。寫《小兒葯證直訣》的錢乙,他對小孩子發病的時候,你的左腮幫子為什麼是肝,右腮幫子為什麼是肺?聖人面南而立,把東西南北中就定出來了,所以聖人的左側就是東方,右側就是西方。左為東右為西,東就是木,西就是金,所以左臉就是肝,右臉就是肺,因為左升右降,木升騰應春氣,西為金氣之降應秋氣。又如《黃帝內經.刺熱篇》直接證據曰: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額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 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肝應東方;故左頰先赤;心應南方,故額庭先赤;脾應中央,故鼻先赤;肺應西方,故右頰先赤;腎應北方,故兩頤先赤。 所以說《黃帝內經》和《易經》是密切聯繫的。

中醫家記者:聖人面南而立是不是為了遵循負陰抱陽的規律?所以用這個來定東南西北中。

牛晉桂老師:可以這麼理解,就是以坐北朝南的方向去看待問題,所以整體的中國大陸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比較多。因為聖人當時觀察是在黃河流域,那麼他是以黃河流域的風土人情來作為參照物出發點。

怎麼把周易運用於臨床

中醫家記者:聽您給我們講那麼多精彩的理論,您能夠給我們在臨床上分析一下嗎?

牛晉桂老師:周易用到中醫就很好了。一可以指導針灸,第二可以指導方葯,方葯大家可以看看李東垣的《脾胃論》,通篇都在講《易經》和脾胃的關係。針灸,大家可以接觸很多,有腹針、臍針等都在應用易學和針灸的關係,運用易學和針灸可以用卦的符號、卦的含義、卦的大象,就是形象的象,它的形狀是什麼,你可以扎什麼形狀,你可以用它的意思。

比如艮為手,艮卦可以解決手關節的問題;艮為胃可以解決脾胃的問題,扎手可以解決脾胃的問題。所以你看看《傷寒論》里如果有陽明經熱,會出現手心發熱。這個是古人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才得出的結論,其中不排除有陽明大腸經經過手的影響,所以易學應用到醫學會顯著的提高自己的臨床療效,而且還能夠解釋以往很多解釋不了的問題。

中醫家記者:就是幫助我們把人體搞得更明白一些。

牛晉桂老師:是,會搞得很明白。舉個例子,我曾經碰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一個老奶奶,感冒後期下肢無力,兒女們兩個人抬過來的,當時她想馬上緩解這個癥狀。我想如果要回去熬上藥,幾個小時以後吃了葯,可能半天以後才能緩解。這個太慢了,人家要的是馬上緩解。針刺的話,她那麼虛弱,看起來臉色恍白、兩眼無神,語音低微,乏力,典型的虛證,沒有勁,脈象又無力,沉起無力為虛證。

這種情況怎麼辦?我就想到一個易學的辦法,震為足,這句話來自《易經》「乾為首,坤為腹,艮為手,兌為口,離為目,坎為耳,震為足,巽為股」。震為足不就是代表腳,那震卦在哪?只有找著震卦我就能解決她代表的足的問題。震動,屁股震動為巽卦,那揉人屁股不現實。還有一個頤卦,上為艮卦,下為震卦。頤又代表了腮幫子,面頰部。頤不還代表口嗎?頤養天年,頤為口、腮幫子。吃飯或者說話上頜不動,下頜骨動。下頜骨的動叫震,震主動,這個地方就是震卦,震卦代表足,那麼下頜骨就代表下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把周易運用於中醫?

當時不知道有沒有理論依據或者是臨床療效,就給她按摩了下頜骨,按了一會,老奶奶說大夫我發現一個問題。我還以為按了以後不舒服了。她說我感覺下肢熱乎乎的。我說那你下來走動走動。病人說下肢有力了,很舒服,我就讓她的兒女給她按摩了,然後過了三五分鐘之後病人就自己回家了。

當時馬上顯效了,原來在中醫家講過這個醫案。發現震為足,下頜骨就相當於足,那麼上頜骨相當於什麼?上頜骨為艮卦,艮為手,那上頜骨就是上肢了,一個上頜骨和一個下頜骨,上下肢都有了,而這個規律《黃帝內經》在幾千年之前就已經把這個東西寫出來了。驚嘆先賢的智慧。

你仔細看《黃帝內經》,就會發現它把易學一些晦澀難懂的詞藻,所揭示的規律,翻譯成醫學家所用的醫學術語,就寫成了《黃帝內經》。比如下頜骨來解決下肢的問題,那麼我寫下頜骨可以解決下肢的問題,就不會寫成易學裡面的震卦。所以這也造成了後世醫家對醫學和易學是否有聯繫的爭論。

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案例,這個禮拜我碰到的,病人遠在湖北,突然之間腰痛,然後就是放射性的下肢疼痛,壓迫到坐骨神經了,西醫會診了半天都弄不清楚是什麼問題引起的,最後確診下來是坐骨神經疼痛,髖關節有積液。當時在醫院躺著,他晚上疼得厲害,白天也疼,一天都疼。他們醫院中醫科不能參與住院病人會診,所以不能針灸不能開中藥,打電話給我,心情很不好。這種情況下震卦為足,震卦又是木,為肝,肝主痛,主經,經有變化,經又痛,木克土。因為他痛的部位為少陽膽經,那麼就用荷葉,剛才講的足少陽膽經代表。我就可以用柔肝扶土的辦法去解決這個痛症,當時就用了芍藥甘草湯加減。把處方告訴她。

兩天以後病人就好轉了很多,到今天就基本不疼了,他準備出院了,不想在醫院了。因為沒有一點效果,而且反覆的轉科會診,就是診斷不清楚。中醫的辦法就是用易學指導,而不是去單一止痛。中醫和易學的方法不一樣,但是用易學的辦法來指導中醫,很多問題解決起來就很容易了。

中醫家記者:哦哦,易學與中醫關係那麼密切,那麼我們要怎樣學習易經呢?

