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重新認識民國美術

重新認識民國美術

重新認識民國美術

李大鈞

民國美術,從時間上是指從1912年1月至1949年10月這一時段的中國美術,有時也稱現代美術、現代藝術。縱歷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前半段38年的歷史,橫向對接世界歷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再到世界體系重建的風雲變幻。從中國看,歷經了滿清封建專制王朝向中華民國政府、再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轉換。藝術在這期間,經歷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戰時藝術的發生和洗禮,中國戰時藝術的時間是世界各國最長和最為複雜的;藝術在這期間,也經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留學運動、救亡圖存的文藝運動和現代主義、民族主義、大眾主義的揉雜伴生。從世界看,主流藝術經歷了古典主義、印象派到現代主義興起、挪移、演變的歷史進程,美國現代藝術從歐洲傳統藝術佔據主導地位的世界藝術勢力中生成為一極,以變革創新、多元共存為樣貌的國際現代藝術格局形成。

毫無疑問,把民國美術納入中國美術自古及今的歷史進程中,把民國美術放在世界藝術版圖的國際視角上,在縱向、橫向的以及內在發展的坐標系統中,研究和認識民國美術是必要的。

齊白石與衛天霖

不可否認的是,數十年來,我們對民國美術的研究和認識是不足的,至今還沒有一部全面翔實的《民國美術史》,也鮮有令人信服的對這一段美術史權威的學術論述。即使首都北京,也沒有對民國美術或者二十世紀上半葉美術進行系統陳列的美術館和藝術展覽。除了對一些藝術家和畫派、群體的個案性研究,鮮有全面的系統性的論述,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難窺全貌。

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複雜的。新舊政權的更替是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的最大巨變,新中國成立後經歷了文革這樣的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快速激變的發展速度,在意識形態的作用和社會動蕩變革中,民國美術的研究和認識成為一門隱學而不是顯學,傑出的藝術家被遮蔽,民國美術的成就、貢獻沒有得到正常的認識,當然也就不能在前述的縱向和橫向的坐標系統中看清民國美術的歷史。

林風眠、林文錚與吳大羽(由左至右)

缺少對民國美術的研究和認識還表現在以下方面:

二十世紀以來,除了高度重視的中國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繼承出新領域,出現了像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國畫家,在油畫、漫畫、版畫、現代設計、動漫等領域的藝術大師往往不能得到正常研究和認識,或認識不夠,而民國美術在這方面成就斐然,甚至不輸於世界上其它國家。

在油畫領域除了徐悲鴻、吳作人、董希文等以古典主義繪畫和寫實主義繪畫為取向的藝術家得到重視,以林風眠、吳大羽、關良、龐薰琹、顏文樑等為代表的取向形式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的藝術家得不到正常研究和認識。

代表中國漫畫、設計成就的張光宇、廖冰兄、葉淺予、張樂平等人的成就得不到正常研究和認識。

龎薰琹

《地之子》

水彩初稿(油畫佚失)

45 × 37cm

1934年

張光宇

《西遊漫記》插圖(節選)

1945年

民國美術出現了留學運動,留法、留日、留比和赴其它國家留學的藝術家群體廣泛,並在同時期與國際藝術充分交流,目前對於留學運動的研究和認識還不夠。

民國美術出現了一批現代藝術大師,他們與文學、哲學等領域的出現的魯迅、胡適等人一起,構成了燦若星辰的民國大師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和社會背景需要研究。

民國美術史除了在藝術創作上的成就,也是藝術思想、藝術觀念的歷史,蔡元培、黃賓虹、徐悲鴻、林風眠、潘天壽、吳大羽、龐薰琹等人都是思想的巨匠,對他們的藝術創作、藝術教育思想和觀念也缺少研究。

