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經盛鴻:唐生智在南京保衛戰期間的衣帽形象

經盛鴻:唐生智在南京保衛戰期間的衣帽形象

全文共1200字 | 閱讀需4分鐘

南京保衛戰的那段悲壯慘烈的歷史,讓人聽聞後心情猶如大江巨濤於胸中久久翻騰,難以平息,縱然是鋼鐵鑄就的熱血男兒亦難不為之動容。但唐生智將軍應負的責任是不爭的事實,其指揮失誤讓人義憤填膺。那段用血與火凝鑄的悲壯歷史,波濤滾滾的長江沒有忘記,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沒有忘記。留給我們後代的沉思,又是何等的悠長,凝重!

眾所周知,一場戰役的最高軍事指揮官,總是以他們的各種各樣的形象,或堅強果斷,或捨生忘死,或指揮若定,或機動靈活,出現在部屬官兵與民眾面前的。這將影響軍心、民心!

那麼,唐生智在南京保衛戰期間的衣帽形象是怎樣的呢?

在南京保衛戰初期,前線官兵在浴血奮戰、死傷慘重時,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的參謀程奎朗看到,「唐生智在圍城戰鬥中,每日傍晚在庭前散步,照常由侍從身背大溫水瓶,手捧小茶壺和三炮台隨侍左右,每幾分鐘用熱毛巾拂臉,品香茗,香煙一支接一支地抽,看樣子頗為鎮定安祥」。其實,這哪裡是什麼「鎮定安祥」,說成是荒唐、冷漠和不負責任,則更為恰當。第七十二軍軍長兼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則更尖銳地指責唐生智:「當戰事激烈進行中,唐指揮官卧床不起。為什麼呢?一是他使用他的老戰法——高級指揮官沉著地睡在床上不動,那麼部下也一定會在戰線上沉著不動了。他只希望把上面給他的堅守(由死守改為堅守)南京的限定日子拖過,便算功德圓滿啦。他沒有想到『清靜無為』與『禪定』不只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誤了大事。他好像是旁觀者而不是指揮者,他任由各部隊各自為戰而不去運用各部隊」。

當南京城破、全軍撤退時,唐生智等人於12月12日晚9時搶先逃過長江,連夜「徒步至六合,12月13日晨乘車抵滁」。潰退的官兵在滁州火車站見到:

「唐司令長官由車站內慢步出現,後面擁了一群人。下車的將領忙向他行禮,……唐司令長官身穿一件黃呢子軍大衣,內穿呢軍裝,衣領以下的幾個扣都沒有扣上,頭上戴了一頂紅綠色鴨絨睡帽,頂上還有一個彩色帽結子,嘴上叼著一支香煙」 。

唐生智對部下稱:「我帶兵二十年,大小百餘戰,從未有今日之狼狽」。

後來,唐生智「回到漢口,見到了蔣介石,送了一份南京戰役概要(筆者按:即《南京衛戍軍戰鬥詳報》)」。唐生智向蔣介石表示:「一切責任都是我的,請處分」,但蔣「沒有置議」。1937年12月30日,蔣介石了解到南京國軍撤退時的混亂與嚴重損失的詳細情況,於痛憤之中,既責備自己用人不當,更痛罵唐生智「誤國」,在當日的日記中寫道:「見南京撤退各師長,當時實情令人痛憤,此余用人不當,有以致此,唐生智始終為誤國之徒也」。但大錯已經鑄成,悔恨與痛罵又有何用!

在一場戰役中,軍隊的有序後撤與軍隊的有序進攻都同樣重要,它們都是指揮官組織、指揮戰爭能力的最重要的表現。如果說,作為南京保衛戰最高指揮官的唐生智,主動請纓,擔負南京防務,勇氣可嘉;以炮聲回應松井石根的《勸降書》,其志可敬!但其才不配位,在組織、指揮南京保衛戰中層層防守、被動挨打、能力低下、乏善可陳,那麼,他在組織、指揮中國守軍撤離南京時,則表現為驚慌失措、放棄指揮、不負責任,甚至喪失了起碼的軍事道德,導致近10萬軍隊撤退混亂、自相踐踏,最後大部分落入敵人重圍中,而被俘、被殺。唐生智成為這場戰役的罪人。

中國古代有一句軍事俗語:「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用這句俗語作為對唐生智指揮南京保衛戰功過的概括性評價,是否恰當呢?

來源:中鎖史話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寒冬飄雪一火鍋:趣談北派木炭銅火鍋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