牛晉桂老師:第一先把原文看了,第二把中醫經典看了,第三個兩種理論體系同時看。看完以後,就在臨床當中反覆應驗到底震為足能不能夠解決足的問題,乾為首,乾卦能不能解決頭的問題,你就要在臨床當中反覆驗證是不是。震卦為足,震卦又為肝、為膽,那麼肝膽的病變是不是會引起足的病變,是不是肝膽的病變引起足的病變最多?那麼你就要去論證它。你會發現現在的很多治療方法或者其他的治療體系都在易學裡面早有記載。

告訴你一個方法,上大學的時候我的輔導員就告訴我一句話,學習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醫學不要總是看醫學的書,你會脫離不了現在的觀點,會坐井觀天的。你一定要去看其他方面的書,有可能其他領域會給你一些不一樣的感悟,有可能在數學裡面,也可能在語文裡面,天文、地理都有可能涉及到醫學,包括五運六氣也是屬於古代的天文氣象醫學。

獨家分享:天干地支的化合奧秘

中醫家記者:非常感謝您的分享,您再給我們講講天干地支的化合規律吧,比如說甲己化土、子醜化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您能解釋一下嗎?

牛晉桂老師:化合,第一個由天干合化,也叫化合,這樣比較好理解。合起來才能發生變化,兩個必須見面才能發生變化。五運六氣裡面我講了很多,但是最終的合化命理學裡面講得比較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把周易運用於中醫?

《黃帝內經》開篇就說了「法於陰陽,合於術數」。術數里有很多內容就是中醫所缺乏的,這就是天干地支。天干裡面合化的是什麼意思?我給大家大概說下,因為時間原因。《素問.天元紀大論》說到一個「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那麼在《五運行大論》裡面也提到了「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古人說的只要是甲年和己年大運都是土運,乙年和庚年大運都是金運,丙年和辛年大運都是水運,丁年和壬年大運都是木運,戊年和癸年大運都是火運。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這就是天干,首先得知道天干是什麼?你會發現古人分東西以陰陽劃分,天干一共十個,從中間拆開,甲庚丙丁戊這是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是乙己辛壬癸,前半部分如果看成男人,後面就是女人。你就會發現配伍是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中醫家記者:一陰一陽嗎?

牛晉桂老師:對,一陰一陽,在過去就叫男女,男女就是陰陽、水火,男女的配合就是夫妻配合。現在的解釋叫合化,已經把這東西失真了,和《黃帝內經》的意思不相符,《黃帝內經》說的就是陰陽搭配,也是男女相配,夫妻相配。這叫夫妻關係,一定不要理解成什麼生克關係,就是甲乙合化還不是生克關係。那麼怎麼樣配伍的?你看看《五行大義》就不是這麼理解的,《五行大義》是天干兩個相合而化,就是相合發生變化。兩個天干一見面發生了什麼樣的反應,就化學反應呢?己為甲之妻。甲和己配到一塊叫正配。你不能拿甲和乙來配,那叫兄配,因為同性叫比肩。所以說它配起來都是陰陽合德,夫妻之報。

中醫家記者: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是因為陰陽結合所以發生變化,可以這樣理解嗎?

牛晉桂老師:對,陰陽結合為什麼發生變化呢?甲己為什麼合化生土呢?你看《五行大義》里還提到一個,乙木怕什麼?庚,乙木怕庚金。其實這也是配伍的一個方法。雖然說這個屬於命理,但是有時候看問題一定不要只在中醫裡面轉悠,有時候很多理論體系在中醫裡面你是看不到的。

舉個例子,正統的中醫裡面會解釋這個是怎麼配的,王冰的《玄珠密語》有一章《五運元通錄》裡面說了「青氣,橫於丁壬。」是天干排360度的時候,它分了一份是36度。丁和壬如果能看到青氣的話就是丁壬合化,木氣嘛,其他的以此類推。還有二十八星宿,簡單的說一下,那麼這還不完全,也是理解它為什麼一定要合化,一定要知道還有天乾和地支的合化。舉個例子,今年是丁酉年,土金水加上土金水木,應該是木運,再分木太過、不及。那麼怎麼配伍呢?有一個地支藏干。丁酉年,酉裡面還有天乾的呀,酉含庚辛。庚辛沒合化,只能自己和自己合化,你看子藏壬癸,丑藏癸辛己,寅藏戊丙甲,卯藏甲乙。大概舉個例子,甲午之年,地支午藏的天干是丙己丁。甲己合化產生於土,地支又有己,那麼甲己又合化成土,所以說它們兩個必須見面,就己一個是合化不出來的,不能說一碰到甲己之年,就一定是土,一定要碰到它們合化的東西,才能夠變成土。


課程消息

陽春三月,中醫家將邀請牛晉桂老師蒞臨深圳開設針道宗面授班,授以簡單速效的針陣以及準確快速的診斷陣法,同時還將首次面授《易學與中醫臨床》專題,帶領大家追溯醫易同源歷史,學習易學在中醫臨床診療中的通用操作模式,為中醫賦能!

課程諮詢:可添加課程助理微信13686889034,備註「針道宗面授」諮詢。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加味五苓散治療眩暈的探討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