對民國美術的研究和認識顯然還是官方、學院系統佔據主導地位,這導致中國官方主導的美術展覽、陳列、敘述上,都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特點,對豐富多彩的民國美術生態難以全面覆蓋和客觀描述,如官方主導的大型文化專題片《百年巨匠》,連張光宇、吳大羽等這樣重要的現代藝術大師都無法列名。國家課題《中國現代美術之路》等的研究,也不見對這些藝術家隻言片語的論述。以傳統主義、西方主義、融合主義、大眾主義來解釋現代美術之路的觀點,也無法客觀闡述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歷程,弱化了藝術精英之先鋒性作用。藝術,有它自身的本體的發展規律,它是時代的燈塔,它是無法污濁的清流,而不是泥沙俱在的混流。這種現象,也導致官方、學院、民間、國外對於民國美術認識的不統一,甚至缺少普遍的共識。對藝術市場出現的新的取向也難以進行研究和認識上的更新,學術與市場脫節,各說各話,各表其表。

吳大羽

《女孩坐像》

布面油彩

約1934年

載《良友》1934年第88期,現代中國西洋畫選之五

在中國美術史的研究和認識上,至今還存在一種啞鈴狀的結構,即對於中國古代美術史(1912年前)和中國當代藝術史研究的熱絡是啞鈴的兩端,中間是中國現代藝術,即民國美術。這種現象或曰兩峰一谷。中國是個重視傳統有著復古傾向的社會,而對當代藝術的過度追捧則出於史觀上的粗率。治學當有史觀,史是一個時間的概念,一本本《當代藝術史》的出現,其實是對歷史的藐視,當代只有現象,哪有歷史,歷史是一條長河,需要經過時間的磨洗,現代藝術是當代藝術的前身,是二十世紀世界範圍內的藝術運動,不重視、研究這段歷史,當代藝術其實是無源之水,無脈之流。

從國際範圍上看,無論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的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出版物,二十世紀現代藝術,印象派、後期印象派及戰時、戰後藝術都是藝術學術、藝術市場活動的主流,科學和藝術、藝術和思想在發展上有相同的土壤和環境,二十世紀上半段的美術史至關重要,引為要樞,藝術的價值在於推動人類的解放、推動人類創造力的提升,以自由、獨立觀念推動下的現代藝術對社會進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而中國對現代美術研究和重視程度卻是最為薄弱的環節,錯位、滯後明顯。我們呼籲在百年歷史的觀瞻中,重視先賢鑄造的文脈,從現在開始,補上這短缺的一課。

蔣兆和

《大洪水》

紙本水墨設色

270 × 300 cm

1947年

義大利羅馬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總部藏

多年以來,我主持的藝術機構一直重視民國美術史的學習、研究,我們已經對重要藝術家張光宇、吳大羽等進行了專題性的個案陳列、研究,對吳冠中、祝大年、古元、沙耆等人進行了多年的藝術研究和推廣工作,2017年4月,勢象空間舉辦了「光華之路——中國現代藝術展」,展覽梳理了衛天霖、張光宇、吳大羽、蔣兆和、龐薰琹、丘堤、沙耆等12位藝術家,2019年1月,勢象空間又進一步推出了「向新而行——中國現代新繪畫藝術展」,展覽展出了張光宇、吳大羽、張仃、吳冠中、宗其香、李斛等14位藝術家,並著手對民國藝術家建立專門的文獻檔案庫,聯合社會學者介入研究,跬步寸行,咫尺千里,在這條光華之路、向新之路上推進前行,冀有所成。我們希望更多的社會機構、學者介入其中。

光華之路——中國現代藝術展

向新而行——中國現代新繪畫作品展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歷史星河裡,有著我們值得驕傲的現代藝術大師群體,無論星雲如何遮蔽,都擋不住他們耀眼光輝。星辰無語而自放光明,中國現代藝術的成就當令世界側目。在中國正在致力於建設現代化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理應重新研究、認識我們的藝術先驅,那些代表先進文化和追求光明的現代藝術大師,探究他們的得與失、榮與辱,他們的個體價值與時代命運,從他們身上汲取營養和精神,從他們所追隨的世界大勢中辨清自我,善莫大焉。

2019年2月11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