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最貴在世藝術家」竟沉迷用ipad作畫?

「最貴在世藝術家」竟沉迷用ipad作畫?

《藝術家肖像( 泳池與兩個人像)》以6.26 億元刷新拍賣紀錄, 讓大衛· 霍克尼(David Hockney)成為「最貴在世畫家」。水晶般藍色泳池中那個閑適、明亮且開放的世界裡,留存下了霍克尼的美好時光和洛杉磯的時代精英精神。而關於他的傳說一直沒有停止。

2018年11月15日,英國藝術家大衛· 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代表作《藝術家肖像(泳池及兩個人像)》(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在佳士得拍賣行的「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上以無底價方式起拍,最終落槌於拍前的估價8000萬美元,計傭金後成交價為9031.2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6.26億元,成為了當今在世藝術家中拍賣紀錄最高者

多年以來,霍克尼的雙肖像和泳池畫很少被拍賣,因為大多數已經被收藏在博物館裡。1972年的這幅作品以美麗的綠色丘陵景觀為背景,畫面展示了一名男子在游泳池水下游泳,而另一名站立的男子則是霍克尼的前男友彼得· 施萊辛格(Peter Schlesinger)。畫家用水晶般藍色游泳池的原始、奢華、乏味和孤獨的榮光,捕捉到了洛杉磯當時的時代精英精神,亦讓其被譽為是「現代藝術的偉大傑作之一」。然而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的是,在作品誕生那年,霍克尼的紐約代理商僅以1.8萬美元就將此畫作售出

到加州扎一個大水花

霍克尼24歲時成名,26歲在英國舉辦個展。青年時期的創作展現了一個工業化的英國,他的老師們是當時廚槽學派的成員,自然地,那時的霍克尼也受了老師的社會現實主義風格影響。在倫敦的布拉德福德藝術學院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霍克尼吸收了英國人對艾倫·戴維所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的看法,並通過讓·杜布菲的作品找到了一種風格:通過塗鴉表現的質樸藝術。這與他平實的藝術追求相吻合。而後受立體主義影響,他開始在畫中加入文字,《1961年3月24日清晨跳的恰恰舞》(The Cha-Cha that was Danced in the Early Hours of 24th March 1961)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1961年3月24日清晨跳的恰恰舞》

1964年霍克尼離開英國來到美國加州,把他吸引到加州的正是充足的「陽光、海水和性」,尤其是陽光。加州的陽光對於霍克尼就像高更的大溪地,馬蒂斯的藍色海岸,棕櫚與陽光和自由,讓他醉心於創作。1966年,當時18歲的彼得· 施萊辛格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霍克尼任教的進階藝術課程。其後五年,施萊辛格成為霍克尼的摯愛和最愛的模特兒。霍克尼的許多著名畫作中都描繪了彼得的身影,彼得也用相機記錄下了他眼中的霍克尼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

《Love Painting》, 1960。

兩人在一起的那幾年,成了藝術、電影和文學界最著名的情侶。1960年代後期,霍克尼和彼得的感情愈發深厚。然而,年輕的彼得並不如霍克尼那樣喜歡交際,這讓兩人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緊張起來。1971年,他們最終在西班牙卡達克斯(Cadaqués)鬧翻,關係的破裂令霍克尼心痛不已。此後,霍克尼開始醉心作畫,《藝術家肖像(泳池與兩個人像)》便於當時完成。

《 泉水公園,維希》(Le Parc des Sources,Vichy),1970。

游泳池亦成為霍克尼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許多重要畫作的背景。在他描繪洛杉磯的繪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閑適、明亮並且性開放的田園詩般的世界,完全脫離了他曾生活的那個灰色和壓抑的英國。1960年代的社會普遍瀰漫著一種樂觀情緒,其黑暗面則可能是潛伏在他畫面背後的負面含義:那些赤裸的年輕人可能正在等待被徵召入伍為越南戰爭服務;而私人後院的游泳池裡站著的漂亮白人,令人不禁聯想到當時擁擠的市政泳池,那裡充滿著種族衝突。

《Pool and Steps》,1971。

《四種不同的水》

然而在霍克尼用畫筆捕捉到畫面中凝固的那瞬間時刻,他畫筆下的洛杉磯是一個充滿著幸福快樂的烏托邦世界,似乎永遠都是陽光明媚的下午,每個人看起來都很漂亮,沒人需要工作。霍克尼用水晶般的藍色水池為這座城市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形象,很少有藝術家這樣去表現。「當我到達這裡的時候,有人說『你為什麼會想來這個文化沙漠?』」霍克尼曾在紀錄片《霍克尼》(Hockney)里回憶道,自己是因為兒時對於好萊塢的痴迷而來到了這裡。而在他畫面里那些令人眩目的亮度中,這些泳池以同樣的方式觸及了好萊塢憂鬱的一面。

