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美國為何能造出149艘航母,現在卻不行了?答案其實很簡單

二戰美國為何能造出149艘航母,現在卻不行了?答案其實很簡單

二戰期間,由於日本前期戰事的順利,擴張的野心不斷膨脹,由於在諾門坎戰役遭遇重大失敗,在1941年6月25日到7月2日,日本決定放棄北上戰略,徹底南進,首先爭取控制整個印度支那,奪取荷屬印度群島,這徹底越過並踐踏了美國所設置的紅線。在1941年7月28日,日本徹底佔領法屬印度支那的時候,美國宣布了對日本全面的經濟制裁,包括凍結日本在美國國內的所有資產以及實行石油禁運等政策。這個做法得到了英國和荷蘭的認可,並隨之效仿。

這些措施導致之後給日本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由於英國將婆羅洲的石油運輸掐斷,重要的石油供應商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拒絕進行合作,日本陸海軍的石油已經非常缺乏了,再如此下去將無法進行後續作戰。於是日本軍部決定進攻荷屬東印度群島和東南亞,奪取那裡的油田。雖然山本五十六極為反對同美國開戰,但其還是選擇服從命令,為保證日本東南亞海上通路的安全,尤其是從蘇門答臘以及婆羅洲到日本本土的線路,其做出了相當大膽的計劃,於1941年12月7日突襲了美軍珍珠港,導致美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山本五十六留學西方,曾經到訪過美國,看見過底特律的工廠和德克薩斯一望無際的油田,他非常明白的是,按照美國的工業模式和人員動員,就算是全部擊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的戰略優勢也只能保持住一年左右,如果不能全部消滅太平洋艦隊日本的優勢將更加有限。但是美軍再襲擊之前,三艘航空母艦「薩拉托加」、「列剋星敦」以及「企業」都未在港內停留,這就為美國之後的反擊保留了有生力量。

頂住戰爭前期連續失敗的壓力之後,在珊瑚島戰役中,美軍的航母艦隊遭到重創,僅企業號保留作戰能力,但盟軍取得了戰略性的勝利,消耗了日軍方面的飛機數量,為之後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但也正是在那一年,即1942年,美國迎來了海軍艦艇瘋狂下水服役的時代。美國國會在同年通過了專門的法案,一改之前重視戰列艦的戰略,決定將航母作為優先製造的主力武器。在中途島海戰上,美軍大敗日軍艦隊,恢復了海權均勢,日本則失去了戰略主導權,在戰爭中走向了下坡。

在之後,美國的航母生產便進入了高速的模式,根據統計,在1941年起到1945年,美國一共建造了149艘各型航母。其中人稱「餃子級」的「埃塞克斯級」主力航母就建造了24艘。這對於很多人來講都是非常匪夷所思的,因為在這些人眼中,航母屬於龐然大物,是艦隊的核心,建造到下水周期最少也得三年左右,美國人怎麼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之大的工作量。

實際上,美軍在戰時的航母很多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很多的輕型航母並不是作為戰鬥艦艇使用的,更多情況下,其承擔的是護航和飛機運輸任務。再者,在二戰之時螺旋槳飛機的起降距離非常短,很多大型的船舶只需要鋪上飛行甲板就可以當作航母。這些航母絕大多數都是使用大型民用商船和巡洋艦改裝的,並不需要重新設計並建造艦體,比如獨立級所有的艦船都是依照「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改裝而成。

有意思的一點是,當時英、美、日的第一艘航母都不是專門設計和建造的,比如說鳳翔由郵輪改造而來,競技神由巡洋艦改裝,蘭利脫身於運煤船。這就說明當時的航母,尤其是在戰時僅僅要求的是能夠作戰,而並不對作戰效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加之美國當時全國的中心都放在軍工生產上,巨大的生產力為航空母艦的建造創造了極大的推動力。

而現如今各種高科技、先進概念性武器層出不窮,結構越發複雜,功能愈發強大,尤其是核動力航母,其巨大的反應堆讓船隻的排水量暴增,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排水量達到了100,000–106,300噸,其零件要遠遠超過了二戰時期的航母,噸位也要大三倍以上。而且艦載機的不斷發展也對於航母甲板有著更高的要求。目前航母結構建設是一個難題之外,航母的配套設施建設難度更大,也更加考驗一個國家軍事綜合建設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衛星導航這麼厲害,為何洲際導彈拒絕使用GPS制導?事關生死存亡
8倍超音速!導彈新技術,比東風26還厲害,美軍開始睡不著了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