重回風景的不息創作

霍克尼的拼貼拍立得自肖像

霍克尼在他的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曾達到一個又一個的高峰,他總會停下來思考,換一個角度去開始另一種探索,這也造就了作品的多樣化,並始終走在當代藝術的前列。1978年,霍克尼開始用紙拼接成大的畫幅來進行創作,這樣的創作方式可能激發了他之後的工作重心即「逆轉透視」(Perspective Reversed)。接著霍克尼便不再循規蹈矩按著原有的焦點透視來作畫,他又重新開始繪畫風景,畫好萊塢的峽谷、公路、小山丘、穆赫蘭道。

當霍克尼1986年被邀請到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遠東藝術館觀看《乾隆南巡圖》時,他發現中國古代畫家處理空間與運動之間關係的方式與自己6年前創作的《穆赫蘭道:通往畫室的路》(Mulholland Drive: The Road to the Studio) 及《尼克爾斯峽谷》(Nichols Canyon)十分相似。他通過中式散點透視找到了一種嶄新的呈現視覺和世界的方式,並描繪出來。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是用不同的透視方法來創作的,就是我們中式傳統繪畫中運用的散點透視。不同於西方傳統繪畫,這些作品沒有一個固定的滅點,以至於我們的視線只能在畫面中不停遊盪,看似捕捉不到重點,但如果靜靜地在畫前看著就會發現每一個細節都耐人尋味。

《Jerry Diving Sunday》,1982

「透視需要被逆轉」,「攝影從繪畫而來,現在又將回歸繪畫」,這兩句話貫穿於這階段的創作。霍克尼把逆轉透視運用在攝影之中,他拿起他的照相機開始進行拼貼,他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試驗者一樣在好萊塢買了一個房子,把室內塗成藍色和紅色,將泳池的底刷成藍色粗半圓線條。拍攝不同的角落再挨個重組,就是霍克尼1980年代工作的方式,「霍克尼式」的重組和拼貼。這段時間所創作的作品都是按照這樣的工作方式,風景、人物,被分解後進行重組,從而達到視覺流動的效果。

隨著《梨花盛開的公路》(Pear Blossom Hwy)宣告照片拼貼系列作品告一段落,霍克尼又開始繼續探索新的工作方式。他回到英國老家約克鎮,沉醉於鄉間的風景,重新操起畫筆在森林裡寫生,他說從來沒有人去畫畫布後的景色,但他想這麼做。起初並沒有用畫布拼接作畫的念頭,但是他正好有3個畫架,6個畫布還有一些擺好的圖案。他就這麼做了。這段時間他畫了很多的樹。

2007年霍克尼完成了他至今最大的作品:由50張畫布組成的《沃特附近較大的樹》(Bigger Trees Near Whater),這幅作品是他過去幾十年探索的結晶,50張畫布每一幅都是不同的視角,擁有12.1 米寬、4.57米高的巨大尺幅,站在畫作面前彷彿自己就置身於這片樹林之中。

之後霍克尼還使用高清攝像機進行拍攝,將九個攝像機同時放在車上朝向不同的角度進行錄製,創作一個四季的循環——這是文藝復興以來的一個主題,它喚起了時間的無情流逝。在霍克尼回到約克小鎮的第二個春天,他的助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也隨之一病不起,躺在床上的那幾個月里,原本可以停下來修養一段時間,但他卻沒有。反而在床上拿著iPad創造出了「春至」系列。

ipad畫作《春至》系列 部分作品

從傳真機、激光影印機、計算機到iPhone、iPad等設備,霍克尼的藝術生涯橫跨了多個領域,並始終繼續進行著新的發現和創作。正如他在採訪中所說:「我仍在思考著有什麼事情可做,我已80多歲了,但我並沒有真正地感覺到,我仍然為新的事物和圖像而感到興奮。

撰文:陳璐、孟憲暉、蘇靜

微信編輯:掰掰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About Arbiter

讓創意化作心意 投資人生下一站

High Living,High Think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傳奇長公主「違憲」選總理,泰國女政治家一個比一個酷
春節假期第六天,用極簡風拍出身邊小美好

TAG:iWeekly周末畫報 |